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太极拳概述

一、太极拳是医体结合的运动

太极拳是内家拳的主要派系之一。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古老的体育文化,是华夏祖先在长期的社会生存斗争中积累总结的技术和养生经验的结晶。它以独特的风采和健身功效,赢得了国内外亿万太极拳爱好者的热爱。太极拳不受地域、人种、年龄、性别、体质强弱的限制,人人可以习练,个个可以受益。特别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人们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各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城市化与老龄化凸显,文明病怪病剧增,人们急切需要一种能健身祛病、自我保健的运动方式。太极拳正是体育与医疗相结合的自我保健锻炼的整体运动。

太极拳以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阴阳五行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导引和吐纳术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并济的中国传统拳术。习练太极拳是达成“天人合一”的有效途径之一。对酷爱传统文化的中国人来说,最妙的养生运动、文化爱好、精神享受可以说是练太极拳,它使你动在其中、乐在其中,身心获得健康。

二、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太极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来自民间的多种拳术,经过历代人不断地完善和实践总结,再编排成近百年流传的太极拳套路。太极拳在我国流传至今约有400年的历史。在100年前,太极拳的发展着重在技击方面,而近百年来则向医疗、体育游戏和竞赛三个方面平行发展。

太极拳早期的开展仅局限于河南农村。19世纪初河北永年人杨露禅拜陈家沟陈长兴为师,学习了太极拳并带回原籍。后经人介绍他到北京传技推广,从此开辟了太极拳走向全国的新局面。同期的武禹襄赴赵堡镇向陈青萍学艺,结合自身习武的体会,整理、书写了许多经典论著,进一步丰富了太极拳理论。对于普及太极拳运动和指导太极拳发展,杨露禅、武禹襄两位宗师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为了更好地普及和推广太极拳运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组织专家陆续编写了二十四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太极拳。1989年为适应太极拳的训练竞赛需要,中国武术研究院又在各式传统套路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陈式、杨式、吴式、孙式太极拳和综合太极拳的竞赛套路。近年来,为适应全民健身的需要,太极拳家们又不断编写了各流派更为简化的太极拳套路,以及养生拳、剑、扇等健身套路。目前,练习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太极拳受到世界各国朋友的普遍喜爱,已传播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本已有上百万人参加太极拳传习,许多国家还成立了专门的太极拳协会和研究会团体。2000年,国际武联执委会决定将每年的5月定为世界太极拳月。太极拳运动正在迅猛发展,造福人类。

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技术不断演变,内容不断丰富,套路不断创新。当前流传较广的太极拳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太极拳虽然流派较多,技术风格各不相同,但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即“轻松柔和,连贯均匀,圆活自然,协调实整”。

1954年原国家体委成立了武术研究室,决定从太极拳着手,编写统一规范的武术教材,国家体委邀请太极拳名家共同商讨,制订了精简太极拳初稿,其内容由各流派太极拳的代表性动作组成。初稿公布后,普遍反映内容不够简明,广泛普及比较困难。于是1955年国家体委武术处决定以流传面和适应性最广泛的杨式太极拳为基础,按照“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内容简明”的原则,从原来传统套路的34个不同招式中,删去重复和繁难的动作,选取了20个招式,加上起势和收势,重复一个“单鞭”式,组编成24个招式的简化太极拳。由于其全套共有24个动作,故又称为二十四式太极拳。

二十四式太极拳,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好学、好练、好记、好普及和推广。全部内容选自传统杨式大架太极拳,动作柔和均匀,姿势中正平稳。保留了传统太极拳的主要技术内容及基本规则要领,同时避免了传统套路中过多的重复动作现象。内容编排上突破了固有程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体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努力做到锻炼全面、均衡,重点动作增加了左右势对称练习,长期坚持可使习练者达到身心全面锻炼的效果。

(张颖,朱福) fPquKnCncYKTRGhzSxLCFqcItjNgJ7ASn6+R0/K606q5nzLuobIX/LjIvoPUtWQ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