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提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阴阳”辩证观,详细介绍了针灸、导引、按摩等方法,用于治疗瘫痪、麻木、肌肉痉挛等各种病症,奠定了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的理论基础。

1800多年前,华佗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创造了医学体操——五禽戏,加上其后发展的太极拳、易筋经、六字诀等中国传统运动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中医康复强调整体医学模式,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和环境、社会融为一体。人体健康亦如阴阳消长,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制定康复的原则和方法,通过调和阴阳,恢复机体平衡,最终帮助患者达到“形神合一”。近年来,中医康复在不断吸取西方康复治疗优点的同时,通过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如对针灸和传统运动康复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的研究。东方和西方的交流推动了康复医学的发展,例如太极拳在帕金森病、膝骨关节炎领域的应用。

传统健身功法可称为中国传统的运动疗法,它集肢体、呼吸、意念、自我按摩、声音等运动为一体,理论独特,内容丰富,不仅保存在历代医书中,而且在道书和佛典中也屡有记载,民间武林也流传很广。传统健身功法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宝库,可应用于多种疾病的康复医疗,历代医家对其价值均已给予了充分肯定。但遗憾的是,在目前的脑卒中康复领域,国内中医界的关注重点是针灸、中药等被动康复疗法的研究,却没有对健身功法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功能锻炼上普遍采用的是现代康复的训练方法。

健身功法最早的发展是建立在当时朴素的解剖学和运动学的基础之上,现代的康复医学建立的基础是运动学、生物物理学和神经生理学。两者在起源上有相通之处,并且所面对的患者相同,要解决的问题相同,都是以患者为中心,同样重视偏瘫患者的运动障碍,同样提倡患者的主动锻炼,同样积极研究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方式,在实践中寻找并总结合理的锻炼方法。因此,两者虽然发展方向各不相同,但基本理念自有相通之处。

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ISPRM)前任主席励建安教授和福建中医药大学陈立典教授曾经在2014年阐述了东西方医学的异同与未来发展趋势,认为以中医为代表的东方医学应该逐步与西方医学融合成为现代康复医学,而不是西方医学的替代和补充。健身功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精髓,是中国传统的运动疗法,以患者的自主锻炼为主体,与现代康复理念有很多内在契合点,是否可以将中医导引术与神经促通技术、文体训练等互相融合,应用于运动能力控制、平衡控制以及言语等康复难点问题中,弘扬中医优势,这很可能将在神经康复治疗领域翻开崭新的篇章。

现阶段,健身功法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是存在问题的。患者的异常姿势、运动模式,使患者并不具备独立完成健身功法的能力。试想一下,一个卒中后典型的屈肌痉挛模式的患者,如何去完成太极拳的云手动作,如何完成躯干旋转,如何完成屈膝动作,脑卒中患者处于异常模式状态、处于异常生物力学状态,是无法准确完成的,而且整套照搬的健身功法训练一定会导致患者功能障碍加剧,姿势异常严重,加剧肩痛、膝、髋关节疼痛问题。是否中医传统健身功法就不能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我们认为可以用,太极拳就是教人们如何使用腰部的运动疗法,六字诀是教如何呼吸的训练。这些是中医学的宝藏,但这些技术应用时需要提炼,需要适应偏瘫患者,需要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需要一个崭新的应用思路。这些改编不是为了求新、求吸引眼球,而是通过这样的应用,把健身功法最核心的、最有益于脑卒中患者的那部分,为患者所用。这不是简单的改编,是在对神经康复学、对肌肉骨骼运动学、对健身功法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展开的,所以需要有神经康复医学和健身功法背景的专业人员紧密合作才能完成。我在2013年有幸认识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养生专业的王震教授,我们的团队从学习太极拳、六字诀开始,研究这两种健身功法的核心,并使这些应用融汇于现代的神经康复训练中。我们否认“教脑卒中患者打太极”的说法,我们只是应用其中的某一组动作,或者某一组动作的上肢、躯干,或下肢动作,并且这些动作经过改良后是适应于患者当前的功能情况的,同样一组动作对于不同障碍阶段的患者和治疗师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训练方式不仅仅是患者自主锻炼形式,还有辅助和被动,并和Bobath、PNF融合在一起使用。团队在过去5年的时间里逐渐形成了思路,并在脑卒中康复中实践了“二十四式太极拳”和“六字诀”健身功法,本书的出版是将过去5年中我们在该领域的工作与同行分享,更是抛砖引玉,希望能有更多和我们有同样理念的治疗师、健身功法的专家致力于传统健身功法在脑卒中或神经康复领域的拓展应用,实现东西方医学的融合,丰富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的内涵。

张颖
2018年10月 S3aQey1uUObL/TVR+OrEZiFVd4Gk3pncB9Hj6unQNkw1GMbx1W6E0tt+JGD7QlY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