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野马分鬃

(一)标准动作要点(以左野马分鬃为例)

1. 收脚抱球 重心右移,丁步抱球,上体稍右转,右臂屈抱于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呈右抱球,左脚收置右脚内侧成丁字步。

2. 转体上步 松腰坐胯,左转上步。

3. 弓步分手 左弓步,膝尖不过脚尖,同时两掌前后分开,左手心斜向上,右手按置右胯旁,两臂微屈。

4. 后坐撇脚 后坐转腰,左脚外撇(图1—2—5)。

图1—2—5 左右野马分鬃

(二)动作解释

“野马分鬃”之式,演绎了“太极抱球”的精华。从整体上来看,这个式子最大的特色是“太极抱球”的样式。在抱元归一(太极抱球)之后,则要合久必分。“合而分”的动作,是太极拳里一个非常著名的拳术规则。看似双手环抱的“太极抱球”,此时已是蓄势待发。两手顺势分开摆动的动作,如同野马分鬃一样飘逸,也如同出鞘双剑一样锋利。动作强调以腰为轴,伴随着转体而使两臂上下分靠,速度均匀一致,保持弧形。

(三)应用思路

(1)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丧失,不会使用腰部,患者往往表现出异常的姿势。要让患者体会太极以腰为轴的运动方式,让患者学会用腰。可以在坐、立位下,先只进行躯干的旋转训练。

(2)脑卒中患者上肢常表现出屈肌痉挛的模式,对姿势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在野马分鬃的招式中,上肢是“合而分”的动作,可以让患者体会从合到分的过程。分的时候肩、胸打开,舒展,有利于对紧张肌群的牵伸。根据患者能力提升的情况,可以辅助患者在躯干旋转的同时伴随进行上肢的合、分动作。

(3)脑卒中患者由于下肢功能障碍,屈伸膝和踝背屈的能力不够。因此可以在立位下采用逐步进阶的动作。治疗师可以从易到难地辅助患者完成下肢的动作。可以逐步从单纯的重心转移,再加躯干旋转,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踝背屈,再到髋外旋的练习。每个进阶的动作,都可以让患者反复训练,体会太极以腰为轴的缓慢、均匀、平稳、循序渐进的运动方式。

(四)具体应用及改良

1. 坐位

(1)躯干旋转:患者端坐在转椅上,保护带固定患者。上体保持正直,体会中正安舒。用球固定患侧远端手指和腕,防止出现手指屈曲和垂腕。治疗师站于患者患侧侧后方,控制躯干关键点(一手控制胸骨柄,一手控制胸7位置),辅助患者躯干向左向右旋转,旋转角度逐渐加大,患者的脚保持在固定位置(图1—2—6)。

图1—2—6 躯干旋转

(2)左右分靠:患者体位同上。治疗师坐于患者患侧侧后方,一手控制患侧肘关节,一手蚓状抓握患手,以患侧上肢在上的姿势于患者体前呈抱球状。治疗师扶持前臂,使其外展内旋,并完成下按于胯旁。患侧上肢在体前抱球时,患者远端手用球固定,防止手指屈曲及垂腕。治疗师一手控制患侧肩胛骨,一手控制患侧前臂,辅助患者完成患肩的外展外旋,完成分的动作,如此往返,上肢始终保持弧形轨迹运动(图1—2—7)。合分的动作,是上肢和肩打开的过程,肩关节从前屈位到外展位。同时,动作时眼随手动,提高患者的眼手协调性。

图1—2—7 左右分靠

(3)躯干旋转伴左右分靠:如果动作1、2完成较好后,可以把以上两个动作结合起来训练(图1—2—8)。重点是在躯干旋转的基础上,治疗师辅助患者完成从合到分的过程,使患者肩、胸打开,呈舒展的状态。治疗师一手控制患侧肩胛骨,一手控制患侧手,辅助患者完成合分动作。如此往返,完成上肢弧形运动。

图1—2—8 躯干旋转伴左右分靠

2. 立位

(1)准备训练:脑卒中后患者下肢生物力学情况有所改变,多存在足下垂内翻,距下关节旋后,跟骨内翻,足弓过高,足底筋膜张力过大,胫骨后肌痉挛,小腿三头肌高张力等问题。所以在进行下肢及足踝的练习前先进行松解手法。在足外翻背伸位下牵伸胫骨后肌,将跟骨向外翻方向滑动,距下关节做旋前运动。再松解小腿三头肌骨间膜和足底筋膜,缓解小腿、足踝部的痉挛。便于更好地进行下肢以足跟为轴的动作练习(图1—2—9~图1—2—12)。

图1—2—9 牵伸胫骨后肌

图1—2—10 松动跟骨

图1—2—11 松解小腿三头肌

图1—2—12 松解足底筋膜

(2)前后重心转移:患者站立位,患下肢在前。健侧斜前方放置支持物且健手扶持,以增加稳定性。患上肢远端用球固定手和腕,患足足趾下放置纱布卷,注意躯干不可前俯后仰,保持胸部宽松舒展。治疗师站于患侧侧后方,双手控制躯干关键点(一手置于胸骨柄,一手置于骨盆处),治疗师的腿置于患下肢膝关节后方,辅助患者弓步下进行重心前后转移。重心前移时患膝屈曲,但膝尖不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此动作往复进行(图1—2—13)。

图1—2—13 弓步下前后

视频1—1

(3)重心转移+躯干旋转:患者同前站立。治疗师站于患侧前方,双手控制患者骨盆,腿置于患下肢膝关节前方,辅助患者在躯干旋转时进行重心前后转移。治疗师与患者做相反的动作,患者弓步时,治疗师后坐,患者后坐时,治疗师弓步,此动作往复进行(图1—2—14)。治疗的要点是在躯干旋转时让患者体会弓步、后坐的重心前后转移过程。患者和治疗师的感觉均要流畅自然(视频1—1)。

图1—2—14 重心转移伴躯干旋转

(4)重心转移+踝背屈:患者同前站立。治疗师跪于患者患下肢侧后方,用肩膀倚住患侧髋关节外侧,一手环抱住患侧膝关节,另一手置于患侧足趾部。当患者重心后坐的同时辅助患者重心转移至健侧下肢,并帮助患者完成伸膝下患侧踝背屈动作(图1—2—15)。随后辅助患足趾着地,屈患膝呈弓步,辅助患者重心前移至患侧下肢。

(5)踝背屈下足外摆:患者体位如上图,治疗师跪于患侧前方,一手置于髋关节外侧,一手置于足趾。辅助患者向患侧旋转,同时在患踝背伸外摆的基础上带动患侧髋外旋,此动作往复进行(图1—2—16,视频1—2)。

图1—2—15 重心后坐时踝背屈

图1—2—16 踝背屈下患足外摆

视频1—2

(五)本节动作要点

(1)治疗师让患者体会以腰为轴的运动方式,以躯干的旋转带动肢体的运动。躯干旋转,两臂上下分靠,动作要协调同步。在躯干旋转的基础上打开肩胸。

(2)让患者体会上肢弧形运动轨迹,抱球分靠,反复进行,眼随手动,速度缓慢均匀。使患者在合而分的过程中,配合自然呼吸。治疗师辅助由近端过渡至远端,逐步减少辅助。

(3)在站立位进行弓步训练前,对足踝及小腿进行关节松动及肌肉放松治疗,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4)让患者体会弓步—后坐重心前后转移的过程,体会以足跟为轴的运动方式。

(5)治疗师要与患者的旋转保持一致性、同步性。患者和治疗师都要感觉舒服、自然、流畅。

(6)患者要全程保持中正安舒的体位,上体不得前俯后仰,肩胸宽松舒展,体会核心稳定。

(张颖,郑亚楠,羊健中) uZZLkQt2GDwOWHNSjauGUqyIPOdDmHAboTqDcc2WRa0HS9lFAOuq0g4fE/G3Z1c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