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以辩证手法让谈话立体化

另一方面,前面提过的《被遗忘的日本人》一书中,提到大家在一起讨论个不停的“日本式民主主义”也很值得学习。跟这种方法比起来,欧美的投票表决方式要简单得多,但是,让在场所有人都达成共识应该比较舒服。从这点来看,日本式民主有其优越性。

所以对话当然也不必像辩论一样争来争去,可以用验证的方式分享感觉,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结论。如果某人就算没有讨论对象也能操作“自我辩证法”,那他的逻辑一定很强。

例如哲学家梅洛·庞蒂(Merleau Ponty)的著作,就不是单方面陈述自己的意见,而是先说某个意见,再说相反意见,最后再提出超脱正反之上的逻辑。他的著作本身,就是一部两人对话。

柏拉图曾经把这种对话模式写成著作,伽利略也有《天文对话》这样的作品。采取这种对话形式,就可以从各种角度提出问题,也可以分别论述。知道乐观主义者会这样看、悲观主义者会那样想,问题自然清楚明白。

用在商场上,就是套用消费者的观点,甚至是竞争对手公司的观点,以辩证手法来改变自己看事情的观点。扬弃“正”与“反”,引导至“合”的境界。这么一来,谈话内容就会“立体化”。

若能创造一个足以扬弃旧观念的新诉求,对话就能发展到新阶段。立体化对话的诀窍,就在于创造这种“超越感”。

想采用这种形式,就必须对自己提出问题,也就是需要发问力。就我自己来说,每当我某件事情记不住的时候,大都会写下一些问题。问题的部分一定用绿色标成“〈——〉”的格式。读书的时候若是产生疑问,也会做上“〈?〉”的标记。

以我的经验来说,越好的书越容易加入“〈?〉”标记。下一次只读有标记的部分,整本书看来就像一连串的问题。这也就是说,话题可以用问题为主轴来架构。以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过程中也更容易找到新创意。

对别人说话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如果要说20分钟的话,一开始先准备三四个问题,再以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对话,也是种方法。不必死背接下来要说什么,只要记得这些问题、用联想的方式来讲,就不会差太多。

而且,这种方式比较客观,也比较容易打开话匣子——发问,会产生新的动感节奏。

更进一步来说,发问还能创造出“印象唤醒力”。如果能推测对方的意见,并融入话题之中,就更容易挑起对方的关注。当你表达出更高层次的观点时,对方也比较容易理解。这样的对话,就是有对应性的立体结构。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发问,可能就沦为单纯的话题条列。结果话题不断重复,说起来无趣,对方也就不想继续聊下去了。 91iN7DdpzVe1BhnzIeRVnu1V2WWvaYzGiIr4RAd1gqIyJ6Ce30eT/zIlF2l+XdP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