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开口说出也是最佳的记忆方式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知识与教养越来越不受到重视。因此,知识与教养在近代文章中的力量也越来越弱。比方说,学过弗洛伊德的人就没什么机会说出他的研究成果。或许有不少人在大学里听过弗洛伊德的课,但在日常文章中引述弗洛伊德依然有些唐突。

学过弗洛伊德的人,可能会在闲聊之中不经意提到“这是lipido(性驱力)的缘故”,试图营造出教养的差别,但是通常只是白费力气,不会因为提到lipido就引发新的对话,或是表达非讲不可的话。知识与教养,俨然已成为海中孤岛。换个观点来看,就是不擅长运用知识与教养的技术。

其实这也勉强不来。学生时代的期中、期末考,并没有针对特定主题说话的项目,大多数的知识测验,都是以记忆与问答为主。这样一来,学单字只记得片段,而因为片段的记忆找不到线索,考完之后就全都还给老师了。

因此,如果在上课的时候也能进行“请在1分钟内简单叙述江户幕府的组织架构”之类的训练,课程内容便会完全不同;理工科类,也可以用“请在1分钟内说明何谓化合物、何谓能量”来进行训练。光靠片段知识无法进行完整说明,必须先组合许多资讯再输出。

尤其进入社会的成年人,要重新学习某项知识的时候,陈述就是绝佳的学习方式。 事先做笔记,在1分钟内重新输出知识,知识就会以“成熟的方式”留下印象。

比方说有份作业,要你针对某个主题做1分钟说明,那么你就可以搜集关键字,并实际演练三次左右。这样一来,无论何时要说这个主题,你都不会忘记。我把这个方法称为“输出学习法”。

开口说是最佳的记忆方式。搜集基本资讯,重新组合成1分钟的谈话内容,然后对别人讲出,则是吸收知识核心的有效方法。

但是,现代的学校教育既没有这方面的课程,也不会考这种题目,更不用说高中学科能力测验了,就连大学入学考试也不会。也就是说,没有哪所学校有机会实践这项训练。这样一来,“30分钟或一小时的演说”当然只有该科目的老师或教授才能办得到了。

一张A4纸的资讯,简单扼要地说完差不多就是1分钟。当知识像纸张一样逐渐累积后,就会变成社会人士所使用的知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1分钟”也有如此用途。 X1QWU11YAsq+KbjgURzwOlclJOoZ7I1uHixqjwOQAltum2iPTt537U+4W/2WDXO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