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探测力并非单纯地迎合听者。虽然某个年龄段的人可能特别喜欢或某个时代特别流行某些元素,但是如果不能把这些元素融入自己的话题中,那么,这些元素就没有文本价值。
对小学生听众使用搞笑艺人的笑话,或许当下会很受欢迎,但这不过是模仿,没办法连接上真正要说的话题。一旦说出“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正题”这种话,好不容易炒热的场子就会冷下来。
这就是单纯把笑点拿来吸引注意,却没有发挥文本效果的例子。真正重要的技术在于 以自己的角度切入文本,与自己的话题连接在一起。
那么,要如何锻炼这样的技术呢?
最快也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训练自己“什么都拿来连连看”。就好像要写相声的桥段一样,这里要求的就是“踏脚石的感觉”。追求保险的做法固然不错,但是采取稍微强硬一些的放置法,营造出“惊险渡河成功”的紧张感,也很有趣。
例如,我会对小学生念完一篇有条不紊的文章,然后安排一份作业,内容是“请从文章中选出三个段落,让你觉得一看就能感受到内涵”,或是“请从这篇文章中选择三个关键字来说明文章的内容”。有些小学生挑选得很好,甚至会让人觉得他的品味出众。经过反复训练之后,“连接”的能力就会大幅提升。
为了提升沟通能力,我会刻意挑选关键字并加以连接。因此我在看书的时候不会只是看,而是习惯去找其中的关键字。另外,我也不断练习重新组合关键字,然后对他人说明。在我心中,阅读、说话、书写是三位一体的。
社会上有很多人“辛苦地读了很多书,却没办法对他人说明内容”,这是因为他们输入的前提并不是输出。只要这一点不改变,不管输入多少东西都记不清楚。 在输入的时候,一定要同时加工。
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也要思考如何能把这段话正确传达给第三者。这样一来, 在听人说话的时候,就会去注意“关键字在哪里”“重点是什么”。 一般人在听了别人说完一段好话之后,都会想把这段话说给其他人听,却总是没办法正确复述。所以, 在输入的当下就要注意输出时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