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老幼、社会人士、家庭主妇等,都可能是我讲座上的听众,也都有机会与我当面交谈。以一个大学教授来说,我的听众群算相当广吧。
对象不同,谈话内容当然也不同,其中有两点我会特别注意。第一点前面说过,就是 给听众一种视觉印象 ;第二点就是推测听众有多少经验,然后 在谈话中唤醒对方的经验 。只要掌握这两点,说服力道就会截然不同。
我把第二点的能力称为“经验唤醒力”。这种能力,可以让听众在听我讲话时想起本身的类似经验。只要有这个能力,谈话内容给人的印象就会深刻许多。
比方说,我要谈的是弗洛伊德。如果我照本宣科地说:“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中,包含了性欲、超我、情结等概念……”想必听众的反应只会是“喔,这样啊”。
但是如果我在这个时候说明:“我们的潜意识之中有许多东西存在,这种心理综合体就叫作情结。而性欲指的是性冲动,控制性欲的部分就是超我。超我就像是自我的“父亲”,会发出‘不能这么做’‘应该那么做’的指令。”听众自然就会想起“这样看来,我好像也有类似的情节喔”“我的超我是什么呢”等经验,自然不会忘记弗洛伊德的学说。
如果听众养狗的话,狗的相关话题就很有用。重点就是深入了解对方的经验,在做比喻的时候配合对方的经验,对方就能把谈话内容当成自己的实际体验。
我想,我们学习新知识的方式,就是从既有的知识和经验做延伸,否则,就算有人给我们一座远离既有知识的新知岛屿,也会很快从我们的记忆中消失。 很多人会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忘光,就是因为这些知识跟自己的经验毫无关联。 这个现象可以当作很好的负面教材,它提醒我们一定要说出更有内容的话。
我想大多数人在说话的时候都不会注意“经验唤醒力”吧。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对大众做一两个小时的演说,确实没必要下这样的工夫。
由于我几乎是每天经历这样的情况,深深了解听众只对与自己有关的问题有兴趣,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则当耳边风,所以我必须经常深入接触关于听众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