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题是“传达的技术”,并不是所谓的“话术”。
对别人传达事情的时候,第一要务就是“有没有说出你想传达的意义”。比方说,最近很多日本人开始上英文补习班。虽然上总比没上好,但是在上课之前,总应该先确实掌握自己正在使用的日文才对。
所谓沟通,基本上就是彼此交换意义,如果用日文时连基本意义都不明白,就更别提说英文了。反之,只要意义够明确,就算英文用得破破烂烂,对方也能做出回应。
所以,最好养成确实检查说话含义的习惯。简单来说,就是 自己骂自己“你说的话毫无意义” 。
绝大多数的日本人,都不会当着别人的面这么说。因为这种做法很没礼貌,更重要的是,日本人并不在乎“意义”。
日本人的沟通方式,一直都不以交换意义为主要目的,主要目的反而是“分享彼此的情绪”,如果目的在此,意义的价值相对就比较低了。
所以酒席餐会就是日本人的重要沟通场合了。在酒馆里,大家不需要比对逻辑,只要分享彼此的情绪就好。一起喝酒,一起打高尔夫球,一起去澡堂泡澡,这些活动带来的同感,可以推动场面气氛与人际关系。
换个说法,日本人又喜欢把沟通当作一种“家族活动”。家人之间的对话并不讲求效率,也不需要意义,只要彼此意思相通就够了,所以无趣的长篇大论也可以接受。如果家人彼此指责说“你讲的东西含义不够充实”,那么大家很快就没兴趣聊下去了。
在宫本常一所著《被遗忘的日本人》(岩波文库)一书的开头,有一个大家窝在一起度过好几天的情节,实在非常有日本味。一群人的目的不是找出结论,只是要靠在一起,互相聊天,互相亲近,享受温暖;而结论一定要大家都能接受才准放行,也就是完全的民主主义。日本人就喜欢这种花时间发酵、熟化的“发酵式对话”。
在这种语言空间中,指责别人“你说的话到底有什么意义”就犯规了。欧美人经常拿着“意义”这把利刃抵着别人的喉咙来进行讨论,跟日本极端地不同。如果说欧美人的竞技型沟通会注意输赢,日本人的轻松沟通应该就属于街头艺人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