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在大学课堂和职场讲座上做下面这样的训练。
首先每四人分一组,然后一组里面每个人准备1分钟的话题来说。训练的规则,就是在说话的过程中要确实注视其他三个组员。
假设要说的主题是“在你这一生中最具有知性教养的一段话”。那么这1分钟里,就要考验你一生中所有的知性体验。就好像日本职业棒球入团考试的考题“让我看看你最快能投几千米的快速球吧”一样。
但是,在这种完全没有事先准备的情况下,一般人都会陷入恐慌。所以在设定主题之后,我一定会让他们有3~5分钟做准备。可惜大多数人都无法善用这段时间;尤其是学生,一半以上会把这段时间拿来发呆,最后还是陷入恐慌。
会望着天花板发呆的人,特别危险。利用时间的诀窍,就是听到“开始想”之后,不要往上看,而要拿起笔;然后尽量 在纸上写下自己想说的关键字 ,当作标题;接下来挑选其中最重要的、非说不可的几个关键字,用红笔圈起来;最后 再找出唯一的“关键中的关键”,这就是话题的骨干了 。
这里说的“关键中的关键”,可以是不断重复的话题重点和关键句。最重要的是,都要在1分钟结束之前说出最具震撼力的一句话。这句话,应该不用花到3秒钟吧。
不管怎么说,重点就是像这样写在纸上做准备。如果光在脑袋里面演练,最后几乎都会失败。人类大脑的记忆容量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更不用说在分秒必争的情况下,光靠大脑想说得一字不漏,可说是难如登天。
顺便提一下,我很推荐学生使用一种三色原子笔。如前面所说,在写关键字的时候用蓝色,里面非说不可的部分用红色圈起来,有点意思的笑点则用绿色来圈。绿色的部分就是有些偏离主题、但是会让人觉得“原来有这种看法”“原来可以扯到那里”的部分。
闲话的目的,不仅是传递资讯而已,也是为了发挥自己的见解与创意、吸引对方的兴趣。所以圈成绿色的闲话也有其必要。
资讯用蓝色(13页范例中的灰框),骨干用红色(范例中的黑框),自己的观点用绿色(范例中的虚线框)。每一种颜色对应一个等级,对这三个等级不能等同视之,要互相组合,建构立体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