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寻找心理共鸣,快速拉近双方关系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菜格曾说过:“事物本身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它们。”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学会换位思考,才能达成彼此尊重和体谅,才能有更多宽容。这样说话、做事才能让人感觉舒服、愉悦,并直指人心。

受环境或者教育程度不同影响,每个人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习惯是不同的。人们很难真正理解他人的感受,但至少可以做到以一颗宽容的心去了解和关心他人。做事之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一番,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去理解他人的行为,将心比心自然就更容易受欢迎,也更容易成就大事。

记得以前在公共场合到处贴着“禁止吸烟,违者罚款”“禁止踩踏草坪,违者罚款”等类的标语,然而这些现依然屡禁不止、毫无收敛。后来根据心理学研究,人们设计“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不要吸烟”“小草正在生长,请不要打扰”等柔和、让人易接受的标语。这就是用了换位思考的心理策略——为了别人很少有人愿意改变自己的习惯,但为了自己每个人都愿意试试看。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妨也试试这种方法,当一个人屡劝不听或者一件事屡禁不止的时候,不妨告诉他“某件事是为了你自己的权益着想”。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才能够化干戈为玉帛,迅速消除矛盾和对抗情绪。冬天,大家在食堂吃饭,临窗的食客纷纷打开了窗户,但是排队打饭的人们却打起了寒战,双方怒目而视,谁都不肯让步。这时候,食堂的主管站出来劝道:“虽然吃饭时热一点儿,但如果打开窗户,冷风、热气一起灌到肚子里,肠胃会不舒服;再者刚刚出完汗,被冷风一吹很容易感冒的,大家都把窗户关上吧。”在这种为了自己好的劝导之下,大家纷纷关上了窗子,矛盾也很快消弭于无形。

汽车大王福特曾说过:“如果说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这样不仅有利于彼此的沟通和理解,还可以更清楚了解对方的思维轨迹,从而有的放矢、击中要害。”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矛盾和冲突,这时候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思维,也许就会使误会与摩擦在转瞬间消融。当然,不仅仅是让自己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同样可以让对方站在我们的角度设身处地着想一番。当你们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或者观点、认识无法统一时,不妨用平和的态度问问对方:“如果您是我,您会怎么做呢?”

一个创意广告进行了多次修改,仍然无法让客户满意,策划人带着疑问访问了客户:“如果您是策划人,觉得怎样才能让广告更令人满意呢?”客户果然提出了一套自己的想法,策划人根据他的想法另外做了一个方案,然后让他人判断哪个效果会好一些。结果,所有专业的广告人都认为策划的创意好,但所有的非专业人士都认为客户提出的方案更好。广告就是给大众看的,最终这一次的创意得到圆满解决。这个策划人还懂得了广告不仅要用专业眼光来看,而且要更注重大众感受,不久就因为其广告创意贴近大众心理而在广告界占据了一席之地。

可见,换位思考不仅仅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更能够开启成功之门,因为了解更多人的思考方式才能够有的放矢,了解更多想法才得到更多人认同的处世方式,自然会得到更多尊重,从而更加成功。

心理应用:

1.当沟通无效的时候,不妨问对方:“假如您站在我的位置,您会怎样处理呢?”

2.当两个人对一件事有不同的见解和做法时,不妨从对方的角度和利益出发说服他。这样要比直接说出自己的要求更容易被人接受。 QMCSxDS5EVyU0lNnHGV9mTcWJSKs3YPO9erJGXGGw6wIUdrjcjxtAVCzUw5LgTg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