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亚述

概述

这时,距巴比伦之北300英里处,又出现了另一个文化。这个文化由于受到四境蛮族的威胁,自始至终对武力非常重视。武力的建立,最初在于自卫,但进一步发展后就是征服。这个文化在击败威胁它的敌人后,曾先后征服埃兰、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腓尼基、埃及,而将整个近东置于其铁腕统治之下。

以上所讲的这个文化,就是史学家所说的亚述(Assyria)文化。苏美尔对巴比伦、巴比伦对亚述,恰与克里特对希腊、希腊对罗马文化的贡献相当。苏美尔及克里特各创造了一种文化,巴比伦及希腊承袭并扩张之,亚述与罗马又承袭并扩张之。最后,这两种文化均为其四周的蛮族所吞没。文明与野蛮在意义上是相对的,在形势上,文明常受野蛮的包围。野蛮之于文明,一有机会即进行兼并。兼并手段,有劫掠,有占领,有殖民。几乎毫无例外,每一部文化史,总是以蛮族入侵宣告结束。

亚述的根据地,是沿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四座大城而建立。这四座大城是:亚述(Ashur)——今之舍尔加特堡(Kala’at Sherghat),阿贝拉(Arbela)——今之艾比尔(Irbil),卡拉(Kalakh)——今之尼姆鲁德(Nimrud),尼尼微——今之库云吉克(Kuyunjik)。在亚述,曾经发掘到史前人所用的黑曜石刀片及附有简单图案的黑陶。就这两种古物判断,这儿也可能是亚洲人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在靠近尼尼微地方,有一个乡村叫高拉土丘(Tepe Gawra)。最近一个考古队在这儿发掘到一座古城,古城里有神庙,有坟墓,有雕刻精致的圆柱形印章,有梳子,有珠宝,有骰子。根据这些文物推断,古城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3700年。

亚述文明,源于亚述。亚述本是当地居民之神。及至建城,即以神命名城,最后,乃用以命名整个国家。亚述为亚述古都,但一则该地靠近沙漠非常燠热,再则,靠近强邻巴比伦,易受其侵扰,因此稍后即迁都于尼尼微。尼尼微也是因神而得名。尼纳(Nina)之于亚述,相当于伊什塔尔之于巴比伦。尼尼微在极盛时代,有居民30万。当号称万王之王的亚述巴尼拔当世,西亚君主前来朝贡者,多到数不过来。

亚述人民,有闪米特人和非闪米特人两种。闪米特人多半从南而来——有的来自巴比伦,有的来自阿卡德——文化程度较高。非闪米特人多半从西而来,文化程度较低。非闪米特人中,有赫梯(Hittite,或称Mitannian)和库尔德(Kurdish,高加索的山地人)。和巴比伦一样,亚述的语言主要是以苏美尔语言为主干,另加上地方方言。至于风俗习惯,由于环境艰苦,他们不像巴比伦人那样耽于享乐。亚述从兴至灭,其最大特色为武力至上。他们所羡慕的人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勇士。亚述的历史充满下面这种两极现象:统治或被统治,征服或被征服,血腥的胜利或悲惨的失败。亚述先世本为巴比伦藩属,后因巴比伦受制于喀西特人,乃趁机独立壮大。壮大后的亚述,其王甚至有自称为“统制万有之主”者。在人类史上,亚述的确有不少君主,其声势是非常显赫的。 [1]

亚述王撒缦以色一世(Shalmaneser Ⅰ),趁巴比伦屈服在喀西特人铁蹄之下,崛起统一北部诸小邦,并建都于卡拉。不过在亚述史上,最早且最有名的君主不是撒缦以色一世,而是提革拉·帕拉萨一世(Tiglath Pileser Ⅰ)。提革拉·帕拉萨一世是一位伟大的猎人,他猎狮的纪录令人惊讶,徒步猎获的有120头,乘车猎获的有800头!

提革拉·帕拉萨猎国如猎狮,一块石碑这样记载:“我率勇士远征库姆。陷城池,获珍宝,无可数计。敢反抗者,我必焚其城,使成灰烬……我征阿丹什(Adansh),其民自山中出,俯伏我膝下。我唯令其纳税,并不加害。”这位国君东征西讨,在征服赫梯、亚美尼亚(Armenian)及其他40余小国后,夺取了巴比伦。以其声威浩大,吓得埃及人也来敬献礼品。每次出征,他必大修神庙。亚述之神对于供品,似乎只问有无,不问来源。最后,巴比伦复兴,不但挣脱其统治,打垮其军队,攻占其城池,焚毁其神庙,甚至,连人带神都让他们一齐做了俘虏。提革拉·帕拉萨最后死了,死得很惨。

提革拉·帕拉萨的兴亡,可说即是整部亚述历史的写照。反复进行屠杀与搜刮,即最初他们怎么对待邻人,最后邻人又照样对待他们。继起的一位君主,叫亚述纳西拔二世(Ashurnasirpal Ⅱ)。他征服了十几个小邦,带回来不少战利品。他有两大嗜好:生挖俘虏眼睛,讨一大堆妻妾。他很幸运,竟得善终。撒缦以色三世(Shalmaneser Ⅲ)进兵大马士革,与叙利亚人数度恶战,有一次战役生歼敌人达1.6万之众。他也大修神庙,广蓄嫔妃,不过他晚运不好,老年时,其子在一场叛乱中推翻他的政权。萨姆拉玛(Sammuramat)以母后名义,临朝统治3年。这位女主在希腊神话中,叫萨穆拉玛特(Semiramis)。在狄奥多罗斯描述下,她是一位半人半神的女性。她一身兼为皇后、将军、政治家及工程师。

提革拉·帕拉萨三世,是一位有名的君主。他编练大军,重新东征西讨。他征服了亚美尼亚、叙利亚、巴比伦,降服大马士革及埃及,使帝国版图东自高加索,西迄尼罗河。战事甫定,讲求治术,终其一生国强民富。萨尔贡二世是亚述的拿破仑,以下级军官崛起为王,每次出征,必亲临前线。他打败埃兰、埃及和巴比伦,掳犹太人、非利士人及希腊人为人质。萨尔贡二世极善于治国,在他的鼓励下,文学、艺术、手工艺、商业均极发达。他最后死于抗敌战争。他的牺牲使战事获胜,亚述才得幸免于蛮族辛梅瑞安(Cimmerian)的入侵。

辛那赫里布(Sennacherib)是萨尔贡二世之子。他平内乱,占领波斯湾,但进攻耶路撒冷及埃及未获成功。 尽管如此,他已囊括了89座城镇,820个乡村;俘获7200匹马、11.1万头驴、8万头牛、80万头羊及20.8万个俘虏。对巴比伦的放荡奢靡,他感到非常痛恨。他率兵围城,城破之日,烧杀齐来。巴比伦血流成河,尸积如山,神庙宫殿,化为灰烬,甚至所有神像也全部变成俘虏。巴比伦的守护神马尔杜克,被他降为亚述大神的仆从。关于这一浩劫,巴比伦人的解释与后来一个犹太人的解释完全一致:神为了惩戒他的百姓,不惜降身辱志以事敌人。辛那赫里布把他从事征服所获的战利品,通通运往尼尼微。他利用俘虏劳力,使河流改道。这样,一面可保护尼尼微,一面可灌溉田地。在他的经营擘划下,尼尼微变得十分繁荣美丽,全国农产品亦大量增加。但他晚景凄凉,在虔诚忏悔之时被自己的儿子手刃而死。

宫廷喋血,父子兄弟火拼,胜利属于以撒哈顿。他是老王诸子之一,即位后,因埃及曾支持叙利亚叛变,于是大兴问罪之师。结果,埃及变成了亚述的一个省。当他由孟斐斯回尼尼微时,带回战利品之多,惊骇了所有西亚人。以撒哈顿除把亚述变为近东最富最强的帝国外,还做了两桩善邻的好事:第一,释回巴比伦诸神,并重建巴比伦大城;第二,发粮救济伊拉姆饥民。在充满野蛮记载的亚述史上,他算是一位相当文明的君主。

埃及叛变,以撒哈顿率兵前往镇压,中途病死,继位者即鼎鼎大名的亚述巴尼拔。他继承以撒哈顿所建的基础,使亚述国势如日中天。但物极必反,自他死后,由于40余年内战,国力消耗过甚,亚述从此一蹶不振。最近出土石碑,有一块所描述的就是亚述末世景象。那是战争、围城、饥荒、劫掠交织而成的悲惨画面。亚述巴尼拔在亚述史上,可称得上多彩多姿。一块石碑记载他平定埃兰:

经过1个月零25天的行军,我到达了埃兰。(为达成毁坏其农作物的目的)我在其田地里撒盐及散播荆棘的种子,所有埃兰人,无论男女老幼,从皇子皇孙、高官显吏至士兵工匠,所有埃兰牲畜,无论马、驴、骡、牛、羊,我一概都掳来了。除人畜外,我更带走了苏萨、马达卡图(Madaktu)、霍尔特马什(Haltemash)以及其他城市的钱财。仅一个月工夫,我令埃兰完全变成了废墟。我相信,那儿现在已无欢笑、无人声、无牛羊!

在举行庆功宴的时候,亚述巴尼拔将埃兰王的头悬挂在高竿上,供所有宾客欣赏。亚述巴尼拔对埃兰统帅达纳努(Dananu)的处置更加残酷。他把他的皮生生剥下,然后才像宰羊一样放血。对达纳努的弟弟,是先斫头后分尸,把尸体切成肉酱,然后拿到全国去示众。

这样血淋淋的做法,目的在于杀鸡儆猴。亚述帝国所统治的地域太辽阔,民族太复杂,其所统治民族中,有衣索匹亚人,有亚美尼亚人,有叙利亚人,有米底亚人,如果不这样不足以服众。不过,不管对不对,无论如何帝国还是安定了。据他自称,他所获致的太平是空前的。亚述巴尼拔不仅是一位征服者,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文学家及艺术家。他为了搜求新风格建筑雕刻,曾派出不少钦差大臣。他为了搜古代典籍,曾打发不少学者去苏美尔及巴比伦。在首都尼尼微,他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图书馆。这所图书馆所保全的资料,历25个世纪仍完整无缺。像腓特烈大帝一样,他不但是战争狩猎的能手,在文学方面也才华横溢、不可一世。据狄奥多罗斯描写,他对男女两性都喜欢,是个荒淫的君主。不过,对于这种说法,从史书上我们却找不出任何证据。

在泥简中,有不少描述亚述巴尼拔的作品。据那些作品显示,他的勇敢自信十分惊人。他面对狮子,有时只带一把匕首,有时只带一支标枪。每次作战,他总是身先士卒,找着敌人主帅硬拼。拜伦对他显然非常崇拜,他曾取其为戏剧中的主角。半由历史,半由传说,在拜伦笔下,他变成了亚述帝国权力、财富均呈巅峰状态的具体象征。

亚述政府

如果说帝国主义可以这样下定义,就是说,用武力的或非武力的方式,将若干国家置于一个政府之下,以使法律、秩序、商业和平运行,那我们得承认,亚述就是帝国主义的始祖。亚述政府,在亚述巴尼拔时代,曾经统治亚述、巴比伦、亚美尼亚、巴勒斯坦、叙利亚、腓尼基、苏美尔、埃兰、米底亚和埃及。这样大的版图,除汉谟拉比时代的巴比伦、图特摩斯三世时代的埃及、亚历山大时代的马其顿外,再无可比拟者。

从某些角度来观察,亚述帝国是很松散的。在它统治下的大城市,大都保有高度自治权,而其属国除朝贡之外,仍可有自己的王、自己的宗教及自己的法律。由于组织不够严谨,一旦中央政府衰弱,则叛乱和割据之事便会发生。亚述历史之所以充满了镇压性的军事行动,理由即在于此。为了防止属国叛变,提革拉·帕拉萨三世制定了一个政策,就是把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大量迁移到其他地区,使其丧失反抗的条件。不过,不管怎么做,叛变还是层出不穷,这就是亚述必须随时准备征战的原因。

由于时时准备征战,政府当然就需要军队。在亚述人观念中,政府就是武力的别称,在人类历史上,亚述人的最大贡献就是战争的艺术。亚述军队有战车,有骑兵,有步兵,有工兵。作战时,以这些兵种作适当编组。在亚述,围城工具及技术早就发展得很可观,至于战略战术,更是历代讲究,不遗余力。亚述人的战术,特别注重急行军与各个击破。这种战术就是拿破仑用以制胜的秘诀。

由于作战的需要,亚述的冶金术也很发达。亚述战士所穿的盔甲,其防护力之强已与中世纪欧洲骑士所穿的不相上下。一个亚述弓手或枪手的装束,通常是这样的:头上一顶以铜或铁制成的钢盔,身上一袭皮底外罩铁片铠甲,腰束护胸,手执盾牌。亚述战士所用武器有弓箭,有长枪,有短剑,有槌,有棒,有投石器,有战斧等。临阵时,国王与贵族多乘车前导。上自将帅,下至士兵,皆以马革裹尸勉励。亚述骑兵,创自亚述巴尼拔时代。这一兵种,起初用来给战车助阵,但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兵种。

攻城器械,主要为撞城车。撞城车上有吊索,下有车轮。吊索系有一根附有铁头的撞杆,攻城时,借吊索摇摆,使撞杆增大冲力。防城所用武器,除弓弩、火箭、铰链(用以对付撞城车的武器)外,有时还要动用气体的恶臭弹。

根据惯例,城被攻破,即难逃焚掠的惨剧。有时,焚掠之外,城内城外所有树木,且被一律斫光。掳掠而来的妇孺、玉帛,主帅除留最大的一份外,其余皆分赏有功将士。按近东惯例,将士功劳大小,以所斩敌人首级多寡为标准。由于作战被俘,不是丧失生命,就是沦为奴隶,因此,将士都很勇敢。在亚述,集体坑杀战俘的事,时常发生。对战败一方的贵族,处置非常残忍:有割耳朵割鼻子的,有断手断脚的,有剥皮的,有分尸的,有杀头的,有炮烙的。在亚述人看来,人命似乎一文不值。对敌人的处置,虽极尽残酷之能事,却无动于衷。不过,好在东方生育率高,人虽一大批一大批地死,但不久又可补充起来。在历史上,优待战俘自亚历山大及恺撒始。史学家都相信,他们之所以能称霸地中海,与这种政策大有关系。

亚述君主的第一个支柱是军队,其次就是宗教。为了争取宗教的支持,君主对祭师总是有求必应。在形式上,亚述以亚述大神为主。举凡制度、规章、法令,均是禀亚述大神之命而制定。征税、作战,亦皆出于神意。任何一位亚述君主,本身也就是神。一般说法,他就是太阳神沙玛什的化身。总观亚述宗教思想,其来源和其语言、科学、艺术一样,不是得自巴比伦就是得自苏美尔。不过,和其母体文化稍有不同的,就是在移植过来后,一切都染上了浓厚的军事色彩。

谈到浓厚的军事色彩,最显著的要算法律。亚述法律,可以说就是军法。亚述法律的严厉,举世皆知。关于刑罚,从示众开始,有强迫劳动、打板子、割鼻子、割耳朵、割舌头、剜眼睛、刺杀、斫头等。萨尔贡二世对刑罚曾作过一些精密的补充,例如,赐毒酒及以罪人子女烧烤供神等。不过,这类补充似乎并未付诸实施。在亚述,最重的罪为通奸、强奸及偷盗,犯这些罪一律处以死刑。亚述天判也很流行,被控者绑上手脚投于河中,幸得不死即可无罪。将亚述的法律与《汉谟拉比法典》相比,亚述法律显然比较原始而欠缺理想。

亚述的地方政府,最初原是封建贵族。后以贵族不便指挥,改由国王任命的地方长官治理。这种形式的政府一传而至波斯,再传而至罗马。地方长官的任务主要有三:收税,整治水利,练兵以备出征。为掌握及考核地方长官,国王经常派出大批特务。

总之,亚述政府是国家发动战争的工具。为求每战必胜,因此对其人民特别强调忠贞、纪律及爱国心。在亚述,战争是有利可图的事业,因为一打胜仗,俘虏、战利品即可源源而来。由于亚述以攻城略地立国,农业生产根本顾不上。所以,假定一旦城攻不下,地掠不到,便会大闹饥荒。有一次,亚述巴尼拔在镇压其弟弟的叛变、久攻巴比伦不下时,即出现下列景象:

亚述城市,空前悲惨……饥荒加上疫疠,满街都是病人。居民与士兵,强者相竞至村中觅食,留下来的尽属老弱之辈。逃亡者“肩踵相接,亚述巴尼拔惧群起效尤,乃尽捕逃者”处以严刑。士兵被捕回者,先拔舌头,再活活打死。对于逃亡百姓,则如50年前其祖父辛那赫里布之所为,进行集体屠杀。尸积如山,久无人葬,以致鸟兽争食。

东方君主政体的最大缺点,就是战乱相循的无可避免。所谓战乱相循,一则为地方或属国的不断反叛,一则为中央的王位争夺。一般君主多半是马上得天下,但当其年迈,王位继承准会带来纷争,在诸子争立局面下,弟兄父子不免血溅宫廷。亚述四境蛮族环伺,因此,内争常为外患之开端。在亚述史上,西徐亚人(Scythian)、辛梅瑞安人及其他种族,就不断趁亚述内争,劫掠亚述诸城市。

史学家笔下的东方诸国,总是不断地战乱流血。论者以为这未免过于夸大,原因是写历史的人总觉得记载战乱流血才比较刺激。因此,我们应当指出一点,东方诸国和平昌盛的时代也是有的,不过这些时代,不太被史学家重视而已。

亚述人生活

从经济生活方面观察,亚述和巴比伦并无二致。因为这两个国家,事实上不过是一个文化的南北两部,巴比伦稍微偏重商业,亚述稍为偏重农业。巴比伦的富人是大老板,亚述的富人是大地主。亚述与巴比伦的共同点极多。他们同河流,同山谷,使用同样的灌溉工具,收获同样的农作物——小麦、大麦、小米、芝麻。 在城市里,他们所经营的工商业是一样的,他们所使用的度量衡也是一样的。亚述诸城市,由于太靠北,虽然不能发展成为很大的商业中心,但亚述统治者给它们带来的财富,已经很可观了。

金属半由自采,半由进口。亚述古代,工业及战具原料多为青铜,公元前700年后,青铜地位开始为铁所取代。由于铸铁、制玻璃、染织等工业均相当发达,故尼尼微民间家庭设备,其丰富程度已和工业革命前的欧洲不相上下。

辛那赫里布时代,亚述修了一条运河。这条运河长达30多英里,是尼尼微主要的给水设备。 亚述有钱庄,工商业贷款利息为25%。通货兼用铅、铜、银、金。公元前700年辛那赫里布以银铸币,每枚重半个雪克尔,这可以说就是政府铸币的滥觞。

亚述人民分为五大阶级:一、贵族;二、工商业者——以同业公会为基础;三、非技术性的自由农工;四、附属于农场的农奴——这一情况和欧洲中世纪相当;五、奴隶——战俘及无力还债者。奴隶皆穿耳剃头以示区别,他们所担任的工作,一般为最粗重最下贱者。辛那赫里布时代一块浮雕显示:一大群奴隶分为两行,拖着一个木橇;橇上是一个沉重的雕像;在奴隶旁边,奴隶总管正挥舞着皮鞭。

像所有军国主义国家一样,政府在道德及法律方面,均大大鼓励生育。堕胎者处死刑。故意使自己小产的妇女,依法当受炮烙之刑。妇女地位较巴比伦为低。不敬丈夫,要受很严重的处罚。为人妻者,不戴面具不许外出。妻子绝对不得与其他男人发生关系,但只要丈夫高兴,便可讨一大堆姘妇。娼妓很多,但一律受政府管制。亚述国王的嫔妃,名目繁多。嫔妃绝对不许离开宫廷,因此,她们除唱歌、跳舞、做针线外,剩下来的时间,便只有互相磨牙斗嘴及暗中倾轧。妻子与人通奸,丈夫可当场杀死奸夫淫妇——这本来只是一种风俗,其后竟获法律认可。其他有关婚姻的规定,大致和巴比伦一样。不过,买卖婚姻的味道更为浓厚。经常有这种情形,妻子住在娘家,丈夫偶然才去一趟。

父权至上,在一个蛮族环伺、以征服为务的国度似乎是很自然的。和罗马一样,亚述在征服中曾使成千上万的战俘沦为奴隶。亚述人似乎从小就习惯于看到把战俘送入狮窟。看饿狮把人体撕成片片,亚述人似乎最为开心。亚述人对于儿童,经常灌输残忍教育。他们教儿童变着花样虐待战俘:火烧、剥皮、杀头还嫌不够,竟当着战俘之面,挖出其儿女眼睛!亚述巴尼拔曾经这样说:“我所捉住的叛军首领,有的活剥,有的烧烤,有的埋在城墙脚……有的剁脚剁手。”亚述巴尼拔大言不惭地说:“我把所捉住的3000名战俘都活活烧死——一个活口都没有留下。”在另一块石碑上,他又有这样的记载:“凡是反叛亚述及反叛我者……有的,我割掉他的舌头,再叫他死;有的,我把他活活埋掉;有的,我斫下他的手足,拿去喂猪喂狗……这样做我相信是合乎神意的。”

一位君主曾命工匠在一块砖上刻下这样的话:“我的战车过处,人畜皆化为齑粉……我的记功碑,是由人的尸体堆成。凡为我所活捉到的人,我一个一个斩断其双手。”他刻这些话的目的,是想垂名后世。在尼尼微我们发现许多浮雕,有的刻着剥皮拔舌的景象,有的刻着开肠破肚的景象,有的刻着剜目斩首的景象!

对于矫正残忍倾向,宗教显然无能为力。亚述宗教对政府的影响力,显然不能和巴比伦相提并论。祭师的举措,处处迎合君主的需要。亚述大神是一位好战无情的神。亚述人相信,这位大神所喜欢的就是以战俘给他做活祭。亚述宗教一方面在教人如何忠于君主、忠于国家,一方面在教人如何侍奉神及对神祷告。亚述宗教经典,现在留传下来的,仅有驱邪驱魔及圆梦等书。关于梦兆的解释,读起来有一大串。在几乎无所不包的梦兆下,一一都注有禳灾之法。在亚述人看来,世间充满了妖魔鬼怪,为避免妖魔鬼怪的侵袭,最好的办法就是常佩符箓,勤念咒语。

在亚述,除作战所需的一切知识外,其他学问几乎一概谈不到。亚述医学,就是巴比伦医学。亚述天文及星相学,就是巴比伦天文及星相学。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亚述哲学。亚述语言学家,曾将他们所见到的植物一一列举下来。他们这样做,目的也许在于研究医药,但想不到后来却对植物学发展大有帮助。对于宇宙间许多事物的名称,亚述人不但一一列举,而且加以归类。希腊的自然科学,沿用了不少这类名称。这类名称,不少经由希腊流传到现代。英语中,诸如hangar、gypsum、camel、plinth、shekel、rose、ammonia、jasper、cane、cherry、laudanum、naphtha、sesame、hyssop、myrrh(分别为棚丁、石膏、骆驼、柱基、色样、玫瑰、氨、碧玉、甘蔗、樱桃、鸦片酊、挥发油、芝麻、牛膝草、没药)等,即来自亚述。

不少泥简记载着亚述国王的功绩。这些历史在古代仅是编年史,稍后,才有润色而近于文学作品的著作。历史内容大部分为帝王的事功,所记大都千篇一律,记胜不记败,记好不记坏。因此,即使事实上帝王是一个屠夫,是一个低能儿,但在亚述史学家笔下,他照样是圣明天纵值得万民景仰的君主。亚述对于人类文化的贡献,应数其图书馆。仅以亚述巴尼拔图书馆而言,就有泥简3万块。这些泥简都曾分门别类附有标签。泥简中,不少刻有国王训谕:“盗窃此书者……亚述及贝利特(Belit)大神必降祸于他……他及其子孙均必遭陨灭。”泥简中的绝大部分,均为年月不详的代抄本。泥简原本,大都来自巴比伦。所有图书中,文学作品仅占极小部分,其他为政府档案、天文、星象、占卜、预言、医学、药方、符箓、圣诗、祷告词、帝王世系及神的谱系等。在所有图书中,我们发现一篇亚述巴尼拔的自述:

我,亚述巴尼拔,受到那波 智慧的启发,觉得有博览群书的必要。从它,我可以学到射、御乃至治国平天下的本领……马尔杜克赐给我对知识了解的能力……内尔格勒使我精力充沛,阿达帕使我通晓一切技艺。举凡天上地下的建筑,从书本中皆可知其大略。借书籍之助,祭师所会的星象、占卜、预言,我也样样精通。背诵深奥的苏美尔及阿卡德文经典,我觉得乐趣无穷……在骑马方面,由于我了解马性,因此骑上去总平平稳稳。在射箭方面,由于我知道如何用劲,因此几乎矢矢中的。在掷枪方面……因此举重若轻……我治国,像一个精良的御者……我指导战士以芦苇编织盾牌及胸墙,像个老练的工兵。总之,读书,不但可扩充知识及技艺,而且还可养成一种高贵的气度。

亚述艺术

就艺术方面观察,除浮雕较为突出外,其余皆与巴比伦不相上下。由于征服所获的财富大量流入亚述、卡拉及尼尼微,宫廷、神庙、富家巨室所需要的金银珠宝装饰品越来越多,亚述手工艺急剧发展。在亚述手工艺中,最著名的有设计精巧的首饰及雕琢精致并嵌有金银珠宝的家具。亚述陶器并不出众。音乐绘画大都沿袭巴比伦旧调。绘画和其他东方国家一样,虽无独立地位,但其以蛋黄调和颜料所作的装饰画,颇具特殊风格。这种风格后来传到波斯,曾大放异彩。

浮雕在亚述盛世,如萨尔贡二世、辛那赫里布、以撒哈顿及亚述巴尼拔之世,发展相当可观。亚述浮雕颇多精品现存大英博物馆。最著名的,为刻于亚述纳西拔二世时代的一件。这是一件简朴的雪花石膏制品,所刻画的是马尔杜克大神征服混沌提玛特(Tiamat)的故事。亚述所刻人像,一般而言均粗劣呆板。所有人像几乎千人一面:圆脸,络腮胡子,大肚皮,颈子短得几乎看不见。人像中刻得较好的,仅有两件:一为雪花石膏雕刻的棕树前的精灵,一为在卡拉出土的沙姆希·阿达德七世(Shamsi Adad Ⅶ)的人像石碑。

一般而言,动物雕刻较为动人。就东方诸国而言,亚述动物雕刻,要算得上是最为突出的。也许艺术家对于人像雕刻颇多顾忌,因此不敢刻得真、刻得像,但对动物便不同了,他们真是刻狮像狮,刻马像马,刻羊像羊,刻狗像狗。豪尔萨巴德萨尔贡二世时代的浮雕马,尼尼微辛那赫里布宫殿的浮雕受伤狮,亚述巴尼拔宫殿雪花石膏雕刻的垂死病狮,亚述纳西拔二世及亚述巴尼拔猎狮图中奔跑之狮、卧狮、释放出笼之狮、树阴下休息之雌雄二狮,均可说是世间精品。然而除动物外,其他物体之表现,无论就线条、轮廓、形体各方面而言,技巧均颇拙劣。没有布局,没有透视,肌肉部分常有着不当夸张。这一点,几乎为所有亚述雕刻的缺点。

比较说来,亚述人特别喜欢浮雕。我们可以这样说,浮雕之于亚述,相当于雕塑之于希腊、绘画之于文艺复兴的意大利。亚述人的浮雕,特别是辛那赫里布时代所雕的动物,其技巧之精妙,可以说已至炉火纯青之境。尼尼微及卡拉的艺术家,也许精力都放在浮雕上了,因此,所从事的雕刻便极其有限。而所留传下来的少数作品,一般都谈不上有何技巧。

在雕刻中,较好的是动物。如豪尔萨巴德通道的牛雕,无论精神及形象,均极可观。但人像及神像,便刻得很粗俗。亚述留传下来的人像,除目前尚存于大英博物馆中的亚述纳西拔二世雕像外,一般均颇粗劣。谈到亚述纳西拔二世这座雕像,线条虽仍嫌呆板,但就其对于一个国王的刻画而言,可说已到惟妙惟肖的境地。一个人具有一个厚重而表现决心的嘴唇、一双精明而残忍的眼睛、一个粗短而禁得起打击的颈项、一双巨大有力的脚,就上述特征,不看他紧紧握着的权杖,也可以猜得出他是王者了。

国度不同,审美观念亦有别。亚述人所崇拜的大丈夫,在我们看来也许很不顺眼,因为一般都是粗短的颈项、肥硕的身躯。可是我们所中意的美男子,如普拉克西特列斯(Praxiteles)所刻的赫耳墨斯及阿波罗,在亚述人看来也许又太文弱、太女性化。对亚述建筑加以置评是很困难的,因为古代亚述建筑今已荡然无存。就废墟中所搜寻到的一点资料来判断,我们所知者不过为下列几点:

亚述有点像巴比伦及近代美国,对建筑的追求不是美,而是大。照美索不达米亚传统,亚述建筑师所能采用的建材,大部分都是砖。石头虽然也用,但用得不多,因为石头在这一带是奢侈品。亚述的弓形架构及拱形圆顶,大半学自南方。至于柱型,有些学自别人,有些自己创造。亚述创造的柱头,如女像柱式柱头,及以涡形为装饰的伊奥尼亚式柱头,其后曾盛行于波斯及希腊。

宫殿一般占地颇广。构成宫殿的屋宇,楼房不过两三层。同一个模式的亚述宫殿,大都是中间一个大院子,四周配以一系列的厅堂。宫门外面大都以石兽作为守卫。宫门入口处一般都有浮雕或雕像,上面刻的都是历史故事或历史伟人。宫中地面,大都以石板铺成。门窗均设珠帘锦帐。梁栋及天花板均经刻意雕琢,并嵌以金银珠宝。

亚述史上武功最盛的6位君主,同时也是伟大建筑的创造者。提革拉·帕拉萨一世,用石头为亚述大神修了许多座神庙。在其中的一座,他留下这么几句话:“吾欲使其内部美若天庭,四壁灿若星辰,屋顶金光闪耀。”其余几位君主,虽然也修饰神庙,但和所罗门一样,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修建自己的宫殿。亚述纳西拔二世在卡拉建造了一座宫殿,规模宏大,外石内砖,非常庄严。此宫,壁间饰以浮雕,内容为歌颂神灵及战争的故事。巴拉瓦特丘陵(Tell Balawat)附近显然也有巨型宫殿建筑。因在废墟中,拉萨姆(Hormuzd Rassam)曾出土两扇宫门,为黄铜所铸,坚固美观为所仅见。萨尔恭二世曾在豪尔萨巴德大造宫殿,宫门守护者为若干具有双翼的石雕神牛。四壁饰以浮雕,宫内陈列、雕像及家具异常精美。此宫曾数度修葺,每一次胜利后,萨尔贡二世就带来许多奴隶。胜利既不乏金银珠宝,又不乏劳力——因战俘提供大量奴隶,因此,此宫之美,亚述史上赫赫有名。除宫殿本身外,萨尔贡二世在宫外还修了几座神庙,在宫内还修了一座高塔。据称,此塔高7层,其顶以金银铸成。辛那赫里布所修的宫殿,在尼尼微。这座宫殿取名叫“无双殿”(The Incomparable),意即它是世上最大最美的。据称,此宫四壁及地板所用木石,不但质地高贵,而且上面皆嵌有珍宝。它用的瓦,由于出自精工制造,昼夜都会发光。谈到装饰品,此宫有巨型铜狮铜牛,有巨石刻成的有翼牛阵,有一系列充满牧歌情调的浮雕。以撒哈顿除重修无双殿外,还扩建尼尼微。此项修筑,人力物力动员达十几省,由于他到过埃及,因此在柱头及装饰方面,引进不少新花样。据记载,因为胜利,宫殿神庙完工之日装满了由近东各国送来的金银财宝。

亚述建筑,其无可救药的缺点是朽坏得太快。例如无双殿,虽经辛那赫里布及以撒哈顿两代修葺,但不过60年,已成为废墟。无双殿到亚述巴尼拔时代,又要修葺了。今天距阿叔巴尼帕不知又已过了多少世纪。读到这个国王重建此宫的记载,和他一样,我们也有着无穷的感慨:

此宫,原为吾祖辛那赫里布所建,用为皇家居所。居之极其安乐,然今已倾圮不堪。余,亚述巴尼拔,忝为亚述之王,世界共主……幼年曾居是宫,以获阿舒尔、辛、沙玛什、贝勒、那波、伊什塔尔……尼尼布、内尔格勒、努斯库等诸神之荫庇,得由皇太子而登基立极……诸神厚我,使我每战必胜,每攻必克,昼得妙思,夜获美梦……故余乃清除废墟,重加修葺。余重建一殿,基广五十五。余重筑一台,因前有神龛,故不敢过高。良辰吉日,破土奠基,余谨以佳酿致奠。为重建此宫,曾劳动百姓。埃兰,余秉神意所克之地,曾敬献砖瓦。阿拉伯诸王,因背约遭余生擒者,曾亲执畚箕……新宫虽就旧宫修筑,然完成之日,已不同于旧宫,地基广是其一,工作精是其一,屋宇多又是其一。此宫之梁柱,余曾获自思拉拉(Sirara)及黎巴嫩。此宫之门,以具有异香之木制成,其上且覆以黄铜……环宫,余命杂植花木果树……大功告成之日,余先备牺牲敬献诸神,后择良辰吉日移居宫内。

亚述的消失

在最不幸的时候,自称为“伟大英明亚述及世界之王”的亚述巴尼拔,尽管曾怨天恨地,但最后仍未对神丧失信心。这位亚述王在其最后一块泥简中,曾写下如《传道书》及《约伯记》之类的话语:

我自问,无论对神或对人,无论对生者或死者,我都没有稍加怠慢,但疾病与厄运为什么会降临到我身上?国人钩心斗角,家人彼此仇恨,耻辱包围着我,使我束手无策。我知道,由于身心疾病的夹攻,我的末日业已降临。今天是城里守护神的日子,大家在热烈庆祝,但我这个垂死的可怜人,却在死亡边缘挣扎。日夜号泣之余,我只有这样求神:“神啊,求你怜悯我这个罪人,使我重见天日!”

亚述巴尼拔到底是怎么死的,历史上并无记载。根据拜伦戏剧化后的故事说,他放起一把火,和宫殿一起在火焰中化为灰烬。这个结局是真是假不管,却是最权威的。亚述巴尼拔之死,就亚述而言,是个凶兆。它象征着亚述帝国的崩溃。亚述经济不能自给自足,它的生存要靠劫掠,然而劫掠要靠武力。因此,一旦武力不足恃,败亡立见。亚述生存靠胜利,然而胜利常会造成不利的影响。首先,胜利的获得要人去死,而死的人多半是最强健最英勇的。第二,享受胜利的果实常使人的身心趋于腐化,而强健的身心却是获胜的必要条件。第三,大批战俘及奴隶人口的充斥,使亚述赖以获胜的军队本质发生改变。综合以上数因,一旦蛮族入侵,帝国便立告瓦解。

亚述巴尼拔死于公元前626年。14年后,巴比伦人(在那波帕拉萨尔率领下)、米底亚人(在基亚克萨里斯率领下)加上西徐亚人的一些部族,组成联军,由高加索向亚述进兵。这支联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占领了亚述北部各据点。这支联军再进一步,尼尼微便告陷落。从前亚述诸王对付巴比伦及苏萨的惨剧,这时便在尼尼微重演。房屋宫殿庙宇付之一炬;田地被彻底破坏;人民一半被杀,一半变成奴隶。这是一次惨重的打击。经此打击,亚述从此一蹶不振。亚述帝国消失了,可是有些东西却留了下来。在人类文化中,经波斯、马其顿而传至罗马的武器、战术、涡形柱头、女像柱头、分省统治,就是亚述人留下来的。

近东人提到亚述,说那是一个骄横君主征服各小邦所成的一个帝国。犹太人提到尼尼微,说那是一个充满血腥、强盗及谎言的都会。在无情岁月中,所有英明伟大的君主慢慢都会被人忘怀,所有繁华美丽的都市慢慢都会成为废墟。自亚述帝国崩溃后200年,希腊将军兼历史学家色诺芬率兵到达尼尼微,他已不大相信那儿就是曾经统治过半个世界的一代名都。今天到达尼尼微的人,对于昔日的繁华,当然更连一点凭证都找不到了。因为即使那些在亚述盛世为荣耀及美化其神庙而从远方运去的石块,也已荡然无存。其实,别谈石块了,就是亚述大神——亚述人相信他是永生的象征——也已找不到丝毫踪影。


[1] 狄奥多罗斯对亚述巴尼拔事迹曾有所描述——可靠与否不得而知。他说,亚述巴尼拔晚年,放纵恣肆,寄情声色,他后来的不幸都是他自找的。下面是亚述巴尼拔的自供:

充分明白了人有生必有死,

为什么不随心所欲?

今朝有酒今朝醉,

一滴何曾到酒泉?

今天我是天下至尊,但明天就会化为

尘土。所以为什么不得乐且乐?

有吃的,吃。

有玩的,玩。

除了吃、喝、玩、乐,

一切均可置诸脑后。

也许,这又是亚述巴尼拔的另一面。这一面和那一面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也许不但不算矛盾,而且彼此因果相连。 7I+FLDO2QmDgg/dxHgD5fI8oVG+Sw6FMRy1PcqyuYTB0Opl9JKjgfRee07uWyRr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