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与CPI(Consumer Price Index,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三个词语相信大家经常会看到,但对于其代表的含义可能不太了解。尤其这三个词通常会一起出现,被用作衡量当前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一组指标。究其原因,就在于它们在某些方面存在一致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下面一一为大家介绍。
基尼系数的提出者最初被认为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实际上张冠李戴,它真正的提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但弄清这个问题时,人们已经习惯了“基尼系数”这个叫法,再想改变的话很难,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基尼系数又称为收入基尼系数,顾名思义,它与居民收入,也就是人们的钱袋直接有关。具体来讲,是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所占的比例。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为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当然这种极端情况并不存在;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同样,这也是不可能存在的极端情况。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出现完全意义上的平均。基尼系数不是一个刻板的理论,它是一种概率,强调一种可控的平衡。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介于0—1,通常来讲,基尼系数越小,居民收入越平均,社会财富越均衡;基尼系数越大,则意味着财富等资源分配越不平均。
在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高于0.5表示收入差距悬殊,介于0.2—0.4,则表示比较平均。据一些经济专家计算,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5。尽管有很多客观原因,如地域宽广、人口众多、发展不均衡等,但需要引起足够重视也是毋庸置疑的。中国政府这些年也做了许多实事,如扶贫工程、西部大开发等战略规划,但依然任重道远。
恩格尔系数的提出者是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它主要针对的是收入中用于购买食品的部分。举个例子,如果你收入中90%的部分都被用来购买食品,那代表你的生活是很危险的。因为除了吃的之外,你连买衣服的钱都没了,更不用说满足其他需求,等于连“温饱”这个小目标也只完成了一半。万一又生病了怎么办?同样,我们也经常看一些外媒的报道:在一些实行时薪制的国家,工人每工作一小时就可以买几斤肉。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水平了。
与基尼系数一样,恩格尔系数也是越小越好。基尼系数小意味着国民收入很公平,恩格尔系数小则意味着所有人吃饭都很容易。做到这两点,社会就有了和谐、富足的基础。因为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其他的。恩格尔系数越小,意味着人们有更多的购买力,有更多的收入用于穿、用、投资等其他方面。
国际上认为恩格尔系数高于59%时为贫困,介于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绝大多数家庭的恩格尔系数接近或高于59%,至2005年时已达到小康与富裕之间。最新的数据,也就是2017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恩格尔系数已低至29.3%。尽管大家都知道这并不等同于我国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但2017年中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确实降到了30%以内,就算它有些争议,就算我们说起“钱”这个字时依然压力山大,但确实今时不同往日了。
CPI则是消费品物价指数的英文缩写,它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用它来观察通货膨胀水平。换言之,它是一个范围更大的恩格尔系数,因为食品只是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之一,而且占比越来越少。但人们为什么还是感觉压力山大呢?一来与人们的消费需求与消费观念的转变有关;二来如果CPI升幅过大,表明通胀过快,经济不太稳定,这时候政府就会采取干预手段,如采取紧缩货币等政策,这反过来会影响CPI以及其他一些指标。总的来讲,CPI上升是不受欢迎的,无论是百姓还是政府。一般来讲,当CPI的涨幅为3%时,就可以称作通货膨胀,大于5%时政府必然会干预,因为这时代表着通货膨胀已经很严重了。
综上所述,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与CPI这三个指标与百姓生活和社会经济息息相关,我们要随时关注它们的变化,并在必要的时候进行适度干预。从政府方面来讲,要防止我国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严控食品、房子等生活必需品的飞涨,打击投机倒把、哄抬物价、过度炒作等行为,推行各种惠民政策,如廉租房、农业补助等,为营造一个更和谐的社会而不断努力。从个人来讲,要在了解相关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投资理财,在抵御通货膨胀的同时争取一个更富足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