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结语

这篇文章在写了十二章之后应该告停了。这并非因为再往下写已无话可讲,而是因为再讲下去篇幅过长,文体也必须改变,何况在材料的分析研究上我还没有准备好。近三十年来,国内出版的研究金元全真道史的著述,为数相当可观,仅我个人搜集到的论文、专著已逾六十种。消化这些著述是要花很多时间的,不能囫囵吞枣,草率从事。

在结束本文的时候,我想谈一点感想,是关于怎样对待史料的。七十年前,陈垣先生著《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讲到金元全真道史研究的一个有利条件,即史料非常丰富。他说:

全真史料,所在皆有,与大道、太一不同。余昔纂《道家金石略》,曾将《道藏》中碑记,及各家金石志、文集,并艺风堂所藏拓片,凡有关道教者,悉行录出,自汉至明,得碑千三百余通,编为百卷,顾以校雠不易,久未刊行。其金及元初部帙,十之一属道教旧派,十之二属大道、太一,十之七皆属全真。……故今考全真,即以此书为基本史料,只患选择不精,考订不审,组织不密,不虞史料阙乏也。且前有《甘水仙源录》、《祖庭内传》,近有《长春道教源流》,皆全真旧史,足供参证。

《道家金石略》经陈智超、曾庆瑛两位校补,于1988年出版,现今已是道教史研究者的必读书。全书正文一千三百余页,金元全真道部分约占四百页,计五十余万字,分量可谓重矣。如果考虑到另有一批不属于金石文字的金元全真史料尚存于世,则今人可以读到的金元全真史料当有百万字左右。难怪陈垣认为,研究全真道史“不虞史料阙乏也”。

然而,史料的阙乏与否,只能相对而言。单是一个王重阳的生平事迹,就存在许多空白点,使研究者感到史料不足,何论其他。因此,准确地讲,我们可以承认金元全真道史料丰富,但不可言其不缺。

面对丰富的史料,研究者需要注意甚么呢?陈垣从史料的选择、考订、组织这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这无疑是对的,但也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个富有经验的历史学家,陈垣在写《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的时候,是对史料做了一些选择、考订、组织工作的。但是,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这本书留下了许多缺憾,其主要论点是不能成立的。原因在哪里?我想原因就在他以古人自况。从他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看来,他的遗民说不是产生于认真研读全真史料之后,而是产生于研读史料之前。先入之见支配了他对史料的选择、考订和组织。他只顾从史料中摘取自己需要的话语,没有准确、全面、客观地研读所引史料的原文,也没有深入了解该文作者的状况,由此造成了不少失误。我这样讲,并不是说史学工作者在每项研究开始的时候不能有任何先入之见,而是说应该全面、客观、准确地审读和分析史料,在从史料的研究中取得确凿的事证以后,还要用事证来检验自己的见解,切勿让自己的主观之见支配取证工作。

因为读今人著述,感到随意对待史料的风气愈来愈盛,故而书此一笔,以提醒年青的史学工作者。

2010年8月完稿于温哥华
(本文原载《中华文史论丛》2010年第4期) N3fmXvxQ4cmKQ+PYlnSBvCWgV3ABF0bGl5cIP50vrlgd0NYqPR4lwHAVgFwqSoJ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