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刘基是今人讲明初历史必讲的人物,他在明代有“开国文臣第一”的尊称,在近代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美誉。然而,迄至上世纪末,人们对刘基的了解大多远离真实。一篇署名黄伯生撰写的《故诚意伯刘公行状》杜撰了许多刘基故事,掩盖了刘基的一些真实事迹。六百年来,人们在总体上均视《行状》为信史,不断引用;只有个别史家识破《行状》的某些不实之词。

我对《行状》内容真实性的怀疑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初只是在三四个问题上,后来疑点逐渐增加,终于断定《行状》不仅内容多假,其作者姓名与撰写时间也属伪托。1999年5月,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主办海峡两岸蒙元史学术讨论会,我提交会议的报告即以考证刘基事迹为题,对《行状》的不实之词多有驳诘。这篇报告经过修改,取名《刘基事迹七考——兼析〈诚意伯刘公行状〉的撰写时间与作者》,收入萧启庆教授主编的研讨会论文集《蒙元的历史和文化》,2001年由台湾学生书局出版。那篇文章约三万五千字,别人读来可能感到累赘,在我本人则言犹未尽,因为还有不少问题没有触及。

现在呈献给读者的这本小书,是我近几年继续研究的结果,是我那篇论文的扩充。我原想越过只有专业工作者才会感兴趣的重重考据,向读者大众提供一本内容真实、直接叙事的刘基传。但动笔未久便发觉这样的想法不切实际。六百年来人们习惯于接受《行状》塑造的假刘基,刘基的真实事迹一直被遮掩在人为的云雾后面,不拨开云雾就难揭示真相,而拨开云雾的唯一手段就是科学的考证。不经考证而径直叙述,势必不能取信于读者。故而最终采取了考证与述事相辅的写法。由于考证必须征引史料原文,肯定会增加一般非历史专业读者的困难。但为了揭示刘基的真实事迹,这样的困难无法避免,我只能祈求对真实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耐心看下去。好在本书篇幅不大,十余万字而已。当然,本书写的历史究竟是真还是不真,作者本人说的不算,最后要由读者评定。

刘基的诗文集有多种版本。过去比较流行的是隆庆年间何镗编校的《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因为它有《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本,简称《诚意伯文集》。本书主要用成化年间戴用、张僖刻的《诚意伯刘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因为它比隆庆本早出,内容又多于隆庆本;遇有特殊问题需要用别本印证时,另予说明。几年前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林家骊先生点校的《刘基集》,林先生在点校编辑上无疑是花了功夫的,但也有一个无可讳言的缺点,他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的《诚意伯文集》错当作成化本了,以致《刘基集》中出现了“尊达纳锡哩”(成化本作左答纳失理)、“布延呼图克”(成化本作孛颜忽都)这样的清代改译的人名(见《刘基集》第175、180页)。

本书附录明人、清人写的刘基传四篇,它们依次是署名黄伯生撰的《故诚意伯刘公行状》、《明太祖实录》卷九九的《刘基传》、张时彻撰写的《诚意伯刘公神道碑铭》和《明史》卷一二八的《刘基传》。四篇都是近人论述刘基时常用的基本资料,也是本书辩驳的主要对象,全文迻录,以便读者随时比对。

刘基博学多能,兼有文学家、哲学家之称。我于文学、哲学均为外行,与其献丑,不如藏拙。敬请读者原谅。

杨讷
2004年4月于北京 ZjzNHlf2LEI/gVaXVLyVN9t+6qXstFmM4d7A9aAoqZiHiWfIjga2FOBJC5M5CLz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