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白莲教的产生

●创建人茅子元

●建教的简单经过

白莲教产生在南宋初年,渊源于佛教净土宗。

白莲教创始人俗姓茅,名子元,吴郡昆山(今属江苏)人。父母早亡,少年时代投本郡延祥寺出家,十九岁落发,习止观禅法。据传,他在延祥寺为僧二十多年,有一天在禅定中听到乌鸦叫声,豁然悟道,随即口颂四句偈言:“二十余年纸上寻,寻来寻去转沉吟。忽然听得慈鸦叫,始信从前错用心。”由此开始,茅子元致力于创建一个新的教派,迅速取得成绩。几年以后,他在淀山湖建白莲忏堂,“劝诸男女同修净业,自称白莲导师,坐受众拜”。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佛教宗派——白莲宗,即白莲教,时间是在宋高宗绍兴(1131—1162)初年。

北宋、南宋之交,社会动乱不安,反映在宗教信仰上,出现一些异端教派。当时在宋地流传的,不仅有早已被官方斥为“吃菜事魔”的摩尼教(明教),还有像白云宗(产生于徽宗大观年间,比白莲教早出几十年,创始人为孔清觉)那样的非正统佛教宗派,不同地区又有名目繁多的小教派。 官方害怕这些教派在地方上聚众闹事,均视为“事魔”,予以禁止。因此,当白莲教作为佛教异军突起一隅时,很快遭到与摩尼教、白云宗相同的厄运,被打入“事魔”行列。茅子元在四十六岁那年被流放到江州(今江西九江)。但是,白莲教并没有因此停止传播。茅子元对自己的创教事业抱有坚强的信心,“逆顺境中未尝动念”,依旧“随方劝化”。过了若干年,白莲教在江州一带逐渐传开。茅子元“化七万之缁流,修十六之妙观,久无间断”,引起官府重视。孝宗乾道二年(1166),已经是太上皇的赵构(高宗)在调阅了江州官府的奏议以后,一变过去的政策,召茅子元赴京。诏书称茅子元“专修净业,委有道行”,令地方官府送他“回禁苑讲演”,“仍敕八字:宗师到处,代朕亲行”。茅子元到了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被高宗召见于德寿殿,“演说净土法门”,赐号“白莲导师、慈照宗主”,随后在西湖昭庆寺“祝圣谢恩”。佛事完毕,回到昆山。白莲教“从此宗风大振”,但茅子元本人已届高龄,不久即去世。

根据元代白莲教僧人普度(1255—1330)在《庐山莲宗宝鉴》和熙仲在《历朝释氏资鉴》中的记述,茅子元创建白莲教的经过大致如此。

茅子元的事迹,宋人留下的记载极少。普度慨叹道:“如慈照宗主,道化盛行于世,王臣僧俗悉皆崇向,念佛得道者甚众,及观诸传录中都不备载,无文可考。”《庐山莲宗宝鉴》所记茅子元事迹,多是普度自己“搜访”得来的。事隔百余年,传闻难免失真;普度以教徒记其教主事迹,溢美、隐讳也都有可能。《庐山莲宗宝鉴》所述并非全都可信。下面我们将会比较普度所记与别人记述的异同。 TkTRy2lAEePOtJwvTplq9NDbNLK/FFaD7c6ghtaMysRziSeFWh+ERYOpZWJFMWr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