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名:元代白莲教研究
作者:杨讷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6-01
ISBN:9787532583690
本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掌阅科技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白莲教产生于南宋初年,入元大盛,甚至传入高丽和日本。遍布各地的堂庵,人数众多的教徒,元廷对它的扶掖与禁止,它对元廷的依附与冲击,都说明白莲教是元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佛教派别,有认真加以研究的必要。
我研究元代白莲教始于二十年前。1983年我在中华书局出版的《元史论丛》第二辑上发表论文《元代的白莲教》,1989年我编的《元代白莲教资料汇编》(以下简称《汇编》)也在中华书局出版。论文与《汇编》均引起一些反响。我对若干问题的看法(包括《汇编》的取名),有人赞同,也有人不以为然。经过反复考虑,我决定将论文扩充为专著。我需要修正一些错误,补充一些资料,进一步申述自己的某些看法,对不同意见作比较细致的讨论。这便是写作本书的意图。
在过去的论文里我曾谈到白莲教在南宋的情况,但资料准备不足,写得很简略,篇名不敢兼题宋代。现在这本书虽然在南宋部分有所增补,还是没有勇气在书名上加一个“宋”字,原因如故。
本书引用的白莲教资料大部分是《汇编》已经收入的,我在交代这些资料的出处时一并注明它们在《汇编》中的页码,以便持有《汇编》的读者查阅。
杨 讷
二〇〇三年岁末于北京
●创建人茅子元
●建教的简单经过
白莲教产生在南宋初年,渊源于佛教净土宗。
白莲教创始人俗姓茅,名子元,吴郡昆山(今属江苏)人。父母早亡,少年时代投本郡延祥寺出家,十九岁落发,习止观禅法。据传,他在延祥寺为僧二十多年,有一天在禅定中听到乌鸦叫声,豁然悟道,随即口颂四句偈言:“二十余年纸上寻,寻来寻去转沉吟。忽然听得慈鸦叫,始信从前错用心。”由此开始,茅子元致力于创建一个新的教派,迅速取得成绩。几年以后,他在淀山湖建白莲忏堂,“劝诸男女同修净业,自称白莲导师,坐受众拜”。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佛教宗派——白莲宗,即白莲教,时间是在宋高宗绍兴(1131—1162)初年。
北宋、南宋之交,社会动乱不安,反映在宗教信仰上,出现一些异端教派。当时在宋地流传的,不仅有早已被官方斥为“吃菜事魔”的摩尼教(明教),还有像白云宗(产生于徽宗大观年间,比白莲教早出几十年,创始人为孔清觉)那样的非正统佛教宗派,不同地区又有名目繁多的小教派。
官方害怕这些教派在地方上聚众闹事,均视为“事魔”,予以禁止。因此,当白莲教作为佛教异军突起一隅时,很快遭到与摩尼教、白云宗相同的厄运,被打入“事魔”行列。茅子元在四十六岁那年被流放到江州(今江西九江)。但是,白莲教并没有因此停止传播。茅子元对自己的创教事业抱有坚强的信心,“逆顺境中未尝动念”,依旧“随方劝化”。过了若干年,白莲教在江州一带逐渐传开。茅子元“化七万之缁流,修十六之妙观,久无间断”,引起官府重视。孝宗乾道二年(1166),已经是太上皇的赵构(高宗)在调阅了江州官府的奏议以后,一变过去的政策,召茅子元赴京。诏书称茅子元“专修净业,委有道行”,令地方官府送他“回禁苑讲演”,“仍敕八字:宗师到处,代朕亲行”。茅子元到了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被高宗召见于德寿殿,“演说净土法门”,赐号“白莲导师、慈照宗主”,随后在西湖昭庆寺“祝圣谢恩”。佛事完毕,回到昆山。白莲教“从此宗风大振”,但茅子元本人已届高龄,不久即去世。
根据元代白莲教僧人普度(1255—1330)在《庐山莲宗宝鉴》和熙仲在《历朝释氏资鉴》中的记述,茅子元创建白莲教的经过大致如此。
茅子元的事迹,宋人留下的记载极少。普度慨叹道:“如慈照宗主,道化盛行于世,王臣僧俗悉皆崇向,念佛得道者甚众,及观诸传录中都不备载,无文可考。”《庐山莲宗宝鉴》所记茅子元事迹,多是普度自己“搜访”得来的。事隔百余年,传闻难免失真;普度以教徒记其教主事迹,溢美、隐讳也都有可能。《庐山莲宗宝鉴》所述并非全都可信。下面我们将会比较普度所记与别人记述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