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八、福清善应庵

卢琦《东坡善应庵记》:

至正二十一年辛丑,予抵福清平南之东坡,至于善应庵。一日,僧觉真暨优婆塞陈觉荣来谂,曰:“是庵创于大德己丑,至元戊寅乃重建焉。其事则陈、何二师之经营,其教则东林遗法也。二师去世久,而事实未有纪,恐遂湮没,无以示来者,敢请。”予曰:“第言之,我为若记之。”

极西之方有净土焉,其国无三恶八难,其人大乐。有能念佛三昧,往生彼界。晋时庐山远法师惧夫代之信者弗笃,作为咏歌以劝之,由是东林有白莲社,当时化焉,故庵宇比比有之。而此以善应名,盖取《观音经》中善应诸方所语也。又曰:庵故陈觉坚宅也。觉坚年甫壮辄修净业,尝建安福庵后湾,厥有成规。乃出谒道师之有轨行者,以究其道。既归,思别度法宇,谓莫东坡若也,遂以宅为之,而居其族于旁里,不以混焉。乃拓厥基,欲其舒也;乃凹厥壤,欲其燠也。首作佛殿,次作观音阁。后湾陈觉正实相成之。

于是觉坚老矣,其徒陈觉庆道行愿谨,为时所推,自嗣以来,内溃私蓄,外资众施,务新厥故,用弘兹庸。既鸠工,视中殿曰:“狭矣,其广之乎!”视观音阁曰:“陋矣,其易之以高明乎!”视栋楹榱桷曰:“腐挠矣,其悉更之。”既克有成,咸就矩矱,施之金碧,被之漆髹。殿之后辟轩东向,累土为层台,而墉以卫之。阁之下辟轩南向,列其房于左右。外则旁取篁筿花卉之属杂植焉。涅槃有堂,香积有厨,寝有次,食有所。残缮苟完,即以其余市田若干亩,课僮种艺,而取其入以食。盖觉庆主之,而觉真、觉荣与北山林某咸有力焉。

予闻而复曰:“释氏以人天小果目缔构然,以崇象教,匪是曷依。是庵也,有觉坚基厥始,有觉庆图厥终。若二人者,殚精神,竭志虑,以辅翼之,卒克就绪。兹惟艰哉!虽然,非以眩美观也,其惟弘尔佛之教以惠斯人乎!夫佛之道,其教不过导人为善已耳。……然则兹庵之作,其利益不既多乎。若夫究真谛于一言之顷,悟奥义于一事之微,学者殆未易进此。然顿由渐入,尚勉诸。”觉真、觉荣曰:“然。”遂书以授之,而锓诸梓。觉真号东庵,觉坚之孙。觉荣号桂堂,觉庆弟子,其戒行显著,里之人尤加重云。

卢琦(?—1362),字希韩,号立斋,惠安(今属福建)人。至正二年(1342)进士。十二年任永春县尹,多次镇压当地与邻县的农民起义。十六年任宁德县尹,二十二年去世。有《圭峰集》两卷传世。福清、宁德均滨海。这篇庵记作于至正二十一年(1361),已是农民战争爆发后十年,下距元亡仅七年。文称善应庵创于“大德己丑”,然而大德无己丑,疑是己亥(1299)或辛丑(1301)之误,如是则该庵已有六十年历史,经历了三代人。庵建于陈觉坚私宅,陈觉坚先前创建过安福庵,无疑是一个有经验的白莲道人。其徒陈觉庆与后湾的陈觉正也是道人。第三代有了变化,陈觉庆弟子陈觉荣仍是道人(优婆塞);陈觉坚之孙觉真已削发为僧,所以卢琦不用俗姓称他。

这篇庵记的特殊价值是在它的撰写时间上。前引诸篇庵记、堂记均成于元末农民战争爆发之前,唯独此篇晚出。它告诉我们,虽然红巾起义因其宗教色彩而被官府称为“妖贼”,但元朝并未全面禁止白莲教。它也告诉我们,在部分参加农民战争的白莲教徒转以弥勒佛为信仰中心之后,一些地方的白莲堂庵仍然恪守东林遗教。

上面是我们已知的元代白莲教五堂三庵(顺便提到的堂庵不计)的情况,它们分布于今天的福建、浙江、江西、安徽和北京五个省、市。它们创建的时间早晚不一,规模大小也有差别,但基本面目是相同的:信奉阿弥陀佛、净土三圣,主持者是在家出家的道人,主持人及其徒众多以茅子元规定的“普”字或“觉”字取名,活动是公开的。显然,这五堂三庵的共同点也就是元代遍布历都过邑的绝大多数白莲教堂庵的共同点,它们体现了白莲教本来的信仰、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但是必须注意,白莲教在南宋后期已有变化,渗入一些杂质,入元后成分更加复杂,这些变化也体现在某些堂庵和道人的活动上。由于一般文人学士只可能为循规蹈矩、恪守本分的堂庵作记,故而不要以为上引文人学士笔下堂庵的情形反映了元代所有白莲教堂庵的情形,或者反过来,一见某些堂庵或道人不尽符合上述共同点就否认他们属于白莲教。研究白莲教,必须把握它的发展与变化。 BQQVpdQHjRJNWofw2SYCRyq3Gdu9K5gvPFLodSRfduSgh1+az+v1N92zxlXdeLD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