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确认主要的症状

对孤独症及孤独症谱系障碍症状的不同看法产生了与误诊有关的又一个议题。如同在第一章提过,我们常常搞不清楚主要症状与次要症状之间的差别。匹兹堡大学的南希·明舒(Nancy Minshew)和她的研究团队曾做了一个研究,比较孤独症和非孤独症两组儿童。研究者根据语言能力、接受标准化测验的能力和对测验题目的信息加工能力及应答表现等把儿童分组配对,结果发现两组儿童之间最大差异的是:推论能力(抽象思考并提出新的结论或假设),双向的情绪提示(在社交互动中解读及回应别人的信号),展现同理心(了解别人的真正感受),以及信任别人和与别人相处的能力。

虽然不能只依据单一的症状就做出诊断,但是如果儿童缺乏第一章列出的基本能力,我们强烈建议将其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如同之前提过的,虽然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普遍存在一些症状,比如反复做相同动作、仿说及自我刺激等行为,但并不能将其作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主要症状。因此要诊断孤独症和孤独症谱系障碍,我们必须先区分主要症状与次要症状的不同。从互联网上获得的有关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信息并不足以区分两者的不同,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确实不容易把两者区分开。不过要做出正确的诊断,绝对需要区分主要症状与次要症状之间的不同。如果某个儿童呈现的唯一症状属于次要症状,那么我们就应该先考虑其他的可能诊断。因此,如果某个儿童非常友好并具有很强的互动性,甚至能有意义地使用一些词语,但对感觉刺激反应过度,眼神有时会空洞呆滞,且出现反复动作,这样的儿童应该是发展障碍,而非孤独症。

我们已经编制了一套由父母填写的问卷,用来评估儿童的功能情绪能力。儿童若具有此能力则代表发展正常,反之则表示儿童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其发展性障碍。这套工具称为“格林斯潘社交—情绪成长图表及问卷”(Greenspan Social-Emotional Growth Chart and Questionnaire)。该问卷已经通过了实践检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目前已经出版,并纳入到新版贝利量表(Bayley Scales package)中。

当然,虽然我们要避免因忽略儿童的优势而做出错误诊断,不过还是需要治疗次要症状。在临床评估过程中,一个称职的评估团队应该要指导父母如何依据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与其互动。儿童对哪一种感觉刺激过分敏感或反应迟钝?她顺应外界的方式是以视觉还是以听觉为主?她计划行动的能力如何?她是否能执行三个、四个或五个步骤的行动模式?临床工作者可帮助父母理解儿童独特的神经系统,将他带入最佳的互动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他参与及交换社会性信号的能力以及他有意义地运用想法的能力,前提是他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 nnzmzRrnWmWupRsunoKw+XGoSjDQO42av7PM/1Yb4rM5gAHKWtoNjWYX4rAg7Ou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