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阶段(8~10岁):
关注同伴关系
——世界由其他孩子组成

img

续表

img

● 自我形象通过团体来确定

随着孩子进入七八岁,他们的视野拓宽,世界变大了。孩子从家庭主导的成长阶段开始进入动荡不安的同伴世界。他们开始对家庭三角关系的戏码兴趣渐失,转而奔向了同伴的世界,开始玩起游戏场角力,并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肢体协调能力进一步发展。孩子能跳绳、扔球接球,动作都相当精准。他们跑步中能迅速改变方向。书写更为流利,画画技能也提升了。他们画的人物比例更贴近现实。他们也能理解且交流很多相互关联复合的想法概念,也更善于表达愿望、需求或幻想。他们可以把东西分门别类——无论是数字、形状,还是友谊。他们也懂得数字的加减乘除如何运算,也掌握了几何的基本概念;此时也能分辨出不同的友谊形式。

孩子们对三角关系中的对抗角力兴趣下降,也不再强烈迷恋幻想的世界。他们此时更喜欢扮演警察抓坏人,而不是忍者神龟拯救世界,不再漫无边际地成天幻想。他们开始专注掌握已学到的技能。

之前孩子十分在乎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而现在他们更看重的是如何与学校同伴相处融洽。他们的自我形象通过团体来确定,按照操场上盛行的等级顺序来界定自我。此时父母的影响力日渐式微,而内心对自己的信念尚未形成。此时无论运动能力、长相、头脑,还是穿着,孩子凡事都喜欢和同伴比个高低。他们会告诉你谁的穿着最酷,谁最喜欢撒谎,谁的阅读分最高,谁又跑得最快,谁是三年级的孩子王等,描述详细精准,令人咋舌。

至少,最初孩子对自己的社会现实定位是非常具体的:“如果布莱恩认为我是个笨蛋,那我一定是个笨蛋。” 不过这不等于他感受不到爸爸妈妈的爱护珍视。但是他们开始看到一个新的事实: 即便父母亲爱他,呵护他,他也有可能是笨蛋。他们根据朋友对自己的看法在团体中进行自我定位:“艾瑞觉得我的瀑布画得难看,那瀑布一定很难看,我也很难看!”他们的自尊随着朋友的评价直冲云霄或跌入谷底。虽然我们很想一再向孩子保证,他很可爱,是我们的小甜心,我们都爱他,但他仍然会觉得痛苦,比如因为他不是谁最好的朋友,仅仅排在了第三位,等等。

虽然在团体中会有痛苦的体验,团队身份的界定混乱不安,孩子仍然从其中获益良多。他们的能力迅速增长,开始进行复杂思考。要想在团体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应对自如,他们必须学会非常微妙的推理。他们知道:“迈克尔可能想要和弗林玩,不是因为他讨厌我,也不是因为我是个笨蛋,而是因为弗林是他最好的朋友,而我是他的第二好朋友,乔伊排在我后面。但是如果我多邀请他到我家玩,让他玩我的新玩具,没准我能成为他最好的朋友。”

这种判断团体动态的能力有助于孩子发展认知、社交技能。这些技能,不仅在学校,在校外的现实世界也是十分有用的。因为孩子最终参与的世界也存在着团体动态。所以不妨就让孩子跳进水里学会游泳吧。如不然,他们很难有机会认识到,其实大多数人并不是非黑即白、对错分明的,而是游离于灰色地带。 要学会对微妙的灰色地带进行评价,让孩子去理解不同的感受和各种关系其实都是相对存在的。 一个孩子开始意识到,“一天我可能会有一点生气,另一天会非常生气,再一天简直气坏了”或者“哈罗德喜欢我超过迈克尔,但他更喜欢卡洛斯”,或者会遇到更复杂的情况,“在下课时我常和马修、乔一起玩,上数学课时我和莎莉、凯文坐在一起。要是两边都要我和他们在体育馆踢足球的话,我最好还是举手跟老师说:‘我要上厕所’”。

掌握从相对更为复杂的层面看待世界的能力也会促进孩子学业的进步,帮助孩子掌握数学概念,理解文学主题。现在他们在和他人相处时,逐渐知道很多时候是有规则的。比如,他们在打棒球或踢足球时,都接受要按规则游戏。

● 开始面对同伴评价带来的挫折感

然而,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这个新的发展阶段让他们惊慌失措。因为他们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国王或王后了。无疑你已看到,当孩子只会根据同伴的评价来界定自己时,可能会产生问题。典型的对话如下。

孩子:梅根在学校对我很刻薄。

父母:你为什么认为她对你刻薄呢?

孩子:因为她讨厌我。

父母:发生什么了,让你会认为她讨厌你?

孩子:她在和斯蒂芬妮、玛格丽特玩,我想加入她们,但她不让。

父母:或许她只是今天跟她们玩嘛,或许明天她就跟你玩了。

孩子:不是的,她就是讨厌我。

父母:为什么一定是她讨厌你呢?

孩子:因为我想跟她玩,她却不跟我玩。

父母:那你是怎么想的呢?

孩子:我很生气,我受到伤害了。

父母: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为什么那就意味着她讨厌你呢?

孩子:因为如果她跟我玩,我就不会生气,也不会感觉受伤了。她一定是故意让我生气、伤心的。

在这个发展阶段,很多孩子不会很大方地接受失望、失败。他们无法接受朋友不喜欢他们,不能学着看淡失落,转而去结交新的朋友。他们固执于此,认为别人拒绝自己完全是针对他们个人的。(我们或许也都认识一两个有着同样心态的成年人。)

我曾经和一个8岁小女孩有过一段对话,访谈间很深刻地折射出许多孩子内心的混乱。艾利克斯是个聪明伶俐、能说会道的小女孩。她很想加入丽莎的朋友圈,和她成为好朋友,但不断遭遇冷落。她想尽了一切办法:邀请丽莎到她家看碟片、把她最喜欢的发夹给了丽莎、邀请丽莎参加她的生日派对。但是丽莎不是真的想和她做朋友,有时丽莎对她示以微笑,让她下课休息时加入她们的小团体玩游戏。但有时丽莎对她不理不睬,无视她的友好微笑,拒绝她的邀请,甚至和她圈内的朋友一起笑话她。

艾利克斯的世界观其实相当世故:她知道生活有时会很艰辛。她不可能和所有的人做朋友,也不是所有想要的都能得到。但是她仍然把自我形象完全和那天丽莎是否对她友善联系在一起。她相信从丽莎对她的态度能评判出她是个好人、坏人,还是个讨厌鬼。

“丽莎对你刻薄时,你内心有什么感受呢?” 我问她。

“感觉很糟糕。”她告诉我。

“是怎样糟糕的感觉?”

“就是感觉很糟,心情很低落,很受伤。我的整个胃缩成了一团。”

我轻声鼓励她继续描述她的感受。

终于她又说道:“你知道那是什么感觉吗?就像我正走着路,突然我走到了悬崖,轰的一声,掉进了空中。”

我开始明白她想表达什么。她被困在这些感觉中,因为他们让她感觉无助。她不知何缘故被推下悬崖,身体往下掉,她手足无措,感觉不到任何安全保障。她需要换个角度来缓和她的挫折无力感。

大一点的孩子有一段时间在某些方面过度严苛,讲求秩序(例如:抽屉里的袜子总是摆放得整整齐齐),而在其他方面比如书写、饮食习惯却又十分马虎。他们通常对自己的外貌做出不合实际的评价,老是认为自己“很丑”或者不迷人,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局部特征(“我的鼻子太大了”或者“我的眼睛太小了”)。

这个年龄的孩子要学习用相对成熟老练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处理关系。此时他们能够,且也应该不只看到事情的一面。他们会利用关系来满足个人需求,同时不忘关注事态发生的来龙去脉。他们要学会正确判断形势:“谁是我的朋友,谁是我的敌人?我可以依靠谁?谁会帮我忙?谁想伤害我?这里谁说了算?小团体又在哪里?我可以加入哪个小团体?”

● 不再非黑即白地看待人际关系

虽然在早期发展阶段孩子的世界观就是向世界发出声音:“我就是我,你们都应该爱我!”而 在“游戏场角力” 阶段,主要目标则是学会观察社会现实,了解社会动态,以此为前提达成个人愿望,满足个人需求。这就是“游戏场角力”的重点所在。

在这个年龄段,竞争是异常激烈的。他们游戏时得失心很重。(“你作弊,我看到了”)。孩子们除了自己以外,不能容忍任何人修改规则。他们会把失败的归因个人化。

“克里斯讨厌我”,如果你的孩子玩电子游戏时输给了小伙伴,他可能会这样说。

在人生这个阶段,丢脸、失去尊严,以及被拒绝可能是孩子最为害怕的。 “不,我不要跟大卫玩,”孩子嚷道,“老是他赢。”或者是“爸爸,你赢我真不公平,大人应该让着小孩的。” 或者“哼,他们居然认为我踢足球很烂!” 他们还没学会去充分体验失望、失败。

然而,他们可以开始学习这宝贵的一课。两个女孩同时喜欢上迈克尔,都希望他对自己做出回应。但是如果一方输了,她也许会发现,即使彼此是竞争的关系,虽然她尝到了挫败感,她们俩还是可以继续做朋友的。或者两个男孩意识到,在游戏中双方激烈对抗,但之后还是哥们。换言之, 在同一段关系中友爱和竞争是可以并存的。孩子逐步会摒弃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开始体会到失望只是一种感觉,因为他们学会了用更相对的角度看待世界。

不过期待孩子可以始终从多角度看待人际关系互动(例如,“他不和我玩,只是因为他也许今天更喜欢威廉一点”)是不现实的。这只是父母的一个梦想,这个阶段孩子们还做不到这点。

在这个阶段,学龄孩童逐渐了解到他们在小团体的位置,以及某种程度上,在更大群体中的位置。如果一切发展顺利,他们会综合外界定义和其他因素,其中包括自己的内在价值及理想来进行自我界定。外在现实与内在想法两相结合之后,孩子更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开始浮现了。 YiA09CQ/qbfTCKaVRKuZd7DygO8J2mh8O23g3PKY1XxhygVkS7V0MRF8vO/HpIe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