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时期的第一阶段,孩子们与人相处、交流、想象及思考的基础能力得以发展。“我的世界我主宰”这个阶段通常为4.5~7岁之间,对孩子们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将来的创造力在这个阶段开始萌芽,因为孩子们此时富于想象,并且大胆无畏,认为自己是伟大全能的化身,一切皆有可能。他们对生命极具好奇心,表达大胆直白——“我是最棒的”,对世界有着强烈的探索欲。小男孩们会把自己想象成为男子汉、忍者神龟、超级玛丽,或者蝙蝠侠;小女孩们认为自己是灰姑娘、猫女、芭比或者睡美人——当然,也有可能是忍者神龟、超级玛丽。
小瑞秋会把游乐场当成自己的私人海洋,爸爸扮演美人鱼国王,自己的玩偶是美人鱼的伙伴比目鱼。
她会下命令:“美人鱼国王, 你站在那边!你要去监控海盗的动向!”
哈罗德会对着放在小伙伴玩具柜里的小丑玩偶开始打拳击,并且骄傲地宣布:“我可以打倒任何人,我是超人!”
当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如此公开又戏剧化地展示他们的情感。一些孩子倾向于以安静缓和、低调腼腆的方式表达自己。他们会编造出复杂的故事,或以狂野生动的画风来展示内心。
然而,在这个阶段,多数孩子会把自己置于舞台的正中心。他们期待一切事情好玩又刺激、乐趣横生。只要是好玩刺激的,他们都愿意尝试。因此,他们会发现,学校有些方面,诸如识字、算数等都枯燥难忍,而某方面技能超群的孩子则会喜欢上这看似辛苦的学习过程。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如何衡量学习的辛苦是关键因素。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开始提高,孩子扔、踢、跳跃的动作准确度进一步发展。同时精细动作协调能力也在发展,他们可以学会系鞋带,学写字,画正方形、三角形、钻石等形状。随着掌握这些技巧,他们开始以新的角度来了解他们的世界。例如,他们能根据边长不同来区分形状,他们开始察觉自己有不同程度的感受:“我是有一点生气,一些生气,还是很生气呢?”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这个阶段的孩子普遍有 “俄狄浦斯情结”,即在该阶段,男孩对妈妈、女孩对爸爸开始产生性幻想。 对于不同性别的父母,孩子既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又同时并存着爱恋心态。不怎么为人所知的是这个阶段引领进了一段新的关系:三角关系。爸爸妈妈不再轻易可以互相取代。而在更幼年时期,孩子的基本需求是安全和信任,那时父母是谁都没有区别。父母不再可以轻易相互取代,其结果是孩子与父母间的关系有了肥皂剧的特点。孩子会上演各种勾心斗角、密谋策划。儿子在爸爸面前开始变得躁动不安,言行更具攻击性。他仍然爱爸爸,渴望爸爸的关爱和付出,但他也想表现得比爸爸厉害。当他努力想要在妈妈面前表现自己如何学会模仿日本武士的最新动作时,他会不顾爸爸的感受,叫嚷着“爸爸,出去!”6岁的艾什莉会依偎在爸爸怀里,要求他给她讲故事。此时妈妈问了:“是不是也该到我讲啦?”而她把头一撇,不高兴地说: “没呢,我准备好再叫你。”
这样的行为至少会让人不安。不过要知道,这只是孩子们此时比较复杂的关系模式中的一部分而已。在这个时期,孩子们也在尝试当老大的滋味,试图掌控三角关系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此外,三角关系能给予孩子情感上更大的弹性。现在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孩子也不必把与父亲或与母亲的关系看成是全有或者全无的关系,即他不应该认为一个成年人要么能全部满足要么完全不能满足他的需求。假若妈妈有时显得不够关心孩子,孩子就会更亲近爸爸,希望藉此引起妈妈的嫉妒,而不再像小时候感到沮丧而以哭闹攫取关注。如果爸爸是自己的心头所爱,她会假装视他不见,羞羞答答坐在妈妈旁边,等待爸爸赢得她的芳心。此时对父母来说是促进与孩子关系平衡的好时机,一个工作狂的爸爸,可以尽量空出时间陪伴孩子,来满足他的依赖及陪伴需求,以此证明,爸爸也可以像妈妈一样值得依赖。
当孩子们透过三角关系来观察这个世界时,孩子对外界的感受强度可以藉此得到缓冲,也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男孩若生妈妈的气,他可以用想象把妈妈驱逐出他的领域,而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害怕自己的愤怒导致被抛弃。现在他可以假装和爸爸是并肩作战的战友,苦恼之下就一起外出冒险,寻找更完美的女性。而现实中,显然男孩并没有准备好放弃妈妈,但至少现在他可以在幻想中上演各种基于三角关系的戏码。因此,三角关系的确能使情感得到有效平衡,能够让孩子有空间消化复杂的情感,而不会导致情绪大爆发。
以上有关三角关系的讨论并没有特别排除单亲家庭。在单亲家庭,情感也可以得以健康发展,关键是能为孩子提供什么,而不是由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来提供。当然,在双亲家庭,培养三角关系自然要容易些。但是,如果父母能给予孩子足够的基本需求——温暖、爱护及支持鼓励,同时又对他们立下规矩,那么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能寻找并体验到三角关系。他会利用兄弟姐妹、朋友、老师或者他父母亲喜欢的人——总之逮谁是谁——来发展三角关系。同时,不管父母亲是否住在一块,都不能忽略一个事实,即他们有着更为重要的联盟。孩子需要意识到不管他使多大劲儿拉拢父母一方成为主要盟友,家庭才是最根本的联盟。倘若父母互不相让争抢孩子,把孩子卷入他们的婚姻大战中,孩子的情感方面则很难持续成长。
在这个年龄阶段,一定要支持孩子去拓展和探索更复杂的关系。毕竟,孩子的情绪成长很大程度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在游戏中,妈妈和孩子一起十分开心地对战爸爸;在与父母辩论某观点时,父母中的一个或一个成年人若能在旁边支持孩子,用你充满情感的语调传达同情,引起共鸣,则更有助于孩子轻易探索到关系的微妙。
父子联盟十分有利于这个阶段孩子的成长。在典型的家庭中,孩子主要是依赖于母亲,现在需要减少对母亲的依赖,更多地依赖父亲,孩子们能更自由地探索、感受他的肌肉力量,同时仍然觉得安全。父子同盟也能缓解孩子可能对母亲产生的强烈情绪。倘若7岁的玛利亚的妈妈老是生气,对她发号施令,(其实哪个父母不常常如此)玛利亚则可以向父亲求助。如果父亲和孩子都能忍受住母亲的专横和怒气,当母亲不再怒不可遏时,孩子会重新觉得母亲温柔可亲、充满爱意。反之,当爸爸发怒时,孩子则可以和母亲形成联盟来缓冲排山倒海的恐惧感。母子联盟也有助于孩子认识到,联盟有不同的方式,他可以自由体验,组合新联盟。
当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学习从三人(我,妈妈,爸爸)角度看待世界,体会到源自该角度的各种对抗冲突,他会带着这个观点走进社会。他的幻想人生扩张了——情节被强化,戏剧愈加复杂。 此时已不仅仅是一对一的对打了(邪恶的巫婆攻击无助的娃娃),相反,六岁的罗比可能会假装他正在被一个邪恶太空怪物攻击,但最终被一个巨大的机器人拯救。
你可能会注意到同样的模式在孩子的朋友中不断重复——不管是真实的朋友还是假想的朋友。比方说,5岁的孩子有两个假想的朋友供她支配,她调停朋友争吵,纠正他们的餐桌礼仪,或者决定谁跟爸爸妈妈外出兜风。通过角色扮演,假想的朋友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些愿望,比如扮演忠实的仆人、兴奋的冒险同伴、对抗邪恶的保卫者。有时,假想的朋友被设定为弱者、穷人,由孩子负责保护。
这些模式也会在孩子与其真实的朋友间上演。他们开始在朋友间玩花样。比如,克洛伊会告诉贝丝有关詹妮弗的一个秘密,并且叮嘱贝丝“千万别告诉詹妮弗”,“你发誓”,但同时她又告诉詹妮弗有关贝丝的一个秘密。孩子也会开始向一个或几个朋友转移他对父母的依赖感,他们开始迷恋某位朋友或某个成年人。他们想一直看到他,不停地讨论他,好像他们在执着于人生中一段最宝贵的关系。
在这个年龄,孩子仍然会迷失在幻想中,彻底沉醉其中,仿佛虚幻就是真实世界。但是你会发现,他们其实很清楚现实与虚幻的区别。虽然看卡通片时会看得目不转睛,他们或许也意识到了卡通片并不是真实世界的准确写照。你的孩子可能会宣布“我是终结者!”,但接下来他会诡异地朝你笑,或者耸耸肩,好像在说“假的啦”。五岁的孩子可能醉心于精细构造的虚幻中,假装自己是空手道冠军,试图去拯救公主。不过当妈妈要求他收拾散落房间的玩具时,他通常能立马跳脱出来。
同时“我的世界我主宰”这个阶段也有可能让孩子心生巨大恐惧,因为孩子丰富宏伟的虚幻世界其实是把双刃剑。他们容易被自己的幻想所吓倒。他们担心有巫婆藏在床底下,鬼魂、坏蛋会过来把他们抓走。他们会吓得跳进爸爸妈妈怀里寻求保护。
“你怎么这会儿又害怕睡觉了?”爸爸问道,“而你早上还声称是个神力无边的公主,嚷着要砍掉所有敌人的头,甚至其他公主也不放过呢!”
“公主也会害怕呀,”女儿可能会回道,此时她舒适地偎依在爸爸身边,“而且,当时天还没黑呢。”
虽然他们对现实的直觉感官不断加强,他们心里对魔法仍会有着小小的期许,他们会说:“巫婆有可能是真的呢!虽然我不怎么相信,但是他们还是有可能存在的。”
或者7岁的威尔会说:“这个梦太可怕了,但是我知道是假的啦。不过我还是会锁上门,躲在枕头下,因为我不太确信到底有没有。”
在熟悉的环境里,孩子会横冲直撞,无所畏惧。相反,在新的环境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则会畏惧怯生、扭捏害羞。5岁的曼宁可能正在扮演忍者神龟,或者假装自己是米开朗基罗,但当有新玩伴出现时,他会立马扑向妈妈。
他们的虚幻世界迅速抽枝发芽的同时,孩子的逻辑能力、对现实的欣赏也随之生长,尽管在进入下个阶段前,想象力依旧凌驾于理性之上。他们学会在手足间玩些花招(你也许知道,这个年龄段手足间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也开始学习如何更有效地争辩,比方说,当一个小小孩想要比哥哥姐姐晚点睡觉时,你会听到一些很新奇的争辩,如“我一点不认为我要比巴瑞早睡。我比他小,所以我的身体需要的睡眠也应该比他少”。
这个阶段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孩子身上会显露出一些新的能力:他们对现实的掌握度逐渐变得清晰坚定,但同时脑海里的幻想依然丰富活跃,也依旧相信自己是世界第一,无所不能。他们能掌控更为复杂的关系,情绪也更加稳定。更为成人化的情绪开始滋生,比如说内疚感或者同理心(尽管当他们心生嫉妒或想和别人一较高下时,同理心很容易被抛之脑后)。他们能体会到更多样化的情绪,情绪会反复无常,起伏不定,依赖你的同时又与你抗拒,这一秒在和你生气,下一秒又和好如初。 而恰恰是这些能力促使孩子脱离家庭进入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