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12岁“我内在的世界”阶段

此时他们对竞争的感受逐渐转移到反省自己内在的标准而不是群体或家人的标准。“我要取得好成绩”开始替代“爸爸说我必须学习”。“我想做个好人”或者“我想进尖子班”反映了内在标准开始建立:“我是一个好人”;“我很大方”;“我很小气”。孩子开始尝试以内在的标准来安排调整行为,而不是简单地把各种反应串联在一起,以适应群体。

“斯蒂芬是个讨厌鬼,”10岁大的凯莉在她的朋友斯蒂芬在餐厅试图绊倒她之后,厌恶地想,“她不是个好人,我不能像她那样。”她决定去结交更多的小朋友,而且下决心想个办法告诉斯蒂芬别再来烦她了。如果她不听,她决定,“我会去告诉老师”。

但是这些新的内在标准,只有当他们成功解决“游戏场角力”阶段碰到的种种难题后,才能发展良好。如果孩子还没有通过前一个阶段,他们内在的规则及准则容易过度概括、严苛,要么就是充满漏洞,而不是着眼于现实 。“每个人都会善待他人”就是一个严格准则的例子。提出这类标准的孩子,通常欠缺现实生活的经验,也没有什么机会来判断自己的经验正确与否。

如果孩子成功通过了前一个阶段,他们开始关注更大的问题,而不只是专注对立、侵略性的行为或者想法。例如,米歇尔的妹妹凯蒂不停地闯进米歇尔的房间,试穿她的衣服,把她的玩具和游戏翻得到处都是。如果还是7岁大的米歇尔,她可能会立马反击,或是推撞她的妹妹,或是冲到她妹妹的房间,把她的玩具和游戏全翻出来。

不过米歇尔已经12岁了,此时已经有能力做出不同的反应。她给自己定位的内在自我形象是关心别人的人,所以她选择找父母谈谈她的妹妹。“凯蒂不尊重别人的东西”,米歇尔告诉父母,她关注的是一个更大的话题,而不只是眼前被凯蒂洗劫过的房间。

随着你的孩子越来越靠近青少年期,逐渐把从同伴或父母那学到的东西组织成自己的一套准则和价值观(“我内在的世界”),他同时也发展出更有建设性的竞争观。不只是和某人竞争来获得第三者关注,他可以和他们竞争看谁是更优秀的人,谁是更优秀的运动员、阅读者、科学家或者更优秀的学生。 D1aoYhZtaPR18/Bhrkj25ughRIideYUqQpKBHmtKFQIZkqF58GueBLPCKcosZ7w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