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
(荣获第一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特色展示项目称号)
“周一15:30—17:10,《中国传统文化》,主讲人方用;周二10:00—11:40,《先秦哲学专题之〈诗经〉经学思想》,主讲人柯小刚;周二18:30—20:10,《论语导读》,主讲人刘强;周四13:30—15:10,《中国文明》,主讲人赵启光……”2014年秋季学期刚开学,同济大学的师生在图书馆大厅和校园网主页公告栏就能够看到这样一张“课程表”。“课程表”的发布方是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与图书馆共同建设的闻学堂,“课程表”中列出的则是闻学堂将在本学期组织开展的“‘学文知礼’系列活动”的部分内容,仅从讲座题目就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华传统文化气韵,精彩的内容更加令人期待。
同济大学历来注重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学校编制了《同济大学“十二五”文化建设规划》,提出建设以“文化导向引领”“文化环境培育”“文化载体支撑”“文化影响传播”四大平台构筑的大学文化格局,并持续推进实施。作为面向大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公共平台,闻学堂就是其中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力求以此为依托,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让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艺术、美学、人文素养。
闻学堂建设运行以来,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开展运行方式与机制探索并积极实践,如今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成为同济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一张“名片”。
闻学堂建设过程中,注重从环境布置与功能拓展两方面着力:
1. 在空间设计及环境布置上,集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献阅览、展示、研讨功能于一体,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闻学堂位于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图书馆十楼,采用中式古典风格设计,古朴、庄重的明式家具,使同学们一进入其中,就能感受到一种厚重的传统气息扑面而来;书架上陈列有近5 000册精选出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典籍、图书,实现了从形式到内容上的统一;设有书画作品、古代机械、茶艺等展示和交流区域,具有很强的文化性和观赏性;设有研讨区域,便于开展中小型文化沙龙讲座;与图书馆古籍与特藏文献研究室比邻,并融合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主题区域。
2. 注重功能拓展,更好发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平台的效用
先后开辟了“闻学讲堂”“闻学展堂”“闻学课堂”“闻学知行堂”“闻学雅集堂”等活动平台,通过举办中华传统文化主题展览,开设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内选修、专业课程,举办国学研讨讲座沙龙等,立体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独特魅力,满足广大师生多角度的文化需求。闻学堂建成开放以来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爱和欢迎,阅览座位几乎天天满员。正如有学生留言:“闻学堂浓厚的书香气息,让我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广博和历史的厚重,步入闻学堂就想阅读,置身闻学堂就是在阅读。”
中华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习传统文化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荀子·儒效》云:“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如何做到“闻见学行”,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关键所在。
闻学堂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教育途径,依托同济大学的学术力量,以高起点引入校内、外文化资源,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精髓,提高师生人文情怀、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通过举办闻学讲堂、闻学展堂、闻学课堂、闻学知行堂、闻学雅集堂等多层次系列活动,增强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和力、感知力、践行力。
1. 闻学讲堂
邀请大师、大家、专家为演讲嘉宾,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的系列讲坛,解读古代经典,弘扬中华文明。以讲座、讲演的形式,开展传统文化导读、推荐、讲解,提高师生的文化知识和素养、文化鉴赏能力。先后开设了戏剧、书法、篆刻、武术、茶道以及《论语》等内容的50多场讲座。例如,邀请台湾“国光剧团”艺术家主讲的“伶人三部曲”,京腔昆韵,边讲边演,为青年学子领略传统戏曲的魅力打开全新视角;以中国茶的魅力、紫砂印象、茶室与茶道等为题举办茶文化系列讲座等。
2. 闻学展堂
利用闻学堂多种形式的展示空间,开展古代文化精品实物的展示、介绍等系列活动,不定期更换展示区域的主题和内容,以实物创造文化学习中书本以外的立体的、真实的感受和知识经验。先后开展了“中国古代机械复原模型展”“同济大学师生陶瓷作品展”“宋代书法绘画精品展”“方寸乾坤古雅逸趣——中国印章的历史与艺术展”“印章印纽、印花特展”等20多个展览。
3. 闻学课堂
闻学堂引进校内外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选修课),将部分或全部课程的授课地点设置在闻学堂,并根据教师需求,提供课程配套的图书推荐、实物展示、文化体验的空间。如开设校内选修课“书法鉴赏与写作”、《论语》通读等,取得了与众不同的课堂效果。闻学课堂还邀请外籍特聘专家做《歌德在中国——一部辉煌与缺憾并存的传播史》等专题学术讲座,展示了多元文化的精彩与交融。
4. 闻学知行堂
闻学堂开展体验式培训、展示、展演活动,组织传统文化和技艺的短期培训、现场演示、现场体验,培养师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对古代文明和技艺理解。例如,开设了书法培训班、篆刻体验、京昆戏曲体验等,增加同学的现场感、体验感、文化自豪感,更提升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求知欲。
5. 闻学雅集堂
配合学期文化活动的主题,支持校内外文化组织、团体开展主题相关的文化雅集活动,吟诗作对,以书会友,也可分享收藏故事(个人签名本图书,古籍/手札),个人文化经历。与上海市灯谜协会合办灯谜雅集,与茶艺社团合办品茶活动,举办同济教师书画秋季雅集等。
作为面向全校师生的公共平台,闻学堂注重发挥自身特有的育人效应,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相关活动。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要求,2014年秋季学期伊始,“闻学堂”启动了以“学文知礼”为主题的文化传承系列活动,首期内容即是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经典。
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将通过上述五大板块各具特色的活动安排,有效引导大学生提升学习践行国学经典的兴趣,修养身心,陶冶道德情操。“闻学讲堂”板块举办《中国古代礼仪》《古代建筑中的礼仪文化》《中国古代服饰礼仪》等4—5场相关讲座;“闻学展堂”板块举办有关论语题材书籍和书画展览;“闻学课堂”板块开设《中国文明》《论语导读》《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玉石学与玉文化》等与传统文化、儒家经典、古代礼仪相关的校内选修、专业课程,各种课程均不设门槛、听众不限身份,校外听众也可办理听课证上课;“闻学知行堂”板块将举办“论语大会”赛事,邀请沪上各高校大学生组队参赛,强化大学生对《论语》的熟知度。“闻学雅集堂”板块则围绕“名人手札收藏”“长物志解读”“中国武术与修身”等主题,举办国学研讨和国学沙龙,开展相关电影观摩,清谈畅叙,漫话闲聊,分享学识。此外,还将通过微信、网站等方式,开展“微学堂”互动活动。
闻学堂的建设和活动项目推进得到了校内外各方的鼎力支持,在逐渐为师生熟知令师生受益的同时,也很好地发挥了大学文化对外辐射、交流的新纽带作用。
建设运行以来,上海京剧团、上海昆曲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西泠印社、上海市书法协会、上海博物馆、上海吴昌硕纪念馆等社会知名团体、机构,先后走进“闻学堂”开展文化活动。其中,上海京剧团还将新编历史剧《春秋二胥》校园推广活动的首站放在了“闻学堂”,与师生近距离开展有关京剧文化的讲演互动。
闻学堂还注重将相关活动向社会大众开放,周边喜爱传统文化的居民常常欣然前来。如今,闻学堂作为同济大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日益显现出大学文化建设的“品牌”效应:不仅在同济校园和周边社区具有不小的关注度,部分兄弟高校也专程前来调研考察,探讨共同策划活动、协作举办展览等校际文化资源的共享。闻学堂还是同济大学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的窗口之一,一年多来先后接待了逾千人次海内外嘉宾的参访。
闻学堂多元化的活动和立体丰富的内容,也受到了社会媒体的关注,凤凰网、青年报、教育人生网、茶多网、四川作家网等媒体对于其讲座、展览等信息进行了多次转载和报道。
闻见学行,育心化人。闻学堂秉承“一个主题线索,多种研习方式”,通过多样化的立体展示,体验式的文化活动,有主题、有目的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提升学生的思想修养和道德品质,为更好发挥文化育人效用进行了创新探索,为发展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积累了有益经验,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