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研读经典

修德笃行——同济大学“复兴古典书院”建设

同济大学
(荣获第二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特色展示项目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因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面向大学师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有效的抓手。然而要实现既培养师生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又引导大家自觉养成研读传统经典的习惯,汲取营养,增强文化自信自觉,怎样的方式是真正有效的?同济大学依托人文学院相关学科的师资力量,着力建设“复兴古典书院”,通过传统经典研读、心得分享、艺术实践等方式,对此开展尝试和探索,受到了广大校内师生、兄弟高校师生乃至多种层次社会人士的广泛欢迎,取得了预想的成效。

一、构建平台 回归本源

“复兴古典书院”作为现阶段同济大学面向广大师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平台,由人文学院(哲学系)、学校图书馆共同建设,并得到了社会公益基金的资助。

“复兴古典书院”的建设最初源于柯小刚教授的倡议。作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任、中国哲学学科方向的教授,柯小刚对以经史子集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深的热爱,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思想,对于今天的人们仍有着不一般的价值。

近年来,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国学热”的潮流,这样的现象令人既欣慰又难免生发担忧。这股热潮中涌动的,有些只是以“国学”的名义行商业之道,流于表面的形式和概念,缺乏深入传统经典、优秀思想传承弘扬的本源。柯小刚及其同事们一直有一个愿望,整合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搭建一个能够持续运作的平台,崇尚古人,研读经典,传承思想。

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并很快得到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人文学院的积极响应。从2014年开始进入正式筹备并实施。

二、师资为本 内容为要

要建设好“复兴古典书院”,师资是关键。目前,“古典书院”稳定拥有一支15人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13人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中国古典哲学方向和人文学院其他学科方向的教师,其余2人分别来自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

中华传统文化浩繁丰富,在“复兴古典书院”常设课程和艺术实践内容遴选上,组织者们也颇费了一番心思。最终基于中华传统文化代表性和师资专长两个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了17门课程的总体内容,其中包括《尚书》《论语》《孟子》《诗经》《礼记》《春秋》《周易》《史记》《汉书》《老子》《庄子》《金刚经》《心经》《坛经》等,做到了儒、释、道三个方面的覆盖。同时还设立了书法、国画、古典音乐、古琴、昆曲、茶道等艺术实践方面的内容。

在课程安排上,采用滚动式授课的方法,每学期重复开设这些基本经典和实践修养课程,但每学期讲授不同篇目或者不同内容,体现逐层深入、渐成系统的特征,比如《庄子》第一学期讲解《逍遥游》,第二学期讲解《齐物论》。每次上课之前,要求学员必须预习相关资料,听课之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和更深入思考之后完成作业。授课过程中流出大量时间进行师生互动,学员发言踊跃,老师真诚解答。

三、目标明晰 有教无类

“复兴古典书院”自筹备伊始,就确立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理念。“志于道”就是书院的目标宗旨是纯粹的,真正专注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据于德,依于仁”清楚表达了书院在传承弘扬内容上的核心追求,就是学习践行“修德”和“亲仁”。“游于艺”则蕴含书院运作方式是灵活多样的,让学员们能够在兴趣驱动下真正受到教益。

“复兴古典书院”倡导社会通识教育的模式,招收学员的对象,不仅面向同济大学校内不同学科专业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师生,同时适当向社会开放,吸纳兄弟高校师生、中小学教师以及各种层次和类型的社会人士加入,体现了科技之外另一个层面的“大学知识溢出效应”。“复兴古典书院”筹办之初计划首期招收100名左右的学员。但招募海报公布之后,短短时间里收到了近700份申请。对标“喜欢、好学”的要求,经过慎重严格的遴选,最后招收了350名正式学员。这些学员中,除了同济大学的师生之外,还有兄弟高校的师生、中小学语文教师、政府部门的基础教育工作者以及公务员、公司职员、医生、律师、农民工等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社会学员多数来自上海,也不乏来自石家庄、成都、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外省市的学员。为了参加授课,这些学员不惜乘高铁、坐飞机专程赶来。学员中既有年届八旬的退休老教授,也有刚刚15岁的中学生。

为了取得系统的授课和活动效果,仿效中国古代书院的做法,“复兴古典书院”订有严格的制度和规定,无故缺席集中授课2次以上,自动解除学员资格或劝退。目前学员规模稳定在200人左右。

四、一花二叶 分层培养

“复兴古典书院”采取定期活动的方式,每次活动由下午集中授课和晚上兴趣小组分组活动两个板块组成。一开始每周一次,之后根据学员的提议调整为隔周一次,时间均为周六下午和晚上。集中授课地点在同济大学综合楼内的报告厅,兴趣小组分组活动则在同济大学图书馆内的“闻学堂”进行。兴趣小组分类包括书画兴趣小组、论语读书小组、诗经读书小组、史记读书小组、春秋读书小组等。

“复兴古典书院”在目标诉求上,大致有普及和培训两个层次的考虑。体现在学员构成上,前者广泛面向对中华传统经典有兴趣的师生和社会人士,后者则采取定向方式。所谓“定向”,就是指通过定向招收方式,专门组成“国学师资公益培训班”。其招收对象仅限于大学教师、学生辅导员、中小学教师以及各级政府机关从事传统文化进课堂相关工作的基础教育管理人员等。首批招收的55人中,既有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辅导员和部分专业教师,也有来自同济附中、上海中学、平和双语学校等的中学教师,还有一些来自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国学师资公益培训班”学员整体纳入集中授课体系,而在分组活动中则被赋予了更加具体、细节上的内容要求。

五、学员受益 令人欣慰

来自学员的反馈,也常常令组织推动者们感到欣慰,并增强了进一步办好的信心和决心。

来自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一名博士生在递交的入学申请书中这样写道:“作为建筑工程专业的一名博士生,这些年,虽然我一直在土木工程领域学习研究,但一直没有懈怠于中国古典文化的阅读,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古人思想的理解也渐渐深入,修齐治平一直是我的人生信条。我以为,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定要懂中国文化。”

“在这里,我们鼓励用不同思维方式思考,没有灌输没有强加”。对于参加“复兴古典书院”系列授课、实践之后的收获,吴桂德学员则坦言,让他感受最深的就是,书院在解读经典、传授知识的同时,提供给了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

学员撰写的《在经典中追寻生命质感》《擦亮蒙尘的传统珠宝》《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等三篇文章还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 Z4seHKwgo7/4Fpn/4GfRMNs9gZJueDjv0DqrPO6epDLr994Qsp9fsS5DcEREvx1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