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头痛

头痛是指颅内外疾病刺激疼痛敏感区造成的头颅疼痛。头痛轻者为一般疲劳、紧张表现,也可以是严重疾病的危险信号,如脑肿瘤、高血压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一、病因及病理生理

常见病因:①大脑基底动脉环及其主要分支的牵引;②颅内与颅外血管的扩张或痉挛;③血管和颅内外结构的炎症;④头皮和颈部肌肉持久的收缩;⑤颅内压的改变,副鼻窦、眼眶、耳朵和牙髓腔压力的改变;⑥对含有痛觉纤维的神经的压迫或牵引。

在发生上述头痛过程中有致痛的神经介质参与,如P物质、神经激肽A、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前列腺素(PGE)等。此外,精神因素也可引起头痛,可能与疼痛耐受阈值的降低有关。与任何疼痛一样,疼痛的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同一病人的头痛也可因当时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不同而有所不同。此外,一些疾病中的头痛,其产生机制也常非单一因素引起。如:高血压性头痛既有与血压直接有关的血管性头痛,也有与情绪紧张有关的肌肉收缩性头痛,而血压恢复正常后,后者能得到缓解。

二、临床表现

1.血管性头痛

(1)偏头痛:为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具有复发倾向和刻板式特征。常有家族史,男女比例约1:3.2.诱发因素包括月经来潮、理化因素、毒物及毒物戒断性头痛。

(2)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于破裂前表现为症状性偏头痛发作。位于后交通动脉或颈内动脉的动脉瘤可引起同侧眶部、额部头痛,可伴有眼肌瘫痪、对侧视野缺损等体征,头部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破裂时出现突发性爆裂样头痛,伴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血性脑脊液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

(3)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受血液刺激而产生头痛。起病急骤,轻者仅感枕部头痛,并引起背部和下肢疼痛。一般为整个头部剧烈、爆裂样疼痛,随后陷入昏迷。体征可有脑膜刺激征和血性脑脊液。

(4)脑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患者头痛常为首发症状,很快便出现意识障碍、偏瘫等症状,故少以头痛为主诉。缺血性脑卒中头痛较少见,在大面积脑梗死和伴有颅内高压者可有头痛。

(5)颞动脉炎:中年以上发病,头痛位于头皮浅表部位以及颞部和眼眶周围,呈剧烈的搏动性持续性疼痛,伴烧灼感。颞浅动脉肿大、纡曲、压痛,常伴有视觉障碍、发热、全身酸痛、疲惫、食欲不振等症状。检查可有白细胞增多和血沉增快。

2.非血管性头痛

(1)颅内压增高性头痛: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血肿、脓肿、寄生虫病等引起颅内压增高,可引起头痛。早期头痛较局限,间歇性发作,于清晨及用力、咳嗽时加重,后期呈持续性,并伴有喷射状呕吐、视盘水肿、脉缓、血压增高等颅内高压的表现。头部影像学检查可确诊。

(2)低颅压性头痛:有两种情况,一是在腰穿后发生,约有30%的发生率。二是自发性脑脊液低压性头痛,可能是颅脑外伤、手术、感染导致暂时性脉络丛功能障碍引起。头痛与体位有关,站立时加重,平卧时减轻,可持续数天至数月。

(3)颅内炎症性头痛:可由脑炎、脑膜炎、脑脓肿、脑蛛网膜炎等引起。表现为剧烈的全头痛,伴发热、呕吐、脑膜刺激征及其他神经体征,脑脊液呈炎性变化。

(4)颅外感染性头痛:几乎所有伴有发热的全身感染性疾病都能引起头痛。多在双颞部,为深部钻痛,为细菌毒素或代谢产物引起的颅外动脉扩张所致。热退头痛也自然缓解。

3.中毒、代谢障碍和血液病伴发的头痛

(1)缺氧和动脉血氧张力降低的头痛:如一氧化碳中毒、高原性脑病、缺氧性头痛、睡眠窒息综合征患者的头痛。

(2)高碳酸血症引起脑血流量增加可致头痛:常在慢性肺部疾患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哮喘持续状态等发生。改善肺功能可使头痛减轻。

(3)血液透析和低血糖后头痛。

(4)应用或暴露于某种物质如硝酸盐、亚硝酸盐、乙醇、谷氨酸钠等引起的头痛。

(5)宿醉头痛:于大量饮酒次日清晨出现的弥漫性搏动性头痛。

(6)妇科疾病性头痛:经前期紧张症可有周期性头痛,于经前1~2周出现。绝经期头痛是发生于卵巢功能减退的更年期妇女的一种头痛,常伴焦虑、抑郁等神经症,也可能是一种紧张性头痛。

(7)严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可出现头痛:为脑血流量或血容量增加所致。

4.颅骨的溶骨性疾病或硬化性病灶引起的头痛如颅骨的转移癌、多发性骨髓瘤、结核、梅毒性骨炎、佩吉特病、黄色瘤病等均可引起头痛。

5.颈部疾病引起的头痛如颈椎病、颈椎骨折可引起头痛。头痛多位于枕部或枕下部,向同侧眼部和前额部扩散,表现为牵拉痛、刺痛或钝痛,可伴同侧肢体的麻木感和疼痛,转变头位可影响头痛和肢痛。体查椎旁有按痛。影像学检查大多可明确诊断。

6.眼科疾病引起的头痛屈光不正可使儿童在进行视力活动后出现前额部头痛;急性或慢性青光眼可呈持续性额部头痛或“偏头痛”;眼眶、眼球感染、肿瘤均可引起剧烈头痛,伴视力障碍、眼球活动受限等。

7.鼻和副鼻窦疾病引起的头痛副鼻窦炎引起的头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伴有发热、流涕、副鼻窦区压痛。额窦炎、筛窦炎引起的疼痛位于一侧或两侧眉间、内眦部,晨起1~2h后开始头痛,中午最重,午后减轻。急性上颌窦炎晨起可无头痛,午后开始出现头痛,于晚上逐渐加剧。鼻咽癌可引起一侧颞额部头痛,初为间歇性,逐渐加重为持续性头痛,可能伴有鼻出血、脑神经麻痹、颈部肿块等典型表现。颞颌关节炎可引起剧烈头痛,伴一侧耳部钝痛或下颌痛及下颌活动受限。

8.头面部神经痛、神经炎性头痛眶上神经炎可引起同侧前额部疼痛,伴眶上切迹处压痛、额区感觉障碍,封闭眶上切迹处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枕大神经炎可出现枕部疼痛,伴风池穴处压痛、枕部感觉障碍,封闭风池穴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视神经炎可出现额部头痛和眼球疼痛,伴突然失明和眼球活动时疼痛。

三、辅助检查

包括血常规、梅毒血清试验、血生化分析、血沉与脑脊液检查。如有特殊症状则须做相应的有关检查,如视觉检查(视力、视野、屈光障碍、眼内压)或副鼻窦X线摄片。如果对新近发生的、持续的、反复发生的,或程度进行性加重的头痛不能明确其病因应行CT和(或)MRI检查,特别是有异常神经体征时。

四、诊断

解决头痛诊断的关键在于:①对头痛的发病机制有所了解;②对常见的头痛原因及其症状特点有一个系统概括的认识;③重视并掌握一套问诊技巧;④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检查。因此,了解头痛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定位、严重程度、使头痛改善或加剧的因素、伴发的症状与体征(例如发热、颈项强直、恶心与呕吐),配合一些特殊的辅助检查(如脑电图、TCD、CT、MRI、脑脊液、内分泌功能、脑血管造影等)有助于明确头痛的病因。

五、治疗

1.病因治疗略。

2.对症治疗可使用除吗啡类以外的止痛药物,如各种解热止痛药,可根据病情顿服或短期2~3次/天服用,严重者可少量服用可待因、颅痛定或二氢埃托啡等。可酌情加用各种镇静药或安定药,对焦虑、烦躁者尤宜。有抑郁表现者,加用抗抑郁药。

3.针对头痛发生的机制治疗①纠正颅内压:如颅内压高者给以脱水、利尿药;低颅压者,静脉给以低渗液等。②收缩扩张的血管:如偏头痛发作时,及早使用麦角制剂。对非偏头痛类血管性头痛,则常用含有咖啡因的复方解热止痛药,如APC、索米通、米格来宁等以改善血管张力。③松弛收缩的肌肉:适用于肌收缩性头痛,如按摩、热疗、痛点奴佛卡因封闭等,或服用弱效安定剂如地西泮等,既有助松弛肌肉,也有助于解除精神紧张。④封闭罹患的颅表神经:用于颅表神经痛。⑤“更新”病变的脑脊液: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剧烈头痛,可在病情平稳后颅压不高的情况下,酌情放出血性脑脊液5~10mL,或再注入等量氧气,以促使脑脊液的吸收“更新”,常可使头痛迅速缓解。此法也适用于浆液性脑膜炎的头痛。 jPW+W1Bk2ccdyg3M2WQBvW5OM9EerfuOYrYARss+0Y63QE+vG2HAK9gIhxKH2Uc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