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汉三公官

◆二府、三公

汉承秦制,设丞相、御史大夫,以理朝政,谓之二府。刘向封事所云:“今二府奏佞谄,不当在位。”是也。

亦称三公。晁错之父谓错曰:“人口议多怨公者”,以父而呼子为公,徐孚远曰:“御史大夫,三公也。错父盖以官称之。”又汲黯谓公孙弘:“身为三公而犹布被。”是时,弘为御史大夫。是御史大夫,已称三公也。

◆太尉(大司马)

其掌兵者,则曰太尉。武帝改为大司马,而冠以将军之号。(如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御史大夫(大司空)

成帝以何武言:“政事烦多,丞相一人,事多废滞。”于是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与丞相、大司马,备三公官。

◆丞相(大司徒)

哀帝又改丞相为大司徒。

◆太尉、大司徒、大司空

至东汉光武,又改大司马为太尉。于是太尉、大司徒、大司空,称为三公。

建武二十七年,诏大司徒、大司空去“大”字。故刘昭百官志称太尉公、司徒公、司空公。

此三公亦曰三司。安帝以旱蝗诏责三公曰:“三司之职,内外是监。”顺帝诏亦云:“刺史二千石之选,归任三司。”是也。

◆仪同三司

邓骘以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于是三司之外,又有仪同之号,自骘始也。  太傅  东汉诸帝,多幼年嗣位。于是三公之上,又以太傅录尚书事。如和帝初,窦太后临朝,以邓彪为太傅,录尚书事。殇帝初,邓太后临朝,以张禹为太傅,录尚书事是也。于是太尉、太傅、司徒、司空,又称四府。种皓疏:“请敕四府,条举近臣之亲为二千石残秽者”是也。

◆大将军

至大将军、骠骑、车骑将军,本由太尉改为大司马而冠以此号,后省大司马,仍为太尉,则将军之号可不必设。然自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辅政,自后外戚辅政者,往往为是官。于是大将军之权又在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四府之上。

旧制,大将军位在三公下。明帝以弟东平王苍为骠骑将军辅政,故位在三公上。后仍复旧制。

和帝初,窦宪以大将军辅政,权势既盛。公卿希旨,奏宪位在太傅下、三公上。嗣后梁商、梁冀为大将军皆因之。故顺帝举将帅,选武猛等诏,皆以大将军列三公之首。

终汉之世,以外戚秉权者为大将军,以老臣录尚书者为太傅。否则不设。惟三公官,常为宰相之任。

◆相国

至献帝时,董卓自为相国(相国又在丞相上,萧何由丞相进位相国),而太尉、司徒、司空之官仍旧。

迨曹操柄国,虑人分权,乃复汉初旧制,罢三公官,专设丞相、御史大夫,而自为丞相,于是大权尽归于操矣。

三公二府秦、汉初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西汉武帝大司马冠将军号西汉成帝大司空西汉哀帝大司徒东汉光武太尉司徒司空三司东汉和帝太傅录尚书事大将军四府东汉殇帝仪同三司东汉献帝相国 Ox1fjhzrNWRYPToPPaeI05gxMGNKDOlRJJm7aMaM0NmAA5UrXLuCvB7X53Bs4fR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