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诏曰:“人主不德,则天示之灾。今日食适见于天,灾孰大焉。”
宣帝诏曰:“皇天见异,以戒朕躬。”
光武诏曰:“吾德薄致灾,谪见日月,战栗恐惧,夫何言哉。今方念愆,庶消厥咎。其令百官,各上封事。上书者,不得言圣。”
明帝诏曰:“朕奉承祖业,无有善政。日月薄蚀,彗孛见天。虽夙夜勤思,而知能不逮。今之动变,倘有可救,其言事者,靡有所讳。”又诏曰:“朕以无德,下贻人怨,上动三光,日食之变,其灾尤大。春秋图谶,所谓至谴。永思厥咎,在予一人。”
章帝诏曰:“朕之不德,上累三光,震栗切切,痛心疾首。前代圣君,博思咨诹,有开匮反风之应。今予小子,徒惨惨而已。”
以上诸诏,皆有道之君,太平之世,尚遇灾而惧如此。他如西汉成帝建始三年、河平元年、永始二年之诏;哀帝元寿元年之诏、东汉和帝永元七年之诏,虽庸主亦以灾异为忧。甚至明帝永平十三年日食,三公亦皆免冠自劾。
盖汉时去古未远,经传垂戒之语,师友相传。
如孔光论:“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表。君德衰微,则日蚀应之。”
谷永以正月朔日蚀为兵乱将作。
刘向并以春秋日食三十六,为弑君三十六之应。
郑兴亦疏言:“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今孟夏纯干,阴气未作,其灾尤重。”
马严亦疏言:“日者众阳之长,食者阴侵之征。是阴盛陵阳之象也。”
丁鸿亦以为臣陵君之象。
盖皆圣贤绪论,期于修德弭灾,初不以为次舍躔度之常,不关人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