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武帝以前纪传,多用史记原文,惟移换之法,别见翦裁。如鸿门之会,沛公危急,赖项伯、张良、樊哙等得免;彭城之败,汉王道逢孝惠、鲁元,载以俱行;陈平间楚,使去范增;鸿沟解兵,张良、陈平劝汉王追楚;汉王至固陵,彭越、韩信兵不至,用张良策,分地王之,遂皆会兵等事。史记皆详于项羽本纪中。汉书则项羽传略叙数语,而此等事皆详于高祖纪内。
盖史记为羽立纪,在高纪前,故大事皆先载羽纪,使阅者得其大概,而其下诸纪传,自可了然。汉书则项羽改作列传,次于帝纪之后,而高纪则在首卷,故此等事,必先于高纪详之,而羽传不必再叙也。
吕后杀戚夫人及赵王如意。史记载吕后纪内,而外戚传叙吕后处不复载。汉书吕后纪,专载临朝称制之事,而杀戚姬等事,则入外戚传中。盖纪以记朝政,传以详细事,固各有所当也。
齐悼惠王来朝,惠帝庶兄也。帝以家人礼,使坐上坐。吕后怒,欲酖之。帝起取卮(酒杯)为寿。吕后恐,急自起泛卮。此事史记在吕后纪内。汉书则入于齐悼惠传,而吕纪不载。
韩信从至汉中,不见用亡走,萧何自追之,荐于汉王,遂拜大将。史记在信传内。汉书己详其事于高纪,故信传不复叙。
蒯通说范阳令降武信君,又说武信君以侯印封范阳令。史记在张耳、陈余传内。汉书另立通传详其事,故耳余传仅摘叙数语。
陈狶反,高祖亲击邯郸,即用赵人为将。史记详于陈狶传。汉书入高纪,故陈狶传不载。
史记韩信传赞,另提出信贫时葬母,度其旁可置万家,以见其志度不凡。汉书则以此叙入信传。
韩信将击齐,闻郦食其已说下齐,欲止。蒯通曰:“将军受诏击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得无行也?”史记详信传内。汉书另入通传。
蒯通说信三分鼎足之计至数千言。史记在信传内。汉书亦另入通传。
吴、楚反,袁盎对景帝,以为不足忧。晁错在旁善其语。上问盎计安出,盎请屏人语,惟错尚在,盎又谓:“臣所言,人臣不得知。”乃并屏错避入东厢。盎遂请斩错以谢七国,上因斩错。史记以此事叙在吴王濞传内。汉书叙入错传,而濞传删之。
淮南王安与伍被谋反。被先谏之,继又为画策。其文甚丽。史记载入淮南王世家内。汉书另立伍被传,载此文而安传删之。
田叔传。史记载高祖过赵,嫚骂赵王。王之臣赵午、贯高等不平,谋逆。后事发,收捕赵王等。汉书以此事叙入赵王传,故田叔传不复详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