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扎克伯格的败笔

如果说,二十世纪计算机成就了微软,那么二十一世纪计算机则成就了Facebook。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在2013年时就拥有了十几亿的注册用户,而每天通过Facebook上传的照片数就超过了3亿张。就是在这种蓬勃的数据支持下,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有了一个宏伟的计划——Facebook Home。

说得直白些,Facebook Home就是将智能手机的首页面替换成Facebook的专有页面。智能手机解锁屏幕之后,是一个个的圆角正方形的图标排列在用户眼前,而Facebook Home就是要改变这种传统的主界面。用户使用以后,不仅手机的主屏换成了Facebook Home专门的社交界面,就连锁屏显示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从以前的单纯的时间、背景换成了Facebook的推送信息。就是通过这么一个软件功能,Facebook完全掌控了手机的接入端口,人们通过Facebook Home,将智能手机的社交功能发挥到极致,从而让自己的社交更加细致化、方便化。

很多人认为Facebook Home是扎克伯格的惊天手笔,但是在扎克伯格看来这其实不算什么。Facebook Home只是智能手机的一个“小小的”软件,在这之前曾经一度传言扎克伯格要开发Facebook的手机,即生产专门为Facebook定制的社交智能终端。由此可以看出,扎克伯格对于社交网站的未来发展前景,以及人们在社交网络上的需求是多么自信。

2013年4月,Facebook Home首先登陆安卓系统。用户在Google Play商店下载客户端,可以在符合要求的手机上实现社交互动。以前,如果用户要上Facebook,就必须打开专门的软件或者浏览器,但是安装了Facebook Home以后,Facebook Home的主页面就将替代手机的背景图片,从而保持用户的全天候在线,减少用户的很多麻烦。

为了增强社交功能,Facebook Home还专门设置了Chat Heads功能。所谓“Chat Heads功能”,就是无论用户做什么手机操作,例如看电影、浏览网页、进行应用操作,都可以将正在与自己通话的好友用一个圆形头像来表示。这个头像边上可以显示对方发送的内容,而且点击头像之后,用户就可以编辑相应的回复内容。可以说,Chat Heads就是一个更加方便的手机短信功能,而且这个短信功能还更加人性化,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查看回复。

传统的手机壁纸是固定不变的,这就显得相当枯燥乏味,但Facebook Home系统中的壁纸,会根据特定情况发生不同变化。例如一个好友发送的新闻中插入了一幅新闻图片,那么当收到这个新闻消息时,手机背景就会自动变成这幅新闻图片。这就将进一步加大智能手机的社交功能,而且还更加人性化。

而为了体现自己“以人为本”的思想,Facebook还专门淡化了自己的特色,经常出现的Facebook商标以及Facebook专有的蓝色边框都从Facebook Home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包括图片分享以及信息互动在内的大量社交功能支持。当时,据Facebook内部人员透露,Facebook和Instagram的使用已经占据了手机上网用户四分之一的时间,因此,他们坚信这款“主页启动器”程序能够得到完美发挥。

“以人为本”是扎克伯格推出Facebook Home时的口号,这是因为,现在的手机应用,尤其是安卓手机应用,全都是“以程序为本”。手机上的一个个圆角正方形图标排满了一页又一页的桌面,很多人的手机桌面页数达到了4~5页甚至更多。虽然现在的手机装载几百个程序都不成问题,但是如此繁多的程序图标,对用户的使用确实造成了很大不便。这种随着移动终端不断智能化,应用越来越多,与人们在众多图标找准特定应用之间的矛盾,就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扎克伯格推出Facebook Home的原因。

正如同Facebook的分析人士指出的,人们的手机应用大部分都是用在社交上,其余的功能需求实在少之又少。因此Facebook Home将社交功能放到了主要位置,甚至设置成了手机主屏。而通过智能的导航功能,用户可以方便地找到其余的应用程序。就这样,Facebook将手机系统中的程序功能布局,按照人们日常的时间占比进行了重新配置。而且,用户通过Home Feed设置,可以实时关注明星们的Facebook的更新动态。因为在Facebook Home中,用户的Facebook账号时刻保持在线状态,因此根本就不会错过自己关注的明星发布的最新内容。这是以前的Facebook用户完全无法想象的。

设想是美好的,构思是完美的,但现实是残酷的。Facebook Home应用上线几小时,虽然吸引了大量用户,但好评度并不高。当时,在834条评论中,有将近四百条给的是一星的差评,而平均评级也才2.3星。这些用户还全都是Facebook的忠实粉丝——应用才上架,他们就抢着去试用,可以说他们这是对扎克伯格捧场到了极致。但是,就连这些铁杆粉丝们,都无法忍受Facebook Home的缺陷。

上市销售还不到一个月的专门搭载Facebook Home的首款智能手机HTC First就来了个大幅缩水的降价。在刚开始发布时,HTC First两年合约期的售价是99美元,而5月时,就已经降到了0.99美元。这就预示着Facebook Home的衰亡。

随着Facebook Home的进一步发展,它的下载量呈现了“稳步”的下滑趋势。在4月份时,各地的下载排行都排到了前100名;而半个月之后就掉出了前100名;又过了十天,就掉到了500名以外;而后,Facebook Home的下载量就一直处于暴跌状态。在2013年年底的时候,Facebook就已经停止了Facebook Home上的更新;在2014年6月份,Facebook解散了Facebook Home的工程师队伍。

八个月停止服务,十四个月解散团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扎克伯格落下了这么大的败笔?

(1)对用户的习惯改变太超前

Facebook Home改变整个智能手机布局的策略,虽然基于人们对社交功能的需要,并且也有一部分人支持这种变革,但对大多数人而言这种变革还是太超前了。

不过,我们得承认,人们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确实越来越侧重于社交的应用。但是,正如同“超前半步是天才,超前一步是疯子”所阐释的一样,互联网商业是一个需要客户追赶的商业。当你超越的距离对于粉丝来说,是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时,这个距离就是一种时尚;当你超越的距离远远超过粉丝的能力时,那就只能是一种奢望。

互联网的经济就是粉丝经济,粉丝经济玩的就是时尚。那么,什么是时尚?时尚就是给追随者一个必须要垫着脚尖才能够到的“苹果”,而不是给他们一个天上的星星;时尚讲的就是这种追逐目标的过程,粉丝经济就是将商家的商业目的埋藏在粉丝追逐的过程中。而Facebook Home的理念明显超过了很多人的认知,因此很少有人会为了它而改变自己。人们缺少了追逐的动力,商家也就缺少了粉丝经济的源泉。

(2)硬件限制太严重

要想安装Facebook Home,自己的智能手机必须要拥有1280×768的分辨率。当时满足这个要求的除了HTC First就只有包含HTC One X、One X+、三星Galaxy S III、Galaxy Note II以及HTC One和Galaxy S4在内的极少机型。安卓手机的一大特点就是品牌多、种类杂,不像苹果手机的用户,全世界就只有那么几款固定的机型。安卓的手机种类即便不说没有上亿种,也至少有几十万、上百万种。

Facebook Home这种对于硬件的苛刻要求,就将很大一部分安卓用户推出了门外。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种情况,Facebook才在Facebook Home推出不到一个月,就毅然地降低了HTC First的购买价格。但是,HTC First的外观实在太丑了,不要说和苹果手机、三星手机等进行对比,就是与通常的安卓手机品牌的旗舰机型都无法相提并论。这种“不时尚”的外形,对于强调社交功能的人不得不说是一个打击。

(3)与合作商之间的利益问题

Facebook Home与其说是一个手机应用程序,不如说是一个“系统外壳”。通过Facebook Home, Facebook将自己插在了用户与安卓应用系统之间。以前,谷歌开发出新的软件以及推出新的商业功能,在自己的安卓系统上十分方便地就进行了宣传。但是,Facebook Home却将安卓的系统完全遮盖住了。换而言之,在Facebook Home成熟以后,包括谷歌在内的智能软件制作商,如果要发布程序,必须要获得Facebook的同意。

而即便是一直以“开放”为口号的谷歌,对于这种情况也是不能容忍的。对于在这方面更加重视的苹果系统以及微软系统,更是问题多多。因此,在推广上,合作者难免出工不出力,频频出现拖后腿的情况。

(4)存在隐私泄露问题

智能机出现以后,手机里包含的个人隐私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手机的私密性。这也就导致解锁密码出现之后还不保险,还专门推出了指纹解锁、面部识别、声音解锁等各种保密功能。

但是Facebook Home却在锁屏状态就能够看到好友发送过来的信息以及图片,这就很大程度上违反了人们对于隐私的需求。并且,Facebook Home不仅在显示隐私上存在问题,对于很多以前的提醒也进行了屏蔽。在传统手机上,锁屏界面能够显示未接电话、新收短信、新收邮件等,但是在Facebook Home上却没有显示。如果要查看这些内容,必须下拉通知菜单,而这又是对人们使用习惯的挑战。因此,使用Facebook Home的人更少了。

那么,Facebook Home究竟是不是一个好的产品呢?按照扎克伯格的论述以及现在智能手机“以应用为本”的弊端来说,Facebook Home确实是一个好的产品。但是,Facebook Home却失败了。这告诉我们,一个正确的产品只有出现在正确的时刻,才能成功。Facebook Home生不逢时,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这就注定它要么离开,要么灭亡。 QnZTPvobgZ6MtOLMZabUXpc3CYJ9Um2qqC9vaySa8MG2R6CO0crStZK8Fcm0ECf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