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互联网企业在运营中盲目扩张,必败无疑

“粉丝”这个词,一直到2005年“超级女声”在全国掀起粉丝狂潮之后,才逐渐被我国主流文化所接受,而“粉丝经济”这个词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形成概念还要更晚。但是在2005年之前,就已经有一家互联网公司注意到,并且随着中国的粉丝经济进入规模化,率先进行尝试并取得了成功这家互联网公司就是“赛我网”。

赛我网是韩国的一家著名社交类网站,1999年成立。随着韩日明星逐渐成为世界流行主流,韩国人也对本国明星有了疯狂的追逐行为。也正是借着这股韩日风潮,赛我网在韩国占据了很大市场。在2003年韩日风流行的顶峰时期,韩国赛我网的注册总人数已经达到了韩国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注册用户主要是18~30岁的韩国人,其中24~29岁这一主流互联网消费人群,有90%进入了赛我网。而在韩国赛我网的注册采用的是实名制,必须要凭当地居民证件注册,因此在当时互联网世界完全虚拟的韩国,引发了更大风潮,几乎每一个明星都注册了一个赛我网账号。

当时我国有个“友联网”,做的也是社交网络服务,而且在2004年时,也曾推出过与韩国赛我网类似的明星活动。因此,赛我网在2005年进入中国时,直接收购了“友联网”,并加以改进,将其改造成了中国版的“赛我网”。

在当时,手机还主要通过移动梦网等原始无线网络上网,赛我网就抓住了在移动终端社交服务少的机会,率先开办了“移动赛我”栏目,不仅推出了像移动相册这种照片上传分享服务,还专门定制了“赛我风采”这种收费服务。当时“移动赛我”为赛我网创造了大量盈利,最辉煌时期,其盈利占到了其总营收的30%~40%。而凭借韩国SK公司的技术支持,在无线网络的业务以及技术上,赛我网也掌握了很大优势。

2006年,虽然韩日风潮已经逐渐衰弱,但仍然有很多明星、组合依然活跃在世界时尚前沿。随着互联网发展,许多明星已经意识到以往的“大腕”时代一去不返,于是他们转而在互联网上寻求新的契机。当时,赛我网在中国推出了“CY明星”“明星小窝”“明星访谈”等内容,将一大批韩国明星以及中国明星吸引了进去。

2006年,在观众眼里,明星尤其是国际巨星,仍然遥不可及,很多人只能在电视中看到明星。而对于明星而言,2006年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颠覆越来越大,无论是演出费用还是广告费用都有所减少,并且明星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种偶像与粉丝之间的不对称,就成了赛我网制胜的关键。

当时,赛我网不仅让一大批明星进驻赛我社区,而且还专门请当时广受欢迎的韩庚来中国进行宣传。赛我网中国版对自己的用户定位就是18~25岁这一人群,因为这些人是追星的主流,更是当时中国互联网消费的主流。

2007年年初,赛我网在明星的粉丝经济模式下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改版,推出了“赛我小窝”这个个人网页性质的服务。在赛我小窝里,一个人可以随意添加这个社区里的人。这个功能现在看没什么新奇之处,但是对当时18~25岁的追星族来说,把偶像加为好友,与偶像进行日常沟通,那简直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因此,在当时即便是实名制注册的中国赛我网,注册用户仍然突破了500万。

也就是说,赛我网的500万注册用户,就是500万个现实中18~25岁的年轻人。这将是一大批潜在顾客。

但是随着2008年一系列的策略失败,赛我网的营收越来越困难,即便专门设计了“偶遇平台”并拓展了适合18~25岁的游戏功能,但是仍然没能挽回颓势。在2009年时,赛我网因此被互联网投资界评为“五年当中最失败的互联网投资”之一。2010年年初,赛我网不得不以合并的名义宣布关闭。当初很多用户保存的相片以及日记,也都荡然无存。

拥有了一大批粉丝,并且又有众多明星支持,更不乏SK公司这种强力技术后盾,那赛我网为什么在五年之间就迅速由胜而衰了呢?

(1)收费项目太多

18~25岁的中国人虽然是互联网的主要消费群体,但也不是每个人都会盲目消费。在赛我网上,除了简单的基本功能以外,几乎每个附加功能都要收费,到了最后甚至连上传一首歌曲也要收费。

当时,赛我网的主要收费包括“移动赛我”“赛我小窝”等增值服务。随着移动梦网的用户越来越少,“移动赛我”带来的利润越来越低,最后赛我网不得不把互联网增值服务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赛我小窝”就是赛我网提供的主要增值服务平台。

赛我小窝与QQ空间、博客类似,都是个人首页性质的社交产品。在赛我小窝中,用户可以使用照片分享、记日记、涂鸦等基本功能,还有大量包括悬浮物、字体、皮肤、家具、挂饰、标签、背景灯等一大堆花样装饰在内的增值服务。只是,除了基本功能以外,增值服务都需要付费购买才能享有,而且赛我网为了“方便”消费者付费,还专门推出了虚拟货币以及虚拟商店。

互联网企业赚钱本无可厚非,因为一个企业的存在本质就是为了赚钱;网站卖付费增值服务也无可厚非,因为不这样做,就很难形成现实效益。但是,像赛我网这样,一个标签要收费、一个字体要收费、上传音乐还要收费的网站,最后就只能招致用户的不满。可以说,收费项目太多,收费策略不好,是赛我网虽然拥有大量粉丝,却无法真正盈利的主要原因。

(2)实名制有欠考虑

实名制是把双刃剑,对于明星来说,通过实名制注册,可以让人知道哪个互联网上的明星确实是现实里的本人;但是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他并不希望将自己的隐私曝光在互联网上。尤其是在“脚印”这个功能推出以后,赛我小窝的主人的日常动态都有了记录,这就将特别重视隐私的一批用户推出了赛我网。

相比较而言,现在新浪微博对于实名制的态度就相当不错。既为实名制提供方便,也不强制施行实名制。在新浪微博上,一个平常人如果不想实名制,可以按照以前互联网上的传统做法,取个虚拟名字,在网上遨游。一个明星或者名人如果想要进行实名制,除了要拥有一定的粉丝,还必须提供有效证件和照片,这样就完美地处理了实名制存在的问题。

(3)项目太多,突出点不明显

本来赛我网的“赛我小窝”就是一个相当成功的虚拟产品,但是赛我网在这里实现盈利后还不满足,还要拓展其余产品——不仅推出了自己的社区,还一度举办了现实的演唱会以及选秀活动,甚至开发出了自己的游戏平台。并且,这一切还都是在三年之内完成的。

试问,一个在三年内就推出如此之多项目的公司,如何能够盈利?

每一个类型的网站,它的用户都有一定的极限,达到那个极限时,即便再进行投入,能够吸引来的用户也有限。这是因为现实世界的限制,现实世界是互联网的基础,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他的特点,这种特色很难改变,因此面对不同特色人群建立起来的网站,其最大用户上限就是全部符合网站特色的人。

当时,在赛我网的一番火热推广中,500万中国青年人已经接近了当时赛我网的上限。此后,赛我网不是采取措施维护客户,而是接连推出付费服务。没有策略的收费,就是驱离自己的用户。而赛我网就是通过这种大规模的收费项目的推出,让潜在的付费用户一个个相继离开的。

(4)选择的基础支柱有问题

赛我网是靠什么火起来的?靠的是粉丝经济。那么,它的粉丝经济的基础是什么?是明星,而且是现实中的韩日明星。“流行风”之所以带一个“风”字,就是因为它有猛烈的时候,也有消退的时候。韩日流行风吹得猛烈,赛我网发展就一路走高;韩日流行风一过,赛我网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做与潮流相关的产品就是如此,吃流行的饭,不流行的时候就只能挨饿。

所以说,赛我网这个以流行为基础的网站,注定了不可能收入稳定,而且在不适应流行环境的情况下,赛我网逐渐失去用户也是早晚的事。

而当初赛我网选择移动梦网这个基础做无线网络,也有欠考虑。虽然有SK公司的技术支持,但随着2G、3G技术以及智能手机的不断出现,加之后来WIFI技术的推广,这个项目逐渐失去活力是迟早的事情,而且当时占营业收入30%~40%的“移动赛我”的消退也是早晚的事。

(5)纯粹复制韩国模式

除了中国以外,赛我网还在其他几个国家进行了推广活动。但是,所有这些推广项目都和中国赛我网一样,最后无疾而终。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具体文化背景,像赛我网这样毫不考虑当地的风俗习惯,就直接把自己的那套东西推广到对方国家,其中会存在很大的风险。每一个国家的互联网发展进度都不一样,而且各国互联网用户之间也存在水平差异。在一个国家实施的很好的策略,在另一个国家可能就只能一败涂地。因此,跨国推广更要注意本土化问题。

从赛我网的失败中可以知道,互联网虚拟增值服务的推出一定要有策略性。同时,一个在互联网公司属于优势的特征,也可能会导致公司的最终失败。 p7ma7mmeSt0gvzC/a6+68ryurWzSxrOU5oykiba1jNp5wt/FHmWhtx/+6x+B/Gm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