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探访百岁夫妻的故乡
——长寿之乡系列之东兴篇

东兴市京族哈节│许立芳摄

电视剧《金婚》讲述的是一对平凡夫妻从青春年少到耄耋之年的婚姻故事,从热恋中的你侬我侬到婚姻中的柴米油盐、锅碗瓢盆,最后步入金婚,两人相濡以沫,不能分离。金婚已属不易,然而在广西东兴市东兴镇巫头村,有一对令人称羡的模范夫妻,他们已经携手走过了七十五个春秋,走过了属于他们的金刚钻石婚。

阮杰忠生于1908年8月,京族人,阮杰忠的妻子吴秀莲小他四岁,如今他们住在江平镇巫头岛。为了见到这对百岁夫妻,我再次踏上了前往东兴的道路,记忆中的东兴少不了蓝天、大海、青山、绿水,东兴所独有的美丽金滩和边关京族风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阮杰忠和吴秀莲夫妇所居住的巫头岛是东兴市的“京族三岛”之一,在古代传说中这三个小岛是三颗镇海明珠。相传很久以前,在北部湾的北端海岸上有座山,叫作白龙岭,岭上住着一只蜈蚣精,每有船只路过,就要吃掉一个人。一天,东兴码头上来了一个乞丐,背着一个几十斤重的大南瓜登上了去北海的船。这艘船慢慢驶出了北仑河,进入了北部湾,快要到蜈蚣精住的洞口时,乞丐叫人煨熟了大南瓜,说是自有用途。船在海上颠簸得越来越剧烈,蜈蚣精从洞里游了出来,扒住船舷,张开了血盆大口,这时乞丐举起那个滚烫的南瓜,用力地朝蜈蚣精的嘴里砸去,蜈蚣精一口吞下了大南瓜,烫得它号啕大叫翻滚起来,船上的人一个个面如白蜡,唯有乞丐安然自得地倚在船舷上,原来这乞丐是神仙所变。

蜈蚣精在海里没有翻腾多久便断作三截:头一截,身一截,尾一截,这三截尸首一齐卷进海浪中变成了三个岛:一个是巫头岛,一个是山心岛,一个是万尾岛,那位神仙就是传说中的镇海大王,京族人在岛上建立了“哈亭”,供奉着镇海大王的神位,每年的八月初十,人们都要祭神“唱哈”,祈祷镇海大王保佑海上渔业丰收。

几经探问,我终于知道了阮杰忠家的大概位置。穿过一条条绿丛掩映的小路,几经周折,我总算找到了阮杰忠与吴秀莲的家。老两口儿住在两间矮矮的红砖瓦房里,屋门前是个沙坪,沙坪被整理得很干净,一条土狗汪汪地叫唤着,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一位老者很快从屋子里走出来,老人满头银发,精神矍铄,可谓人中瑞仙。

听我讲明来意之后,老人就将我请进屋里,跟我讲起了他和吴秀莲的过去。

“年轻的时候是做海为生,要出海捕鱼虾。那时候我们一大网下去,一万几千斤的鱼、虾、蟹啊都有,哎哟,那时候啊辛苦是辛苦,但是开心得很!”老人声音洪亮,耳聪目明,看身架子,年轻时应该是个健壮勤劳的做海人。

阮杰忠的妻子吴秀莲年轻时则是个扒螺、挖沙虫的好手,说到挖沙虫,吴秀莲显得很自豪:“我们巫头村的沙虫很有名气,金黄金黄,又长又大,沙又少,外头的人都很喜欢,听说现在很值钱,我要是还年轻,我也能靠挖沙虫赚钱建新房哩!”吴秀莲所说的沙虫味道十分鲜美,素有“海滩香肠”的美誉,营养、味道以及医药与食疗价值都不亚于其他名贵海产品。

男人出海,女人在家挖沙虫料理家务,这是京族人习以为常的传统,大海犹如一位伟大的母亲,竭尽所能地给予京族人食物与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这里一代代繁衍、生存。

虾灯笼│潘登摄

东兴市红石谷漂流│东兴市委宣传部供

当问到老两口恩爱和长寿的秘诀时,吴秀莲不好意思地笑了:“什么恩爱不恩爱的,马马虎虎过!”一旁的阮杰忠听到这话不高兴了,他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对木屐说:“什么马虎过,我们在一起那都是‘天意中’结成的!你看那就是证据!”

阮杰忠口中的“天意中”并不是现如今的年轻男女们在浓情蜜意中许下的海誓山盟,而是源于京族的传统节日——哈节,阮杰忠和吴秀莲就相识于哈节上。对京族不甚了解的外地人也许没听过哈节,其实这个节日就像是传统的“七夕”一样,是属于京族的情人节。靠海吃海的京族青年男女有着热爱自由、豁达乐观的个性,他们追求爱情的方式也十分独特,每年农历六月中旬,在广西东兴的金滩上,会举办京族最大的节日——哈节。到那时,夏季的金滩上,“哈哥哈妹”会一起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如果其中某一位哈哥相中了某位哈妹,就会与她对歌,并同时慢慢靠近女方,并用脚尖向这位哈妹踢沙,如果哈妹也对这位哈哥有意,那么她也会同样将沙踢回对方。

京族哈节唱哈传授活动│苏凯摄

民族乐器“喃都喝”│许立芳摄

如果哈哥哈妹在沙滩上情投意合,便会回去分别找“蓝梅”(媒人)来,并送去一只彩色的木屐,同时还会各自想好一支情歌,请“蓝梅”代为传唱给对方。在“蓝梅”传递信物时,如果这一对彩色的木屐刚好是一对,那么这对情侣就是“天意中”了,如果木屐不配对,那么就是“天意中”他们命相不合,就是无缘再聚。

因此,就算两人情投意合,但如果没有“天意中”,这份爱情也会无疾而终,这为哈节中的浪漫平添了几分无奈。而阮杰忠和吴秀莲无疑是幸运的一对,在哈节上他们相中了对方,并且他们的木屐刚好是一对,几十年过去了,这对木屐仍然被当作爱情的见证挂在墙上。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是每对情侣所梦寐以求的愿望。想起木心的《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阮杰忠和吴秀莲过的就是这样的慢生活,每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他们缓慢的生活节奏就好像海水拍打着沙滩一般规律自然。

“还‘天意中’!我看你是天天喝酒喝昏了头,一把年纪了当着外人面都不会不好意思!”吴秀莲一边这样说着阮杰忠,一边给我们拿出了小酒杯,斟上了自己酿的土米酒。原来,除了海鲜之外,酒也是家里饭桌上的必备之物。阮杰忠一日两餐都要饮自己酿的土米酒或者蜂蜜酒,每餐半斤酒,且不用下酒菜。

百岁老人餐餐饮酒?看到这里恐怕很多年轻人都自愧不如,饮酒伤身是我们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世界卫生组织曾建议,男性每天摄入纯酒精量不应超过20克,女性每天酒精摄入量15克以下是安全的,但饮酒不可过量。东兴的长寿老人喜欢喝自己酿的土米酒或者蜂蜜酒,其营养价值很高,这些酒没有经过蒸发,其实酒精浓度非常低,就是喝半斤也不会有过多酒精沉淀在人体内脏。

这对百岁夫妻豁达开朗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他们来说,一生中该经历的悲欢离合他们都已经悉数经历过了,除了生死,没有什么是不能逾越的。

通过与阮杰忠夫妇的攀谈得知,东兴自古是一方福寿之地,寿星辈出。

“像我这样的老人,在我们东兴可不少见哩!东兴有句老话‘八十老人不算老,九十老人随便找,百岁老人精神好’!多亏有国家和好心人,我们才能好好地活下去啊!”阮杰忠这样说。

“八十老人不算老,九十老人随便找,百岁老人精神好。”这句在当地流传的顺口溜生动地反映了东兴市长寿老人众多的现象,例如东兴镇松柏村的黄忠信1901年出生,是东兴市最高寿的男寿星;江平镇吒祖村的颜喜才1903年出生,是东兴市最高寿的女寿星;东兴镇中山路上居住的苏月英1905年出生,是仅次于颜喜才的女寿星;1910年出生的施明英住在东兴镇楠木山村,多福多寿的她如今已五世同堂。在东兴,80岁以上老人2567名,占总人口2.19%,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7.2岁。为什么在这个偏僻的临海小城有这么多长寿老人?这些寿星是否有相同的长寿密码?

长寿密码之一:家庭关系

东兴面对大海,背靠大山,大海和山林孕育了东兴人民的广阔胸襟和坚毅自信、豁达大度、热情友好的性格。东兴素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这成为长寿文化的重要内容。现代的东兴人,晚辈忠于国、孝于家,使老人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气和、心宽体健。

在走访过程中,老寿星苏月英一家和谐的家庭关系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月英1905年8月出生在东兴镇的解放路,十多岁嫁到杨家,中年不幸丧夫,她独自一人拉扯大三个孩子,其中艰辛自不必说,好在几个孩子长大后都十分孝顺懂事。苏月英现在与最小的儿子杨子森一家生活在一起,自杨子森与妻子何平结婚以来,婆媳关系一直十分融洽,儿媳像对待自己生母一样对待苏月英。杨子森夫妇的儿子与女儿都先后结婚十年了,但除了出差外,每天的晚餐,他们都会带着孩子回来陪老人家一起同桌吃饭,家里的每个成员都想为老人营造一家和睦生活的氛围。

新一代独弦琴传人│苏凯摄

老人们豁达,善待家人,家庭和睦,幸福美满。老人同家人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尽管有的家庭四世同堂、五世同堂,但老人始终在家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有好媳妇,老人一大福,这其中的真谛,只有置身其中才能真正体会。

长寿密码之二:山水益寿

东兴长寿现象的成因固然是多样的,但毫无疑问其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天人合一、山水益寿是重要原因。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吕余生曾组织课题组对东兴的长寿资源进行考察、调研,认为东兴的生态环境是老人长寿的重要原因。

东兴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海洋气候影响,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常春,气候宜人。东兴市位于十万大山南麓,东南濒临北部湾,林区大气负离子每立方厘米的含量比一般城市高千倍,空气负离子既具有降尘、抑菌、除菌、除臭等净化空气的功能,又具有调节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力的保健医疗作用。

东兴境内主要土壤类型为水利土,地层岩性的多样化富含多种微量元素,适应多种农作物生长,尤其适宜种植稻谷、玉米、小麦和红薯等农作物以及多品种蔬菜和水果,为各种生物和人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丰富自然资源。优良的生物品种、复杂而完整的生态结构和生态功能以及平衡的生态系统,这种良性循环由于东兴人民的精心保护而延续至今。优越的“天”“地”条件,则是为“人”提供了“食”“住”“衣”等生存繁衍的最佳条件,作用到“人”这个万物之灵的身上,反映在“人”的生命上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健康长寿。

东兴市大板瑶族老人│潘应华摄

长寿密码之三:社会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东兴市居民的收入随全市经济的增长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全面实现小康,这为健康长寿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特别是进入现代文明时代的东兴人,传承文明,开拓创新,注重科学养生,有效地把传统养生秘诀与现代生活方式结合起来,达到了相辅相成的目的。

在物资匮乏的过去,东兴人过的是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而如今生活条件逐渐好了起来,老人们的食谱也慢慢丰富了起来,这些老人的日常饮食中不仅有高蛋白的海鲜,还包括鸡鸭类白肉、猪肉等红肉,并且这些肉类常常用的是蒸、煮的烹饪方式。老人们喜欢喝粥,也喜欢吃米粉,这里还有久负盛名的“天下第一粥”和鸡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兴的长寿秘诀,究其根源,是充分发挥、利用有利资源区位优势,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为福寿之乡延年益寿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以长寿养生为代表的和谐文化,促进了东兴各族人民的健康与长寿,区域长寿现象得以长期稳步发展。 rCcKlQl8KhQnSUSWD7Qz5tnTdfoYgN7YK7al1v+UX7RQR72WgpgvzZWBRXMWmij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