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林女士发现丈夫出轨,愤而提出离婚。刚一离婚,男方就迎娶新人。后来,林女士带着4岁的儿子再嫁,再婚后很幸福,儿子也改姓继父的姓宣告与生父家族的决裂。
尘埃落定,似乎难堪的过去已经彻底翻篇了。
然而,并没有。
多年以来,林女士并没有原谅前夫——他儿子的爹,那个才华横溢的画家。
这个爹的确有太多被人诟病的地方。
林女士前夫的出轨对象是她的闺密,林女士对这个闺密信赖如家人,和她谈过很多和丈夫有关的家庭琐事,每每被其细心开导后都心怀感激,还一直张罗着给大龄未婚的闺密介绍男友,却不料遭受丈夫和闺密的双重背叛。这样的伤害,让林女士痛彻心扉。
最让她无法忍受的,是前夫对亲生骨肉的漠视、冷淡。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对儿子不闻不问,甚至,孩子的亲爷爷去世都没有通知孩子。
林女士一说起前夫就脸色大变,愤怒和不齿溢于言表。她的反应是人之常情,无可指责,换成我也会对此耿耿于怀。
在找我咨询的女士中,有很多和林女士一样,她们孩子的爹看起来确实是“渣男”。他们的恶劣行径对家庭、对妻子、对孩子造成了巨大伤害,不配被原谅、被饶恕,应该一辈子被钉在耻辱柱上。
但在这里,我要和大家探讨关于“原谅和饶恕”的话题。
我们且不做“婚姻破裂双方都有责任”的老调重弹,先假设“女方完全无辜、男方要负全责”。我们要谈的是,为什么在“男方全责”的前提下,还要努力去原谅那个似乎罪无可赦的家伙呢?!
只有一个理由,为了孩子。
你一定自认为比那个“渣男”更爱你们的孩子吧?如果你对孩子的爱不能让你迈出原谅和饶恕的这一步,那么,恕我直言,你所自诩的爱里,可能含了不少的杂质。你用你在这段关系中深受其害的感受覆盖了孩子左右为难的感受。
为什么这样说?下面我就细细解释。
继续刚才林女士的故事。今天,她的儿子已经长成20多岁的大小伙子了,留学美国回来后,在学业成绩非常不错的前提下,竟然无法靠自己的能力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为此,林女士忧心忡忡,她总觉得儿子哪里不对劲,但就是找不到原因。
在外人眼里,她儿子天资聪颖,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艺术天赋——不得不承认遗传基因的强大,孩子的生父是个才华横溢的画家——他早早就出国留学,大家对他抱有非常高的期待。然而学成回国后,他的表现却让人心里直犯嘀咕。
这孩子虽然很有才华,却很不自信,看起来家教甚好,但眼神却总是游移飘忽。有两件事可以看出他因为父母的那段破裂关系而留下的后遗症。
第一,在他和女友相处的过程中,本来条件很好的他,在女友面前却表现得懦弱、胆怯,以至于经常被女友毫不客气地当众数落、贬低。亲朋好友见过多次后,不得不告诉了他的母亲。林女士知道后既心酸又不解,她恨铁不成钢地质问儿子:“你也是一米八几的大男人,要什么有什么,谈个恋爱至于那么低声下气吗?”
第二,在亲友聚会的场合,林女士的儿子总表现得自卑、无趣,懵懵懂懂,完全不像一个年轻有为的青年才俊,没有锐气,没有主见,不招人喜欢。
林女士自然能看出儿子在众人面前的窘态,她既恼怒又无奈,可她自己也时不时地当着众人毫无顾忌地嘲笑儿子,在大家惊诧的目光里,自顾自地讲述儿子幼时的糗事,大家哄堂大笑之后,她看见儿子一脸落寞,又会母爱“爆棚”、一个劲儿给他夹菜,嘴里还不停地说:“宝贝,你要多吃点啊!”恨不得喂到他嘴里。
林女士可能没意识到,她对儿子的感情其实很复杂。她超级宠溺这个儿子,但也会时不时地嫌弃他,没来由地羞辱他。她从来没有从外人的视角来审视自己作为母亲的真实样子,她也根本没有意识到,她那么宠爱、呵护的儿子,已经被她“折磨”得失去了自我。看过他们母子互动的人都心知肚明,大家隐隐地同情着她的儿子——这个在母亲的隐形攻击下一脸无奈、有苦说不出的可怜孩子。
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林女士对儿子的感情。
她爱儿子,很爱很爱。她和前夫离婚时儿子才4岁,加上离婚后前夫对儿子的冷漠、无视,她更加想给儿子双倍的爱。
但是,她没有觉察和识别出,对于儿子——这个无论怎么改姓也无法变更血缘关系的前夫和她共同的孩子,她的心里除了浓浓的爱,还有隐隐的怨和恨。这些危险的情绪和她一直不肯原谅前夫有很大关系。
她对前夫出轨闺密的怨恨,很多年没有散去。这些积累压抑的情绪实际上一直在寻找出口。林女士漂亮能干、事业有成,她不愿意不顾身份地发泄这些情绪,一直在克制、隐忍。
但是,连她自己都没想到的是,儿子竟然成了她的秘密攻击对象。
她一直在用自己完全没有察觉的方式贬损、打击自己的儿子——当然,也是前夫的儿子。在这一点上,似乎是“父债子还”的“报应”。
儿子的外形,无论圆圆的脸庞还是胖胖的身材,都太像他亲爹了。看到他,怎能不想到那个伤她很重的男人?她给儿子改了姓,还总想让儿子减肥,似乎是想把儿子从他爹身上遗传下来的基因密码尽可能修改得少一些——这是她未曾觉察的潜意识。
林女士这些复杂的情绪,她的儿子都必须默默承受。
这个孩子太不容易了。小时候,他经历了父母的离婚大战,他的亲生父亲和母亲的闺密再婚后又生了两个孩子,几乎对他彻底放弃。这不仅是对过去夫妻感情的否定和对孩子妈妈的绝情,也是对这个孩子的不认可。这已然对他造成很大的伤害。
最让这个孩子无法表达愤怒的事情,还不是父亲的冷漠和自私,而是母亲爱恨交织的情绪。他对此怎么可能没有愤怒?怎么可能感觉不到母亲无法抑制的隐形攻击?但他还能怎么办?爸爸不要你了,幸亏有妈妈,这么多年含辛茹苦地抚养你,你怎么还好意思抱怨?所以,他只能选择温顺听话,做乖乖男,没有血性和脾气,对母亲百依百顺,对女朋友也言听计从。
其实,对林女士来说,这时候才补上“原谅和饶恕”这一课,已经有点晚了;但是,总比一辈子就这样让儿子在自私冷漠的父亲和余怒未消的母亲中间左右为难强吧?这迟到的一课,和孩子他爹毫无关系,和他当年多么“渣”、多么无情无关,和他现在有无悔意也无关,只和母亲自己以及她所深爱的孩子有关。
原谅和饶恕不仅意味着放弃批判的权利,还意味着对对方糟糕的人性要有悲天悯人的体谅。这一课,并不容易。
不是你没有权利声讨他、批判他,而是,你要主动放弃这个权利,放弃的原因也和他是否悔过无关,而是出于你对于他做出伤害行为时表现出的卑劣和无耻的怜悯。
做出这样决定的关键,不在于对方是否值得原谅,而是,我们要选择更加挑战的解决方式,用饶恕来释放被仇恨捆绑的自己。同时,更要顾及因我们的仇恨之火一直不能熄灭而被炙烤甚至烧伤的孩子。
看起来原谅和饶恕是放过了那些“渣男”,实际上是放过了母亲自己。只有这样,积攒着怒气的妈妈才能治愈自己,消解掉原本那些复杂情感;而曾受困于这些“怨母”情感中的孩子,才能舒展身心,不再被对亲生父亲的恨和潜藏心底的思念揪扯,不再对母亲既感恩又敢怒不敢言。
如果,林女士能把这艰难的一课补上,让儿子可以坦然不愧疚地告诉妈妈:“其实,我还是经常会想起爸爸,我也很自豪自己在某些方面像他。”甚至,如果有机会让儿子和前夫以两个成年男人的方式见个面,告诉他爹:“我很好,希望你也好。我们之间曾经错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但愿今后,虽不见面,但不再有恨。”
这样的结局,一定比现在好。那个时候,这个孩子的生命才会全然绽放。
现实生活中,很多夫妻在婚姻中会发生很严重的冲突,有些时候,丈夫的出轨、家暴、自私冷漠等行为会让妻子受到很深的伤害,造成感情破裂。
有些妻子选择妥协,保全家庭;有些妻子毅然和“渣男”离婚,从此老死不相往来。但问题的关键不是离不离婚,而是如何原谅和饶恕那个伤害你的人。
我和先生是朋友圈里公认的恩爱夫妻,但我必须承认,我在婚姻里也被丈夫伤害过,他对有些事情的处理曾让我很多年不能释怀。我和先生之间的冲突,比起出轨、外遇之类,算是级别小得多的事件,即使是这些事,都会让人耿耿于怀,可想而知,让遭遇重大背叛和伤害的女性主动迈出原谅的第一步,是多么不容易。
我在学习“饶恕的功课”时,了解到这样一个宝贵的信息,那就是——
饶恕是单方面的决定,无须对方的配合,也不需要以对方道歉认错为前提。
最初看到这样的教导时,我心里很不忿,凭什么啊?为什么啊?这不是太便宜那些伤害我们的人了吗?似乎,在对方没有诚心认错和悔过之前,原谅和饶恕是对他们的姑息和放纵。然而,接下来的学习让我明白:饶恕,其实是为了让自己获益,因为只有饶恕才能真正让我们从被对方伤害的噩梦中走出来。
在真实的婚姻中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被亲密爱人伤害的痛,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面对这样的惨痛经历,似乎唯有用同样深切的仇恨或永不原谅来对待,才能平衡自己内心的苦楚。但是,如果我告诉你,你的绝不原谅,永不饶恕,会涉及你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熟,你还会义无反顾地这样做吗?
我特别喜欢这句话: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我用这句话鞭策自己,也用这句话鼓励过很多在糟糕的婚姻关系中苦苦挣扎的姐妹们。
很多时候,一想到自己作为母亲的责任,我们就会愿意挑战自己,去做那些应该做而本不想做的事情,不仅仅是愿意天天不辞辛苦地为孩子做早餐,还包括愿意学习非常考验内心力量的“饶恕的功课”。
饶恕曾经深深地伤害过你的男人,只因为他是孩子的爹,这是身为母亲的女人们本不想做但又应该做的事,说得夸张点,这是我们的责任。
只有出于对孩子深深的爱,才会有决心、有勇气接受这样的挑战。
饶恕的过程不是短时间就可以进行完毕的,需要一步步地慢慢来。
很多女人不愿意承认自己被丈夫的恶劣举动伤害,她们不想显得自己脆弱或对丈夫太在意,因而,对被伤害的情感进行掩盖。要知道,只有正视伤害,才能摆脱伤害。
有位女士是一名企业高管,她的丈夫没有她那么优秀,然而还是有了外遇。夫妻两人很痛快地离了婚。但是,这位女士对这件事的态度,显得过分轻描淡写。她不愿意承认丈夫的做法让她受辱,而是假装不在意,甚至从没有在任何亲人的面前哭泣过。
但是,她表面的大度背后,内心隐藏着深深的痛苦,自我折磨的结果是,两年后乳腺癌不期而至。
所以,不管是否做出离婚的决定,在遭遇丈夫背叛之类的重大伤害后,首先要允许自己愤怒,甚至失态,完全可以用适当的方式向施害者表达愤恨、尽情指责。同时,也要允许自己不必为了顾全形象、面子而克制隐忍,不必压抑着情绪去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完全可以像个凡人一样,在遇到挫折和打击后,披头散发、涕泪横流。释放自己的真情实感,其实就是在疗伤。
对于伤害自己的亲密爱人,有怨、有恨都很正常。曾经的感情越亲密,受伤的感觉越痛彻。
在承认自己被对方伤害之后,要在安全的环境下畅快地表达出对施害者的愤怒甚至仇恨,可以在面对亲人、闺密或心理咨询师时,痛痛快快地把那个家伙狠狠地骂一顿,不必忌讳话语的恶毒,怎么解气怎么来。
在充分并多次的表达后,告诉自己,这些情绪都是正常反应,不是自己小肚鸡肠,没必要遮遮掩掩。同时,也给自己提出要求,在某一个时间段之内,比如三个月、半年,可以肆无忌惮地表达,过了那个时间,就要翻篇儿。因为,没有截止日期的仇恨会让人丧失理智,也是允许对方用另一种方式来继续伤害你。
厘清对前夫的愤怒情绪后,接下来要学习识别你一直不敢承认的、对孩子隐藏的恨意。
很多母亲会因为各种原因恨孩子。比如:孩子身上有不讨人喜欢的前夫的性格遗传;照顾孩子让自己失去了很多机会;孩子的成绩不优秀,对不起自己的辛苦付出;孩子竟然在情感上偏向那个不称职的爹;等等。
可以静下心来,把对孩子的不满甚至恨意都写下来,不仅写出让你怨愤的细节,也要找出你的恨意背后藏着哪些内心的需要。
不要害怕这种挖掘,当你试着去承认、触碰这些一直隐藏很深的恨意时,疏解的机会也在悄悄降临。你会发现,这些负面情绪一方面是无法抑制地恨孩子,另一方面又是对自己居然有这样的恨意而心怀歉疚,这样的折磨足以让人心力交瘁。
在承认被对方伤害,并清理了对前夫的怨恨,识别触碰了对孩子的恨意之后,就到了“饶恕的功课”最关键的阶段——单方面开始饶恕,不再等待对方的忏悔。
很多人无法开始饶恕,就是把对方的忏悔当作了原谅的必要条件,如果对方终生不知悔改,那你就会一生被仇恨捆绑。
当你决定单方面开始饶恕之后,对方就完全丧失了在这件事上的任何影响力,他如何作为,是他的选择——他是自我反省、愧疚忏悔地活着,还是没心没肺、没皮没脸地活着,都和你无关了。在你的生命中,他彻底出局了。
单方面的饶恕可以不期待和解,但是,它会带来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的宁静。恨是很累人的事,没必要再把生命能量耗费在一个不值得的人身上。
一个饶恕和原谅了孩子他爹的母亲,是从伤害事件中彻底走出来的女人,她挣脱了仇恨的绳索,摘掉了“完美母亲”的面具,以无比真实也无比刚强的姿态重新站到了孩子面前,她不会再发动隐形攻击,也更有能力疏导自己的情绪,不遮掩、不逞强,不再被矛盾的情感折磨,也有肚量承载孩子对父亲正常的情感表达。这样成熟的母亲,才会成为孩子的依靠和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