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政变时,康有为恰从天津塘沽南下上海,为英人所救,随后英国派军舰护送其搭乘之船前往香港。而就在香港,康有为犯下了他一生中的一大失误。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1898年10月6日)晚,康有为接受香港最大的英文报纸《德臣报》(China Mail)记者的采访。 在此次访谈中,康有为对慈禧太后大加攻击,称她只是一个妃子,光绪帝已经认识到慈禧太后不是他真正的母亲;又称光绪帝对其如何信任,夸大其本人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最后,康还称光绪帝已给他密诏,让他去英国求救,恢复光绪帝的权力。在采访中,康有为知道他的谈话将会被发表。
尽管康有为自以为是地认为,他在利用媒体向英国政府求救,但似乎没有想到光绪帝还在北京,正在慈禧太后的掌控中。他的这些内容并不属实的谈话,将会对光绪帝非常不利,恰恰向慈禧太后证明了光绪帝仇恨慈禧太后,且不惜于利用英国以能让慈禧太后下台。若想要真帮助光绪帝,康应该在公开的场合赞颂光绪帝对慈禧太后的忠诚,但他却正好是倒过头来走。这是他政治经验幼稚的又一次表现。
次日,即光绪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二日(1898年10月7日),香港《德臣报》刊出了长篇报道,以英文公布了康有为的谈话。九月初一日(10月15日)上海《字林西报周刊》(North China Herald)刊登了这一篇英文报道,并加上了相关的消息。九月初二日(10月16日),上海的《申报》以中文发表了其中的主要内容。尽管《申报》予以声明“以上乃由西报摘译,其中所有干及皇太后之语,概节而不登”,但任何一个人都能看出光绪帝向康有为表白了其对慈禧太后的不满。九月初五日(19日),上海《新闻报》也刊出了康有为谈话的中文稿。九月初七、初八两日(21、22日),天津《国闻报》也简短报道了康有为谈话的内容。 此时,慈禧太后已有废光绪帝之心,刘坤一等大臣为保全光绪帝正尽心竭力。若康有为的谈话内容为慈禧太后所知,将有大不测。
湖广总督张之洞从《新闻报》上看到了康有为的这一谈话,大为震怒。他于九月初十日(10月24日)致电两江总督刘坤一、上海道蔡钧,要求与该报馆及保护该报馆的外国领事“切商”,“嘱其万勿再为传播”。 与此同时,张之洞即与日本驻上海代理总领事小田切万寿之助进行交涉,要求日本政府进行干预。此后,小田切万寿之助来到湖北,据他后来的报告称,他与张之洞有“五次会见”。在会见中,张之洞提到了日方所期盼的中日两国军事合作,条件是将康有为等人逐出日本。
康有为到达日本时,日本的政坛已出现震荡。1898年11月8日(光绪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五日),第一次大隈重信内阁倒台,第二次山县有朋内阁成立。新任外相青木周藏认为,清朝的政治已从政变时的混乱转向稳定,主张与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合作。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康有为并没有见到大隈重信、山县有朋、青木周藏等实任的政府高层人士,与他打交道的是犬养毅、副岛种臣、品川弥二郎等非实任的政治家,经常交往者为日本外务省中下层官员与大陆浪人。康有为行前所设想的“申包胥秦庭七日之哭”,一无施展之机;反随着大隈的下台,由政府接待改为政党接待。日本陆军方面为了介入中国,也要求外务省答应张之洞的条件。
就在张之洞与小田切商议驱逐康有为的同时,清廷也得到了康有为在香港谈话内容的报告。九月十一日(10月25日),署理礼部侍郎、内阁学士准良看到天津《国闻报》转载的康有为谈话,上奏“报馆刊布邪说请饬查办折”。 清廷当日下旨直隶总督裕禄,称:《国闻报》“九月初七日述康逆问答之词,尤为肆逆不法”,“著裕禄派妥员密查明确,设法严禁。此等败类必应拿获惩办,毋得轻纵。” 十月初三日(11月16日),清廷下达了一道交片谕旨,暗令刘学询、庆宽赴日,刺杀康有为等人,此后又有一系列的密令。 日本驻华公使矢野文雄也得到了密报,并向青木外相作了报告。
12月16日(十一月初四日),日本外务省翻译官楢原陈政背着大隈重信一派,以个人身份访问梁启超,劝康、梁等人离开日本。梁启超对此十分不解,表示拒绝。12月20日(十一月初八日),楢原再次访问梁启超,称李鸿章曾与伊藤博文会见时要求驱逐康有为等人,否则会在外交上产生不快,最好在此之前往美国或英国,旅费由其负责。梁启超对此再一次拒绝。此后,楢原还多次给梁启超写信,要求康、梁等人离开日本。
楢原陈政的工作虽被拒绝,但青木周藏外相则通过康、梁的保护人,实行迂回。他将此事委托伊藤博文,伊藤又将此事交给犬养毅,犬养毅对此提出折中方法,即康离境,梁不离境,另送康旅费。犬养让柏原文太郎去说服梁启超,而柏原正是照顾康、梁起居生活的人。 1899年1月19日(十二月初八日),近卫笃麿公爵也出面干预此事。他将梁启超叫到其住处,明确告诉:康有为逗留日本有碍日中两国保持邦交,即使逗留也不易实现他的目的,最好漫游到欧美去。
在此压力下,康有为只能同意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