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论

很长时间以来,戊戌变法的研究,依据着三大史料:其一、康有为的《戊戌奏稿》;其二、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其三、康有为的《我史》,即《康南海自编年谱》。现有的主流看法与结论,很大程度上还是从这三种史料中得出来的,尽管许多研究先进对此有了已经不新的研究成果。

首先发现其中差误的,是台北的黄彰健,他依据1958年北京出版的《戊戌变法档案史料》,发现了康有为在《戊戌奏稿》中作伪。黄彰健当时不能来北京看档,他的贡献很大意义上是提出了假设;而1981年内府抄本《杰士上书汇录》的发现,为他提供了近乎完美的证明。 此时北京的孔祥吉,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研读中,多有贡献,大体完成了对康有为奏折查寻与核对。可以说,康有为在戊戌时期的真奏稿,现在已经有了可靠的本子。

其次是对梁启超《戊戌政变记》的研究,先后有刘凤翰、狭间直树、戚学民等多位研究先进投入工作,也出产一大批有价值的论文。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梁著的版本进行了核对,寻思其写作及改动的原因。通过他们的工作,今天的人们对于梁所称“将真迹放大”一语,有了“不放大”的体会:《戊戌政变记》虽不能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可靠史料,但可测量出梁说与史实之间的差距,由此而证明梁的内心世界及其变化。该书已成了研究梁启超思想的可靠史料。

然而,对于康有为的《我史》,却一直没有进行认真的整理。一方面研究者知道康在其中作伪;另一方面若对此一一进行史实查证,须得下笨功夫,工作量也相当大。比较聪明的办法,是绕开《我史》;等到实在绕不开时,选择《我史》中的个别章句,与已发现的档案、文献进行核对,说一些不那么饱满的话。我进入戊戌变法史的研究后,看见有人是这么做的,于是我也这么做了。

避开与绕行,总不是长久之计,我也想来一个干脆,索性花一点时间来进行整理。然当我真正下水时,才逐步发现水的实际深度,摸到底须先换一口气。于是,在工作中,我不再那么自信,而产生了种种怀疑:其一、这一种史实查证的工作是不可能周全的,做得再好,也只是提供部分的相关史料,许多地方很有可能就是查无实证;其二、这类工作本应是全面的,但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查验完全部史料,由此随时会被新史料和新证明所推翻;其三、现在的研究时尚似不太在乎此类史实重建工作,在我此前的诸多研究先进的著作,都没有人去认真研读,关于戊戌变法流行的言论与结论仍然沿袭着康、梁的旧说,被康、梁牵着鼻子走。在此等风气之下,我再写出这一本繁琐考证的著作,何用之有?更何况其中的许多史实,我也不能予以肯定的证明。

我的这一项工作,就是在这种越来越浓重的自我怀疑的精神状态下,一步步地渐行着。 uDuR6/MAyOq+xYFglKzBSdM6i/k4rlHCgdDSUF2niJX6RekmkO/Rpl+EyCajBZC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