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电视机

一阵倾盆大雨,把学校里的朗朗书声都压下去了。雨过,学校里显得很寂静。这时,忽然一辆摩托车冲进校院,“扑扑”地放着废气,驾车人裹在安全帽、风镜、夹克和西裤里,是个生气蓬勃、横冲直撞的小伙子。厨师老李养的一条黄狗大吃一惊,跟在车后面追赶,跳跃,大声嗥叫。楼上楼下,朝校院这一面的窗子都打开了。仅仅一分钟,这青年和他的车,使学校有了闹市的气氛。

校长看见这辆车,走出来喝问:“你是什么人?下来!下来!”可是人车一直冲到校长面前,这才刹车,除下安全帽和风镜,坐在车上向校长行了个俯身礼。

“你呀!你这孩子,愈大愈没规矩。”校长看清楚是什么人了。

“你要是压死一只蚂蚁,我叫你爸爸打你。”

“没关系,我爸从来不打我。”说这话的时候,已经由车上跳下来,跟在校长后面走进校长室。这是上午发生的事。中午,在餐桌上,校长谈起他的这个“宝贝世侄”:

“他的家境很好,比我们的家境都好,但是不肯读书,能考上大学,全靠运气好。学校里叫他写论文,题目是《电视机对少年人的影响》,先要抽样调查找资料,这个懒鬼,想起我来了,来到这里又是作揖又是鞠躬。真是宝贝!”

“校长答应他了吗?”杨先生问。

“没有。”

“拒绝了吗?”

“也没有。”

“我看,校长可以答应他。”杨先生慢慢地说,“这对咱们的学生有点好处。胡主任和我,都在教学生写论说文,像抽样调查这样的方法,虽然他们还用不着,可是让他们现在知道有这么一种方法也不坏——胡主任的意见怎么样?”

胡主任说:“很好!如果校长同意,你教的两班学生和我教的一班,都可以参加。”

大家都看着校长。校长说:“照你们说,公私两全。我跟他爸爸,二十五年的老朋友了。这孩子真有点好运气!”

饭后,杨老师和胡主任商量了一下,得到三点结论:

一、约校长的“宝贝世侄”来谈谈,看对方需要我们怎样做。

二、调查表由对方印制。

三、把三班学生集合起来,由杨先生讲述填表的用意。

杨先生的讲词,大约如下:

各位同学:你们也许觉得奇怪,为什么发给我们一张表呢?为什么有人有表,有人又没有呢?我们既然不用填表,为什么也要跟填表的人一同听讲呢?

填表是小事,我们的用意,是要借这个机会,谈一谈论说文。

请你们暂时把这张表忘了,把论说文的事情想起来。

不久以前,我看到某一位同学写的文章,他说电视机是一种有害的东西。他举出很多证据,比方说,左面的邻居开电视机,右面的邻居也开电视机,声音很吵,吵得他不能做功课。他举出来的证据,当然也是事实,但是,电视机有好处没有?谁把戏剧送到我们家里?谁能让我们亲眼看见远方发生了跟你我切身有关的事情?这么说,电视机就不能说是完全有害的东西了。

有一位同学,他写文章批评汽车,他说汽车是魔鬼,为什么呢?汽车常常撞死人。他的话也是事实,据台湾交通机关发表的数字,去年一年在车祸里面死的、伤的超过四千人。四千多,这个数目不小,比咱们学校里的人要多两倍。如果有一种野兽、有一种妖怪,把咱们全学校的人统统吃了,社会当然不能容许这怪物存在。可是,如果没有汽车,谁送成千成万的学生上学呢?谁送成千成万的学生回家呢?这里产的笋运到台北,台北的报纸运到这里,都要用土车走一步推一步,多麻烦?我们到野柳去玩,要走几个钟头,多辛苦?这么说,汽车就不只是魔鬼。

再进一步想,如果我们的邻居自爱一点,把电视机的声音开得小一点,我们的房子大一点,墙壁厚一点,我们不是就可以温习功课了吗?如果开车的人小心一点,走路的人规矩一点,一年也就不一定要死伤四千多人,也许只有几十人,几百人。电视机、汽车,有害处也有益处;它的害处小,益处大;它的害处是可以避免的,它的益处,却是别的东西难以代替的。这样的说法,才比较公道。

说到这里,我们又看出抒情文和论说文的一个差别。写抒情文,你可以说电视机是害人精,你可以把汽车写成妖魔,这表示你自己很不喜欢电视机或汽车,你写的是自己的情感,不是对汽车对电视机的价值判断。如果写论说文,你说电视机、汽车是害人精,是妖魔,只提它的害处,不提它的益处,那就是偏见,不公道。写论说文是下判断,判断对与错、是与非,应该公道。当然,公道谈何容易,退一步说,你应该尽可能地祛除偏见,接近公道。

偏见这种东西,可能人人都有,而且很难去掉。最近,有一位思想家去世了,报纸用很大的篇幅登他的言行。据说,他在生前说过这样的话,他说:“如果老百姓跟做官的打官司,我帮老百姓;如果学生跟老师打官司,我帮学生;如果儿子跟父亲打官司,我帮儿子。”我看了这段话,觉得很惊讶:老百姓跟做官的打官司的时候,我们不研究一下老百姓有理没理,就决定帮老百姓吗?儿子跟父亲打官司的时候,我们不研究一下父亲有理没理,就决定他该输吗?认为老百姓都是对的,做官的都是错的,或者认为工人都是对的,资本家都是错的,我们只好说,这是偏见。当然,认为官都是对的,资本家都是对的,也是偏见。偏见,是许多条件慢慢养成的,有偏见的人自己往往觉不出来,他认为他说的是良心话,错不了,可是偏见往往就从所谓良心里跑出来。所以我们说,江山好移,偏见难改。——

(工友送来一杯温开水。杨先生喝了一大口,咂咂舌头说:“这杯开水真好喝呀!”接着他声明:这是抒情文。同学们“吃吃”地笑。杨先生说:“渴者易为饮,人在口渴的时候,觉得开水的滋味特别好:这是论说文。如果我说,在一切饮料中,白开水的滋味最好,这大概就是偏见了。”)

——有一位朋友,对国际交通的情形很熟悉,他说,航空公司训练空中小姐的时候,要那些小姐在飞机上随时与乘客交谈,解除乘客在旅途中的寂寞;但是,航空公司对那些小姐说,不可跟乘客谈艺术,不可谈宗教,不可谈政治,艺术、宗教、政治这三方面,要尽力避免涉及。为什么呢?因为人对艺术、宗教、政治,最容易产生偏见,谈来很不容易融洽。对一个空中小姐而言,她听见乘客争论“李白好还是杜甫好?”她最好沉默。她听见“蒋经国做‘总统’,比蒋中正强多了”,她最好另想一个话题。她听见“天主教应该准许修女结婚”,最好别正面回应。否则,谈下去多半要冗长、紧张、不愉快。由空中小姐所受的训练,我们可以领悟,人的偏见至少有三种,那就是:政治的偏见,艺术的偏见,宗教的偏见。人在这三方面如果有了偏见,可能很固执,很自信,就像他有了真理一样。

我说人的偏见“至少”有三种,是因为人还可能有别的偏见,例如种族的偏见。有些白种人排斥黑人,一看见黑人心里就不舒服。在美国,有一个新闻记者,浑身染黑了,化装成黑人,到南部各州去旅行,亲身体验黑人受歧视的情形,我们看他的报道,觉得某些白人对付黑人的态度和方法,太过分了!可是他们要那样做。在种族的偏见下,纳粹德国屠杀了几百万犹太人。

还有职业上的偏见。走路的人总觉得司机开着车子乱撞,司机总觉得行人不守交通规则。警察认为百姓很难守法,百姓认为警察很难廉洁。在某些人眼里,教书匠都是穷酸,新闻记者都油腔滑调吃十方。十个病人有九个骂护士小姐服务态度不好,而十个护士有九个埋怨病人难侍候。体罚本来不合教育原理,可是大部分教员都希望握有体罚的权力,尽管他不一定行使这权力。批评某一种行业最容易引起反感,即使你的批评很对。从前有一部电影批评理发师,引起很大的风波,现在,我们的电影不避免讽刺任何行业。

(说到这里,后排有几个学生唧唧喳喳谈天,而且有说有笑。杨先生停下来,敲敲桌子,注视着后排说:“我的偏见来了,我认为,在我讲话的时候,你不能在下面谈天。即使我讲得不精彩,你不愿意听,你也只好忍耐。这是我的偏见。”前排的学生都笑起来。)

——我认为,还有,至少还有,地域的偏见。在这地球上,某些欧洲人看不起美洲人;在美国,多少北方人看不起南方人。中国人的地域偏见也很普遍,你们总有机会听人家说,上海人做生意不诚实,广东人喜欢打架。有人说,山东人厉害,山东人追女朋友追不上,他会杀人。也有人说,湖南小姐厉害,湖南小姐爱你,你不爱她,她会自杀。这些话很成问题,可是有很多人相信。“台湾水,向西流,花不香,鸟不鸣,男无义,女无情。”今天我们在台湾,知道这话是假的,可是,如果我们住在新疆,难保不当成真的!

(说到这里,杨先生欲言又止,欲止又言。)对于地域偏见,我个人有亲身体验。抗战的时候,我到四川,四川人说我是下江人,意思是长江下游来的人,他们看不起这种人。我告诉他们,我从黄河下游来,不从长江下游来,可是没有用,你还是下江人。抗战胜利了,我到了南京,南京人跟我叫重庆客,重庆客三个字表示他们用另一种眼光看你。我对他们说,我在重庆的时候,是下江人,为下江人三个字受了不少委屈,现在我来到长江下游,你们待我亲切一点吧。可是没有用,你仍然是重庆客。我先是下江人,后是重庆客,最后来到台湾,变成内地人。将来有一天,我回到中国大陆,我恐怕又成了台湾人。你看哪!这真是一部很好的小说!——

(杨先生的声音,有一点感伤。全场肃然。他拿过茶杯来猛喝。)

——我说了这么多的话,用意只有一点,那就是,人是很容易有偏见的,人对他的偏见,常常坚强地加以护卫。人既然是这样一种动物,那么,我们写论说文的“人”,实在不能不有一种警觉:我不是在写自己的偏见?你们现在也许还不觉得这个问题重要,在你们,重要的问题是作文怎样能得甲上,能得九十分,升学怎样考取理想的学校。这个阶段,很快就会过去,将来你们会发觉,写一篇流畅的文章或者写一篇锋利的文章,都不太难,难的是,你是不是把偏见排除了?胡主任和我,都希望早早把这个观念灌输给你们。

一个人,如果想超过自己的偏见,想纠正自己的偏见,倒也有方法,肚量大一点,知识多一点,正面反面的意见多听一点,都可以减少偏见,克服偏见。现在,政治大学有一个学生,他想写一篇论文,题目是《电视机对少年人的影响》。他恐怕自己有偏见,特地请很多同学合作。他要找很多少年人:住在都市里的,住在乡村里的,还有商人家的,农人家的,军公教之家的,还有本省籍的,外省籍的,还有有钱的,不算有钱的。另外,他也许应该去找不识字的,国校毕业以后没有升学,在什么地方当学徒的。他找各式各样的少年人,听大家的意见,有了这些意见,他就可以避免偏见,或者减少偏见。

拿车祸的问题来说吧,有人研究这个问题,发觉不单是司机的责任,有时候行人也有责任;不但行人有责任,有时候车主也有责任,车辆该修不修,该换的零件没换。不但车主有责任,有时候修路的当局也有责任,该拓宽的地方没拓宽,该装红灯的地方没装,该竖标志牌的地方没竖。有了这些资料,你就不会主张汽车撞死了人司机一律枪毙,或是被汽车撞死,活该。这一步捜集资料的功夫,你们现在做不到,也不需要,不过,你们这时候应该听说有人在这样做,应该知道值得这样做……

(说完,胡主任上去说明填表应该注意的事项,就解散了。)

调查表收齐以后,胡主任和杨先生选拔几个学生组织了一个小组,来整理其中的材料,工作分配的情形是:

金善葆——电视机的诱惑力。

吴强——电视机的坏处。

古仁风——电视机的好处。

龚玫——对电视节目的希望。

材料整理出来以后,原表给了校长的“宝贝世侄”。胡主任和杨先生,则指导自己的学生,写成一篇文章。他们把文章交给《电视杂志》发表,发表以后,每人赠送一本杂志,以增加兴趣,唤起注意。

那篇文章共分四段,全文是:

电视机的诱惑力

在我们的学校里,许多同学在接受调查时表示,当电视机进家的那天,他非常兴奋。他说,这是一件大事,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家中没有买电视机以前,这些孩子们对收看电视节目一直心向往之。一个学生说,当初他们家中没有电视机,邻家有。每天晚上,邻家的电视机一响,他的小妹妹就跑过去了,很晚才回来,回来以后指手画脚地说个不停,把她由电视机里看来的东西讲给哥哥姊姊听。一个学生说:有一段日子,他每天吃过晚饭,就搬椅子坐在大院里,手里捧着书本,看上去像是温习功课,其实是远远看邻家客厅的电视画面。

电视机买来的时候又怎样呢?一个学生,放学回家,一步跨进房门,家里的人指着墙角说:“喂!你看,这是什么东西!”他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去,一个发亮的东西,原来是电视机!他站在那里发呆,说不出话来,全家的人都哈哈大笑。又有一个学生,回家以后,发现家里有了一台电视机,高兴得直跳,当时饭已摆在桌上,爸爸教大家先吃饭,他用五分钟的时间就把饭吃完了,跑去拨弄那个可以映现画面的机器。

“你希望有一台电视机吗?”百分之百希望有一台。由这些学生的笔下,我们能够看出电视机对孩子们的诱惑力非常强烈,很多家长撙节费用买电视机,为了使孩子们快乐。在一条巷子里,大部分人家有了电视机以后,就会对没有电视机的人家产生无形的压力,而这种压力首先由孩子们身上反应出来,透过孩子,影响父母。

电视机的好处

这些学生,提到电视机对社会的功用,大有“电视机的好处说不完”之势。“这东西的面貌很呆板,可是肚子里的节目真活泼。”“从前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今天是观众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它(指电视机)忽然是个丑角,忽然是一位教师;一会儿变成饱经世故的老江湖,一会儿又成了天真无邪的天使。真有趣!”“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引号里面的话,全是从他们的调查表上摘来的。

有些学生,论事能从大处落墨,他们说:“电视机普及以后,台湾不再单调枯寂了。”“一个家庭,一旦有了一台电视机,全家都会更快乐。”有些学生则从小处表现精细的观察力;例如:“牙牙学语的小妹妹,也跟着电视机学唱歌,看了她的神态,全家都笑出眼泪来。”例如:“邻居有一个女孩,天天在马路上玩,这样下去准会变成野孩子,可是后来她待在家里不出来了,因为家里买了电视机。”

每一类节目,都可以在这里看出效用来。有人从这里知道国内外大事(百分之二十),有人从这里得到许多课外知识,“以免将来到社会上去太幼稚”(百分之五)。有人从这里接触了许多文艺著作(百分之二十),有人从这里学英语(百分之五),有人从这里学台湾话语(百分之十),有人从这里得到作文的和写周记的材料(百分之五),有人从这里学会做菜(百分之一)。

有些“好处”令人匪夷所思,一个学生说,他演算一道数学题,怎么也解不开,听见电视机里唱“问你为什么掉眼泪”,马上灵感涌现,援笔立就。

有一个学生说,电视机培养了他的幽默感,因为他从电视机里听到很多笑话。他把自己最欣赏的一个笑话写在调查表上,那个笑话说:甲对乙说:“我们家乡冷得很,晚上打开电灯,电灯不亮,因为电流被冻住了。”乙说:“再冷一点,把太阳光也冻住,岂不是晚上可以不开灯了吗?”

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能如此方便,给你如此多的知识和娱乐,而你只要花这么少的钱?——一个学生如是说。

电视机的坏处

百分之三十左右的人,认为看电视足以妨碍功课。

“看电视太费时间了,看上了瘾,什么也不想做。那些戏剧都是一天天连下去的,每次一小时。我打开电视机的时候,心里想不过只看一个小时罢了!谁知道,一个小时完了,还有下一小时,还有明天……功课自然大受影响。”——一个学生这样写道。

“……爸爸发现我们看电视的时间太多,就限制开机的自由,非做完了功课不准看。可是,在做功课的时候,心里总是说不出的难受,一直想打开电视机看看,一直希望爸爸出门,我们好偷看。”—一个学生这样写。

百分之六,认为电视机破坏了家庭的和平与宁静。

“弟弟妹妹喜欢看的节目,我都不爱看,我爱看的,他们又不欣赏。每天晚上,他们把持电视机,喊‘少数服从多数!’我气极了,有时也来一次霸道独裁,也许会打起来。妈妈常说:‘你们非把电视机打成两半不可!明天我把电视机卖掉。’妈妈屡次这么说,可是到底没有做。”—又有一个学生这样写。

这些孩子们最痛心疾首的,是噪音问题(占百分之六十)。学校里面,功课要紧,回家以后,有很多作业要做,然而,东家的电视机响起来了,西邻的电视机也响起来了,对面百货店不但开了电视机,还对准别人的大门装扩音喇叭。谁也不肯把声音捻小,在音浪的冲击下,要做功课的人头晕了。这种无情的干扰,有时来自家庭以内。有一个学生说,他的叔叔喜欢听歌仔戏,他每天在歌仔戏台底下做功课,一听见电视机响,就心惊肉跳。有的学生必须用棉花塞住耳朵才能读书,有的学生在做完功课以后,噪音还不容他安睡。有些孩子曾经放下功课,跑到邻家去要求减小电视机的音量,这种要求不但未受重视,反而引起邻人的抗议。

孩子们对节目有一套意见。百分之四的人认为有些节目是“下流的、有害的”。他们有人在电视节目中学会骂人,有的人被连续剧中的人物引起犯规越矩的崇拜。他们说,电视机里有许多“粗野横蛮之事”。百分之十左右的人攻击流行歌曲,有的说,这种歌“听得多了,就变成歌舞女郎。”有的说:“听见了我爱我的妹妹呀,心里慌。”家长对电视机的态度:百分之十五左右的人明白指出,他们的家长喜欢看电视,却不喜欢孩子看电视。有一个学生,在年纪幼小的时候见了电视机就害怕,那个怪物居然会说话!现在,她长大了,轮到她的母亲怕电视机了,还有一个学生说,他家中没有电视机,他父亲不肯买,母亲也说:“电视机会把孩子教坏了。”因为“里面有很多怪事怪话”。他家买音响,由父母替孩子选CD片。

对电视的期望

调查表在家长的协助下填写,很多项目反映了家长的意见。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认为,电视节目的水准还可以提高,尤其是艺术水准和道德水准。百分之三十几的人指出,电视台太多了,大家互相竞争,施出许多怪招,欲罢不能,节目对社会有利有害也就顾不得了。这些人希望电视台能减少。

你希望增加哪一类节目?这一项多半空着没填,大概电视台这么多,各台充分发展自己的特色,节目已是应有尽有,看不出空隙。

有人希望电视机的体积缩小,小到可以装在书包里随身携带,有人希望能开辟“课外补习”一类节目。

家长们虽然对电视节目不满意,但是仍有百分之六十四的人,希望子女能进电视公司服务,只有百分之三的人表示另有更好的选择。

最后,杨书质先生在课堂上如此指导学生:

我们评论一件事,得具备相关的知识。你如果要谈电视的问题,至少得掌握上面这些资料。你既然知道电视的吸引力,电视的好处,电视的坏处,一般人对电视的期望,还愁没有文章可做吗?通常我们写不出文章,是因为对问题了解太少,知识不够。

看了上面的资料,我们知道电视对大众、尤其是对孩子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电视有这样那样的好处,也有这样那样的坏处,好处坏处都能吸引大众。学坏容易学好难,有人说过,世人最喜欢三样东西:一是不道德的,一是不合法的,还有一样是“教人发胖的”。因此有心人对电视对社会的负面影响特别敏感,特别忧虑。

电视的出现和它的发展都是不能阻挡的,不买电视机,或者禁止孩子看电视,或者整个村庄整个社区没有电视机,都没有代表性,都不能解决问题。电视节目的坏处,有些是可以躲避的,有些是可以忍受的,有些可以用它的好处抵消。最重要的是电视节目的改进,使它的好处愈来愈多,坏处愈来愈少,它以好处吸引大众,不以坏处吸引大众。它应该改进,也能够改进。

以上面的资料为基础,作指引,我们的文章大概可以写成这个样子。这是作文的另一种方法,也是文章的另一种模式。古人说“文无定法”,论说文还可以有许多种写法,大家别心急,慢慢来。 YSZH9S7ma9lwCl5LGMYAhNZY7xHOeMBQoyff1VFmy/HjZIFAORyjSgrnJvTHm9x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