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想让孩子少生病、不生病,抓住两个要点

《医学三字经》里有一章讲的是小儿疾病,原文如下:

小儿病,多伤寒。稚阳体,邪易干。凡发热,太阳观。热未已,变多端。太阳外,仔细看。遵法治,危而安。若吐泻,求太阴。吐泻甚,变风淫。慢脾说,即此寻。阴阳证,二太擒。千古秘,理蕴深。即痘疹,此传心。惟同志,度金针。

请大家特别注意里面的一句话——“阴阳证,二太擒。”其中,“阳”指的是“足太阳膀胱经”,“阴”指的是“足太阴脾经”。

《医学三字经》的作者陈修园认为,孩子在患外感的时候,只要抓住足太阳膀胱经的问题就可以了;对于小儿的内伤证,只要抓住足太阴脾经的问题就行。

按照我的理解,内伤证指的就是脾胃虚弱,脾气不足。因此,上面这句话就可以理解为: 只要学会调理外感和脾胃不足,孩子的身体基本就不会出问题了。

我认为, 想要防治孩子的外感,家长还要养好孩子的肺。 空气中的病菌,会通过孩子的呼吸,和肺频繁接触,外邪 (病毒、细菌) 往往都是通过肺部入侵全身,从而使孩子患上外感。

一般情况下,人体内部的器官是能够与外界侵入身体的外邪和谐共处的,不会轻易受到感染——因为人体内有正气。体内正气充足,身体的防御系统就能正常运行。但如果有什么情况导致身体的防御系统运行失常,无法抵御外邪了,孩子就会生病。

在什么情况下,孩子身体的防御系统会不正常呢?脾胃不足的时候。

如果您问脾胃不足和外感,哪个对身体的影响比较大,我一定会说,脾胃不足对身体的影响更大。

脾胃不足代表脾胃的营养吸收不正常,使脾胃不能提供源源不断的正气来帮助防御系统抵御外邪。因此,调理身体的根本就在于调理脾胃,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脾胃健康。

在古代,孩子的脾胃出现问题,通常是因为他们长时间吃不饱饭,脾胃被饿伤了。而到了现在,我们的孩子出现脾胃不足的症状,百分之九十多都是由于好吃的吃多了,把胃给撑坏了。

人体的脾胃运化功能在一定时间内是有限的,尤其是小朋友的脏腑娇嫩,他们的脾胃运化功能比起成年人更有不足。

如果强行给孩子脾胃塞太多消化吸收不了的东西,脾胃就会出现问题——积食。

家长一定要记住,积食是影响孩子脾胃健康的主要问题,大多数孩子脾胃不足,都是由积食引起的。 1h79Iq2VdOJyDvQ/4GjFuX3Lvxl+YyXLfqNjvN9UO15UYwgu6/WUyW76dtjhZX1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