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

积食的孩子嘴巴有味儿、肚子疼怎么办

(1)孩子嘴巴有味儿、肚子疼、舌苔很厚、舌上有红点,可能是积食导致脾胃受伤了

我们来看下面两个小朋友的舌象图。

家长描述 ▼

女儿今年6岁。嘴里老是很臭,经常肚子疼。

罗博士解析 ▼

舌苔厚腻 积食

舌头上有小红点 积滞化热

家长描述 ▼

孩子6岁。有口气,胃口不好。有时候会肚子痛,痛时面色发青,按他的肚子感觉较硬。

罗博士解析 ▼

舌头中部舌苔厚 有积食

口气 胃气上逆

肚子痛 脾胃受伤了

肚子硬 有积滞

面色发青 气血不通畅

这两个孩子的舌象有共同点:

第一,舌头上的舌苔都很厚。

家长要记住,孩子舌头中间部位舌苔厚这种舌象,就是体内有积食的体现。积食的孩子,一开始可能只是舌头中部舌苔有一点点厚,但是随着积食的程度变严重,舌苔就会越变越厚。

第二,舌头上都有小红点。

孩子长期积食,食物在体内堆积影响了气的运行,就会造成积滞化热;体内有热证,就会在舌头上表现出来,比如出现很多明显的小红点。

孩子嘴里有味儿,是由于他们的胃气上逆,把脾胃中消化食物的酸腐之气带到了嘴里。

另外,孩子有时候肚子疼,可能是因为他的脾 (或者胃) 受伤了——由于积食,食物吃下去以后堵在了脾胃那儿无法被消化,给脾胃造成了不适,身体就会有所反应,这是有形的积食导致的。

积食导致脾胃受伤以后,这个受伤的状态不会因为食物被消化吸收甚至代谢出体外了,就立刻好转起来。中医认为这种情况是无形的积食,在这种状态下,孩子哪怕每天只喝粥,也还是会出现胃胀、肚子疼等情况。

有时候孩子肚子疼,您按着他的肚子会有较硬的手感,这就是由于身体里有积滞——还没被消化完全的食物。孩子肚子疼的时候,甚至会疼到面色发青,这是因为他体内的气血不通畅。

中医常把痛证和面色发青联系在一起,因为体内气血不通畅,孩子的肚子就会感觉特别疼,疼痛会使身体一直处于一种特别紧张的状态,这时候孩子的面色就会发青。

(2)孩子吃了东西觉得肚子胀,可能是积食

家长描述 ▼

孩子经常腹胀,有口臭。

罗博士解析 ▼

经常腹胀 运化无力(虚)、有积滞(实)

口臭 胃气上逆

根据家长的描述,这个小朋友经常腹胀。腹胀说明什么?腹胀一般是因为脾运化无力,这是虚证;还有实证——胃里面有积滞,堵的东西排不出去了。

因此虚实都会导致腹胀,而且虚实有可能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脾虚,脾无力运化,导致有积滞,产生腹胀。口臭就说明脾胃里面堵了,胃气上逆,所以小朋友口臭了,就说明他的脾胃一定运化不良,还有可能积食。

再看这个小朋友的舌象,舌头中间的舌苔很厚,说明有积食。而且他舌头中间有一点儿发黄,说明刚刚开始化热。这时要给他消积食,一般用焦三仙加炒鸡内金,同时配合捏积,然后再一点点补脾。

(3)用食疗的方法兼顾消积食和补脾

有的家长问我,到底怎么消积食和补脾呢?其实,您可以先给孩子消2天积食,再吃几天补脾消积米补脾;看他的舌苔又有点儿变黄了,再给他消2天积食,然后再吃补脾消积米……这样配合起来补脾。这叫“攻补兼施”,就是一边清,一边补,两者配合,慢慢补正。

有时候同一个方子里面,也会有消积食和补脾的。一开始消积食的比例多,补脾少,孩子服用1周以后,可逐渐把消积食的比例减小,把补脾的比例增加,最终逐渐变成全是补脾的。在用这些食疗方的时候,家长要注意分寸斟酌。但是这个用法,跟吃2天消积食的,1周补脾的,再吃2天消积食的,1周补脾的是一样的,都是要拿捏好两者的关系——看到舌苔薄了就补脾;看到舌苔变厚,就消消积食再补脾。如果这个时候家长能再配合小儿推拿,会对孩子的身体特别有好处。

消积饮

配方: 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和焦神曲)、炒鸡内金各6克(这是6岁孩子的用量,年龄小的孩子酌情递减,如3岁的孩子每味药各用3克)。

做法: 倒入2杯水,开锅后小火煮20分钟。

用法: 每天饭后半小时喝,一般1天喝3次,每次煮够孩子当天喝的量就行。

叮嘱: 孩子积食的症状消失就不用再喝了。

孩子舌苔由白变黄,代表着体内积滞逐渐要化热了;这个时候,我们要一点一点给孩子清热。清热的时候,消积饮里稍微配一点儿蒲公英就可以了。

(4)揉板门穴可调理积食导致的腹胀

揉板门穴可有效调理孩子的脾胃,缓解孩子因积食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问题;还可改善孩子的胃口,促进营养吸收。

在治疗具体疾病的推拿手法中,泻法,力度要重一些,速度要快一些;补法,力度要轻一些,速度适中。揉板门是泻法,所以力度要稍重一些,以孩子不疼为准。

揉板门穴

定位: 手掌拇指下大鱼际平面的中下三分之一处,有筋状物的地方。

手法: 家长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掌,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端按揉,感觉以酸胀为宜。但孩子不会形容这种感觉,所以建议家长先在自己手上试一试,再以稍轻一点儿的力度给孩子按揉,以孩子不疼为准。

时间: 以孩子体质强弱中等、积食程度中等为例,3岁的孩子揉10分钟,3~7岁的孩子揉15分钟,7岁以上的孩子揉20分钟,最多不能超过半个小时。

延伸阅读:如何食用补脾消积米

从本质上来讲补脾消积米就是一些五谷杂粮的集合,里面不仅有大米、糯米、怀山药、薏苡仁、芡实、莲子肉这些具有补脾作用的食材,还有能够消积的炒大枣、焦山楂、炒麦芽和炒鸡内金。这些食物品从某种程度上具有调整脾胃的功能,家长可以自己购买相应的材料在家自制。虽然补脾消积米的效果很好,但是我不建议家长给8个月以下的孩子食用,8个月以下的孩子用小儿按摩的方法调理就可以了。

而8个月到2岁的孩子,他们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健全,如果要给他食用补脾消积米,我建议用补脾消积米熬粥。开锅后再煮20分钟左右,让孩子只喝米汤,不吃米粒,这样既可以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又不会增加孩子脾胃的负担。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不到1岁,那么取6~8克补脾消积米熬粥,给孩子喝米汤;如果年龄在1岁以上,可以先用8克补脾消积米熬粥,给孩子食用2~3天,如果孩子的脾胃能接受,家长可以再酌情增加用量,用10~15克的补脾消积米熬粥,倒出米汤给孩子喝。

2~3岁的孩子此时虽然可以接受辅食,但是他们的脾胃功能依旧没有那么强健,所以吃补脾消积米的时候要讲究方法,要尽量做成糊糊给他们食用。家长在做补脾消积米的时候,要多加点儿水,多熬一会儿,然后多搅拌,让补脾消积米变软,呈糊状,这样给孩子吃是最适合的。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的饮食结构和消化吸收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如果孩子快到3岁了,平时也吃杂粮或者杂粮粥磨成的糊,那么他就可以吃补脾消积米熬的粥。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将补脾消积米熬成糊。这是我的建议,您可以灵活掌握。

这个年龄段孩子食用补脾消积米,我的建议是必须从少量起用。比如每天只服用一餐带有补脾消积米的主食,这餐先用6克补脾消积米,剩余的粮食用大米,给孩子试着食用2~3天,看看孩子的脾胃能否接受;如果可以,再改用8克,看看能否适应;2~3天后,再增加食用量……依此递增。最后可以增加到这样的比例:一整天里,孩子只有一顿饭加补脾消积米,而这顿饭食用的主食中一半是大米,一半是补脾消积米。

我见到有的家长心急,一次就给几个月大的孩子吃30克补脾消积米,这种服用方法是不对的。

3岁以上的孩子,脾胃开始能够接纳五谷杂粮,所以此时不必再将补脾消积米做成糊糊,可以给他吃米粒了。实际上,3岁以上的孩子才是真正需要服用补脾消积米的对象,因为此时孩子吃的东西比较杂而且多,所以积食和脾虚的情况也会多。但是,在吃法上依旧要保持循序渐进的做法,就是每天只食用一餐带有补脾消积米的主食,这一餐里,先试着给孩子食用8克补脾消积米,其余的粮食用大米;2~3天后,如果孩子适应了,再增加到10克……依此类推。最后增加到这样的比例:一整天里,孩子只有一顿饭加补脾消积米,而这顿饭食用的主食中,一半是大米,一半是补脾消积米。

此时,如果家长再配合以小儿捏积,则效果更佳。

补脾消积米里面补脾的食材比较多,能够消食导滞的食材是辅助的,所以补脾消积米的主要作用是健脾消积。孩子舌苔厚腻,有积食,同时又脾胃虚弱的时候,就可以食用。等孩子舌苔薄了,脾胃功能也基本恢复正常了,就不要再每天食用了,偶尔食用几次就可以。

家长要注意的是,有些孩子体内有热,如果用补脾消积米给他滋补,则会引起他身体的抗拒,出现呕逆等情况。这种内热的外在表现,就是舌质发红。如果您发现孩子有这种情况,就要谨慎对待,不要给他服用补脾消积米,最好先给孩子清掉体内的热。 jxaLqmGTEUyN2k6BvCmHhiMa2AAdTJ0a4cj3OpKxogVAXi94NwbJyXd+sXs8fGU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