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吴太伯世家第一

【题解】

《吴太伯世家》记载了吴国从开国祖先吴太伯远避荆蛮至吴王夫差亡国,长达一千二百年的兴亡史。文章明晰而又完整的介绍了吴国由弱而强、又由盛而衰的发展历程,再现了吴楚、吴越以及吴与中原诸侯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反映了吴国内部统治阶级之间的王室斗争和君臣之间的龃龉。

【原文】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 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 ,文身断发 ,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勾吴 。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仲雍卒,子季简立。季简卒,子叔达立。叔达卒,子周章立。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虚 ,是为虞仲,列为诸侯。

周章卒,子熊遂立。熊遂卒,子柯相立。柯相卒,子强鸠夷立。强鸠夷卒,子余桥疑吾立。余桥疑吾卒,子柯卢立。柯卢卒,子周繇立。周繇卒,子屈羽立。屈羽卒,子夷吾立。夷吾卒,子禽处立。禽处卒,子转立。转卒,子颇高立。颇高卒,子句卑立。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公,以开晋伐虢也。句卑卒,子去齐立。去齐卒,子寿梦立。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

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十二世而晋灭中国之虞。中国之虞灭二世,而夷蛮 之吴兴。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

【注释】

①圣:道德智慧臻于极致的人。②荆蛮:古代中原人对楚越或南人的称呼,泛指南方的蛮夷之地。③文身断发:当时古代吴越地区少数民族的习惯。④句(gōu)吴:“句”是南方的发语词。亦作“攻吴”、“工吴”。⑤夏虚:夏朝都城的旧址,在今山西平陆北。虚,同“墟”。⑥蛮夷: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译文】

吴太伯和太伯的弟弟仲雍,都是周太王的儿子,即王季历的哥哥。季历十分贤能,又有一个具有圣德品质的儿子昌,太王打算立季历为太子,以便日后把政权传给孙子昌。太伯、仲雍两兄弟听到这个消息后就离开故国逃奔到荆蛮地区去了。他们随着当地蛮人的风俗都在自己身上刺满花纹,割断头发,用来向世人表示自己不能再回到华夏地区继承王位,借此把太子之位避让给季历。季历后来果然继位,这就是王季,而他的儿子昌就是周文王。太伯两兄弟逃到荆蛮以后,就把自己的部落叫做句吴。荆蛮地区的人们都认为他很有节义,前来归附他们的有一千多家,大家都一致拥立吴太伯为他们的领袖。

太伯死后,因为没有儿子,他的弟弟仲雍便继位,就是吴仲雍。仲雍死后,他的儿子季简继位。季简死后,他的儿子叔达继位。叔达死后,他的儿子周章继位。这时周武王已经战胜商纣建立了周王朝。他寻找太伯、仲雍的后人,找到了周章。这时周章已经做了吴国国君,所以武王就正式封他为吴君。而且又把周章的弟弟虞仲封在周都北边的夏都故址,这就是虞仲,一起被列为诸侯。

周章死后,他的儿子熊遂继位。熊遂死后,他的儿子柯相继位。柯相死后,他的儿子强鸠夷继位。强鸠夷死后,他的儿子余桥疑吾继位。余桥疑吾死后,他的儿子柯卢继位。柯卢死后,他的儿子周繇继位。周繇死后,他的儿子屈羽继位。屈羽死后,他的儿子夷吾继位。夷吾死后,他的儿子禽处继位。禽处死后,他的儿子转继位。转死后,他的儿子颇高继位。颇高死后,他的儿子句卑继位。这时晋献公已经灭掉了周都北面的虞公,为的是拓展晋国疆土、征伐虢国。句卑死后,他的儿子去齐继位。去齐死后,他的儿子寿梦继位。寿梦即位以后,吴国开始日益强盛,并自称为王。

从太伯创立吴国开始,传到第五代的时候武王战胜殷商,建立周朝,吴太伯的后代们被封在两个地方:其中一个是虞国,在中原地区;另一个是吴国,在夷蛮地区。到第十二代的时候晋国把中原地区的虞国灭掉了。中原地区的虞国被灭掉两代之后,蛮夷地区的吴国兴盛起来。合计从太伯到寿梦总共传了十九代。

【原文】

王寿梦二年,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将子反而奔晋,自晋使吴,教吴用兵乘车,令其子为吴行人,吴于是始通 于中国。吴伐楚。十六年,楚共王伐吴,至衡山。

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眛,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 行事当国。

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 ,让位季札。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 ,谁敢干 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秋,吴伐楚,楚败我师。四年,晋平公初立。

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

王余祭三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之县,以为奉邑 ,以女妻之,富于在齐。

【注释】

①通:往来交接。②摄:代理,代行职权。③除丧:由着丧服变着吉服或由着重丧服改着轻丧服。④义嗣:理所当然的继承者。⑤干:触犯,冒犯,冲犯。⑥奉邑:采邑,领地。奉,同“俸”,俸禄。

【译文】

王寿梦即位的第二年,楚国流亡在外的大夫申公巫臣,因为与将军子反结怨,而逃奔到了晋国。后来他又以晋国使者的名义出使吴国,教给吴国用兵之术和车战之法,并让他的儿子做了吴国的行人之官,从此吴国便开始与中原各国交往。在这一年,吴国派兵征伐楚国。寿梦十六年,楚共王派兵征伐吴国,一直打到了衡山。

二十五年,吴王寿梦去世。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诸樊,次子叫余祭,三子叫余眛,四子叫季札。季札十分贤能,因此寿梦生前打算让他继位,但是季札坚决推让不肯继位,于是只好仍然立长子诸樊为继承人,开始总管国中各种事务,代理执掌国政。

诸樊元年,诸樊为父服丧期满以后,打算把君位让给季札。季札谢绝说:“曹宣公死后,当时诸侯各国和曹国的人们都认为新立的曹君不够仁义,想要改立子臧为曹君,子臧不受而且离开了曹国,目的就是保全曹君继续在位执掌国家政权。于是有德行的人都赞扬子臧是个能够遵守节义的人。您作为长子,本来就是理所应当的继位人,有谁敢反对您呢?让我当国君,并不是我的节操所能允许的。即使我没有大的出息,但还是愿意学习子臧那样的义举。”吴国的人们坚持要季札继承王位,结果他抛弃了领土爵禄,当起了平民百姓,至此吴人才放弃拥立他的想法。同年秋天,吴国征伐楚国,结果被楚国打败。四年,晋平公刚刚开始继位。

十三年,吴王诸樊逝世。他临终前留下遗命,把君位传给弟弟余祭,是想按照次序以兄传弟,最后一定直到把国君之位传到季札,来实现先王寿梦的遗愿。同时他们兄弟几个都十分嘉许季札的德操义举,也都愿意把国君之位让给弟弟,这样国君之位就可以渐渐传到季札身上。当时季札被封在延陵,因此被当时人称为延陵季子。

余祭三年,齐国的宰相庆封因为获罪而从齐国逃到吴国来。吴王余祭把朱方县赏赐给他用来作为领地,并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庆封,使得庆封比在齐国当宰相时还要富。

【原文】

四年,吴使季札聘 于鲁,请观周乐。为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歌《郑》。曰:“其细已甚,民不堪也,是其先亡乎?”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乎?国未可量也。”歌《豳》。曰:“美哉,荡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歌《魏》。曰:“美哉,沨沨 乎,大而宽,俭而易,行以德辅,此则盟主也。”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风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 自郐以下,无讥焉。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也。”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诎,近而不偪 ,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厎 ,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见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犹有感。”见舞《大武》,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护》者,曰:“圣人之弘也,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见舞《大夏》,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及之?”见舞《招箾》,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焘 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无以加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观。”

【注释】

①聘:此指出使,访问。古代指代表国家访问友邦。②沨沨(fēng):形容乐声婉转悠扬。③偪:逼迫,威胁。④厎(dǐ):止,到。⑤焘(dào):覆盖。

【译文】

余祭四年,吴王派遣季札出使鲁国,季札到鲁国后,请求欣赏一下保存在鲁国的周天子的礼乐。鲁国乐工便为他演唱了《周南》和《召南》的诗章,季札听后说:“多美啊!从这些乐章中听出了周朝的教化已经开始奠定基础了,只是还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然而其中显示了百姓辛劳却无怨言的情绪。”接着乐工又为他演唱了《邶风》、《鄘风》和《卫风》的诗章,季札说:“不但美,还很深沉,即使情绪忧伤而精神却不显困顿颓废。我听说卫康叔、卫武公的品德就是这样的,这大概唱的就是《卫风》里的诗歌吧?”而后乐工又为他演唱了《王风》,季札说:“太美了!表达的内容虽有忧患之思却不会令人产生恐惧之感,那么这大概是周朝东迁以后的诗歌吧?”当乐工为他演唱到《郑风》时,季札说:“歌声极其细繁,表明郑国政令苛刻烦琐,人民已经难以忍受,恐怕他要率先灭亡呀!”接下来演唱的是《齐风》,季札说:“真美,曲调深远宏大,真是大国风范啊。象征着东海,这应该是姜太公的风范吧,可以看出齐国前途无量呀!”继而又演唱了《豳风》,季札说:“好美啊,曲调坦荡壮阔,象征着民情欢快但不张扬,这应该是周公东征时的诗歌吧?”随后又为他演唱《秦风》,季札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夏声吧。大凡夏声能够演奏到如此程度,将来其国也必会日益强大,可以达到极点,这大概就是周室旧地的乐章吧。”等唱到《魏风》时,季札说:“也很美啊!婉转悠扬,弘阔而又宽和,简约而又平易,要是能够以此教化于民,并以德政辅佐,就能成为天下的盟主。”又唱到《唐风》时,季札说:“思虑真是深远悠长啊,这大概是陶唐氏的流风遗韵吧?否则,又怎会如此地忧思深远呢?如果不是美德之人的后代,谁又能达到这种水平!”当《陈风》演唱完后,季札说:“国家没有圣贤明君,又怎能长久下去呢?”乐工们再演唱《郐风》以下的乐章,季札没有发表评论。当演唱到《小雅》时,季札说:“更美妙了,虽然心存愁思,但没有叛离之意;虽然满腹怨言,却都隐忍于胸中,这大概是周室衰微时的乐章了?但先王遗民之情还是可以感受到的。”《大雅》过后,季札说:“多么宏伟啊!曲调宽阔和谐,表面上旋律曲折优美,但其中的基调却刚直有力,这应该代表的是周文王的德行吧?”接下来乐工们为他演唱了《颂》,季札说:“这是音乐的极致呀!刚直却不显倨傲,委婉却不显靡弱,紧密却不显急促,舒缓悠远但不是散漫游离,变化无穷但不是淫靡无度,反复回转但不让人厌烦,暗含哀思但不显愁苦,充满欢乐但不觉放纵,运用广泛却不匮乏,寓意宽广却不显扬,施及恩惠但无浪费之意,求取财物但无贪婪之心,暂时静止却并非中断,长久流畅却并非泛滥。五声和谐,八音协调,有节奏,规则,这些都是盛德品质的人共同具有的。”季札欣赏完乐工们表演的《象箾》和《南籥》舞蹈后,说“很美,但也有遗憾之处。”又欣赏了《大武》舞后,说:“也很美,周朝兴盛的时候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当季札欣赏过《韶护》舞表演后,说:“它象征着圣人的弘德,但还是感到有些不够,可见做圣人真是不容易。”等《大夏》舞过后,季札说:“太美了,勤劳并且有益于民,但却不以德自居,如果不是大禹还有谁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呢!”最后他观赏完《招箾》舞后,说:“品德之高达到了顶峰,太伟大了,如同上天一样无所不包,如同大地一样无所不载,即使极好的德行,也不会再超过它了。观赏就到此为止吧,即使还有其他的音乐,我也不敢请求再看了。”

【原文】

去鲁,遂使齐。说晏平仲曰:“子速纳 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难。

去齐,使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不然,郑国将败。”

去郑,适卫。说蘧瑗、史狗、史、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

自卫如晋,将舍于宿,闻钟声,曰:“异哉!吾闻之,辩而不德,必加于戮。夫子获罪于君以在此,惧犹不足,而又可以畔 乎?夫子之在此,犹燕之巢于幕也。君在殡而可以乐乎?”遂去之。文子闻之,终身不听琴瑟。

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 于三家乎!”将去,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难。”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七年,楚公子围弑 其王夹敖而代立,是为灵王。

十年,楚灵王会诸侯而以伐吴之朱方,以诛齐庆封。吴亦攻楚,取三邑而去。

十一年,楚伐吴,至雩娄。

十二年,楚复来伐,次 于乾谿,楚师败走。

十七年,王余祭卒,弟余眛立。

王余眛二年,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代立焉。

四年,王余眛卒,欲授弟季札。季札让,逃去。于是吴人曰:“先王有命,兄卒弟代立,必致季子。季子今逃位,则王余眛后立。今卒,其子当代。”乃立王余眛之子僚为王。

【注释】

①纳:缴付。这里指交出,交回。②畔:即“般”,古字通用。③萃:聚集,集中。④弑:封建时代称臣杀君、子杀父母。⑤次:旅行所居止之处所。

【译文】

季札离开鲁国,又出使到了齐国。他劝告晏平仲说:“你赶快把封地和政权交还给国君吧。没有了封地,不参与国政,你才能免于灾难。你们齐国的政权将要另有归属;在没有完成归属转变之前,齐国的动乱是不会止息的。”于是,晏婴通过陈桓子把自己政权和封地交还给了国君,所以后来才避免了栾、高二氏作乱时的灾难。

季札离开齐国,又出使到了郑国。见到了子产,如同老朋友相逢。他对子产说:“郑国的执政者太荒淫骄横,将会有灾难降临,郑国的政权一定会落到你的身上。你执政后,要小心谨慎的遵循礼制,善待国民。否则,郑国就会败亡!”

季札离开郑国以后,往卫国去。他十分欣赏蘧瑗、史狗、史、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说:“卫国有很多君子,国家是不会有祸患的。”

季札从卫国去往晋国,准备在戚地住宿,听到了鼓钟乐声,说:“奇怪!我听说,有才能而没有德行的人大多都会遭遇祸患,乃至招来杀身之祸。孙文子会得罪国君就在于此,心怀畏惧还怕来不及,怎么还能这般玩乐呢?此时的孙文子,就如同燕子把巢穴建在帷幕上一样,处境十分危险。更何况老国君尚在棺中停殡,没有下葬,怎么能够作乐呢?”于是便离开了戚地。孙文子听说季札的这段话后,从此终身不再听音乐了。

季札去往晋国,十分欣赏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说:“未来晋国的政权恐怕要落到这三家之手吧。”将要离开时,他对叔向说:“你要自勉呀!晋国国君荒淫骄纵,而手下良臣颇多,并且大夫都很富有,以后的政权恐怕要落在那三家的手中。你为人刚直,一定要想办法使自己避开这场祸患啊!”

季札刚开始出访时,曾经北行到过徐国。徐国国君十分喜欢季札的宝剑,但是没好意思开口说。季札心里明白徐君的意思,但因为还要到中原地区的诸侯国访问,不能不佩剑,所以当时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君。当出使归国时又经过徐国,但徐国国君已经去世,于是季札便解下他的宝剑,把它挂在了徐君墓旁的树上,然后才离开。他的随从说:“徐国国君已经死了,还要把宝剑留下送给谁呢?”季子说:“并不是这样。当初我内心已经答应送给他了,现在怎么能够因为他死了就违背我的本意呢!”

吴王余祭七年,楚国的公子围杀死了楚王夹敖而自立为王,这就是楚灵王。

余祭十年,楚灵王召集各诸侯会盟而来征伐吴国朱方,借口是为了诛杀齐国的庆封。这一年,吴国也出兵攻打了楚国,夺取楚国的三座城邑之后撤退了。

余祭十一年,楚国出兵攻伐吴国,打到了雩娄。

余祭十二年,楚国再次出兵来攻伐吴国,在乾溪驻军,结果被吴国军队打败而逃走。

十七年,国君余祭去世,他的弟弟余眛继位。

吴王余眛二年,楚国的公子弃疾杀死了他的国君楚灵王,自立为楚王。

四年,国君余眛去世,临死前他想要把君位传给弟弟季札。季札拒绝,逃离吴国。于是吴国人说:“先王曾有遗命,哥哥死后由弟弟继位,一定要把君位传到季子。可是季子逃离拒绝继位,而吴王余眛是兄弟中最后一个被立为国君的。如今他死了,应该由他的儿子继任。”于是便立余眛的儿子僚为吴王。

【原文】

王僚二年,公子光伐楚,败而亡王舟。光惧,袭楚,复得王舟而还。

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公子光客 之。公子光者,王诸樊之子也。常以为吾父兄弟四人,当传至季子。季子即不受国,光父先立。即不传季子,光当立。阴纳贤士,欲以袭王僚。

八年,吴使公子光伐楚,败楚师,迎楚故太子建母于居巢以归。因北伐,败陈、蔡之师。

九年,公子光伐楚,拔 居巢、钟离。初,楚边邑卑梁氏之处女与吴边邑之女争桑,二女家怒相灭,两国边邑长闻之,怒而相攻,灭吴之边邑。吴王怒,故遂伐楚,取两都而去。

伍子胥之初奔吴,说吴王僚以伐楚之利。公子光曰:“胥之父兄为戮于楚,欲自报其仇耳。未见其利。”于是伍员知光有他志 ,乃求勇士专诸,见之光。光喜,乃客伍子胥。子胥退而耕于野,以待专诸之事。

【注释】

①客:以宾客之礼相待。②拔:夺取军事上的据点。③他志:指欲政变夺国。

【译文】

吴王僚二年,公子光率兵征伐楚国,结果战败,而且还丢掉了吴国先王的坐船。光因怕获罪所以十分恐惧,便率领剩下的军队偷袭楚军,又把先王的坐船夺回后才回师。

僚五年,楚国的逃亡之臣伍子胥投奔到吴国,公子光以宾客之礼盛情款待他。公子光是王诸樊的儿子。他一直认为,父亲兄弟四人,应该按照顺序将王位传到季子。既然季子不肯接受国君之位,而且光的父亲又是先当国君的。现在既然没有传给季子,应该由光继位。因此他暗中招贤纳士,想要找机会打败吴王僚,继承王位。

僚八年,吴王僚派遣公子光攻伐楚国,打败楚国军队,并把原楚太子建的母亲从居巢接回到吴国。接着借势北进,又打败了陈、蔡两国的军队。

僚九年,公子光再度攻伐楚国,夺取了居巢、钟离二城。战争的原因是楚国边境卑梁氏的一位少女与吴国边境的一个女子因为采摘桑叶而起争执,进而引起两个家族相互厮杀。两国边邑长官听说这件事情后也相互攻伐,致使吴国边邑被楚国占领。吴王知道后十分生气,因此派兵攻伐楚国,夺取了居巢、钟离二城。

伍子胥刚刚逃奔到吴国的时候,向吴王僚陈说攻伐楚国的有利之处。公子光说:“子胥的父亲和哥哥都是被楚王杀害的,他想借着吴兵攻伐楚国,为的是报私仇,这对吴国不见得有什么好处。”伍子胥这才明白公子光有别的企图,于是找到一位名叫专诸的勇士介绍给公子光。公子光很高兴,才以宾客之礼来款待伍子胥。伍子胥却退居郊野以耕作度日,来等待专诸的行动。

【原文】

十二年冬,楚平王卒。

十三年春,吴欲因楚丧而伐之,使公子盖余、烛庸以兵围楚之六、灊。使季札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兵后,吴兵不得还。于是吴公子光曰:“此时不可失也。”告专诸曰:“不索何获 !我真王嗣 ,当立,吾欲求之。季子虽至,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公子将兵攻楚,楚绝其路。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 之臣,是无奈我何。”光曰:“我身,子之身也。”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 ,而谒王僚饮。王僚使兵陈于道,自王宫至光之家,门阶户席,皆王僚之亲也,人夹持铍 。公子光详 为足疾,入于窟室,使专诸置匕首于炙鱼之中以进食。手匕首刺王僚,铍交于匈,遂弑王僚。公子光竟代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乃以专诸子为卿。

季子至,曰:“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乃吾君也。吾敢谁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乱,立者从之,先人之道也。”复命,哭僚墓,复位而待。吴公子烛庸、盖余二人将兵遇围于楚者,闻公子光弑王僚自立,乃以其兵降楚,楚封之于舒。

【注释】

①不索何获:不劳动(探索)哪儿来的收获。这里指不动手争取怎么能够得到王位。②王嗣:王位继承者。③骨鲠(ɡěng):本义是指鱼骨头。用来比喻正直、刚健之人。④窟室:指暗室;地下室。后借指畅饮欢娱之所。⑤铍(pī):剑的一种,形如刀而两边有刃。⑥详(yáng):古同“佯”,假装。

【译文】

僚十二年冬,楚平王去世。

僚十三年春,吴王僚想趁着楚国国丧的机会攻伐楚国,于是派公子盖余和烛庸率兵包围了楚国的六、灊二邑。并且派季札访问晋国,来观察其他各诸侯国的反应。不料楚国却出兵切断了吴军的后路,使吴军无法回国。这时吴公子光说:“这是个好机会,不能失去。”于是便对专诸说:“不劳动哪里来的收获!我是真正的王位继任人,应当立为君王,现在我想得到这个王位。即使季子回来,也不会反对我的。”专诸说:“杀死吴王僚的时机现在已经成熟了,国内只有他的老母幼子,他的两个弟弟率领部队攻伐楚国,正被楚国切断了后路。目前吴国正被楚国围陷,并且国内虚空没有忠诚支持吴王僚的大臣,他们对我们是没有办法的。”公子光说:“我的身体就是您的身体,我们福祸与共。”于是四月丙子日这一天,公子光命令全副武装的士兵埋伏在暗室当中,再去请吴王僚前来宴饮。僚派兵列在道路两旁,从王宫一直到公子光的家里,大门、台阶、屋门、坐席旁,都是僚的亲兵,每人都手执利剑。公子光假装脚疼,走进暗室,他让专诸把匕首藏在烤好的鱼腹中,佯装上菜。专诸在将鱼送到僚面前时,抓出匕首刺向僚,左右卫士也都同时用利剑刺入了专诸胸膛,可是吴王僚还是被杀死了。公子光于是自立为吴王,这就是吴王阖庐。阖庐便封专诸的儿子为士卿。

季札回国后说:“只要先王的祭祀不至于废止,国家的百姓不至于没有国君,社稷之神能够得到祭奉,那他就是我的国君。我能责怨谁呢?只能是哀悼死者,事奉生者,来顺应天命了。祸乱不是我制造的,谁成为新的国君就听命于谁吧,这也是先人所遵循的常法呀。”于是季札就到王僚的墓前报告自己出使的情况,哭祭后又回到朝中自己的位置等待新君的任命。吴国公子盖余和烛庸两个人本来是领兵作战被包围在楚国,听说了公子光杀死哥哥王僚自立为王的消息后,便率领军队向楚国投降了,被楚王封在舒地。

【原文】

王阖闾元年,举伍子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楚诛伯州犁,其孙伯嚭亡奔吴,吴以为大夫。

三年,吴王阖闾与子胥、伯嚭将兵伐楚,拔舒,杀吴亡将二公子。光谋欲入郢,将军孙武曰:“民劳,未可,待之。”

四年,伐楚,取六与灊。

五年,伐越,败之。

六年,楚使子常、囊瓦伐吴。迎而击之,大败楚军于豫章,取楚之居巢而还。

九年,吴王阖闾请 伍子胥、孙武曰:“始子之言郢未可入,今果如何?”二子对曰:“楚将子常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必得唐、蔡乃可。”阖闾从之,悉 兴师,与唐、蔡西伐楚,至于汉水。楚亦发兵拒吴,夹水陈 。吴王阖闾弟夫槩欲战,阖闾弗许。夫槩曰:“王已属臣兵,兵以利为上,尚何待焉?”遂以其部五千人袭冒楚,楚兵大败,走。于是吴王遂纵兵追之。比至郢,五战,楚五败。楚昭王亡出郢,奔郧。郧公弟欲弑昭王,昭王与郧公奔随。而吴兵遂入郢。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尸以报父仇。

十年春,越闻吴王之在郢,国空,乃伐吴。吴使别兵击越。楚告急秦,秦遣兵救楚击吴,吴师败。阖闾弟夫槩见秦越交败吴,吴王留楚不去,夫槩亡归吴而自立为吴王。阖闾闻之,乃引兵归,攻夫槩。夫槩败奔楚。楚昭王乃得以九月复入郢,而封夫槩于堂溪,为堂溪氏。

十一年,吴王使太子夫差伐楚,取番。楚恐而去郢徙鄀。

十五年,孔子相鲁。

十九年夏,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之槜李。越使死士挑战,三行造 吴师,呼,自刭。吴师观之,越因伐吴,败之姑苏,伤吴王阖闾指,军却七里。吴王病伤而死。阖闾使立太子夫差,谓曰:“尔而忘勾践杀汝父乎?”对曰:“不敢!”三年,乃报越。

【注释】

①请:请示,恭敬的询问。②悉:全。③阵:列阵。④造:至,到达。

【译文】

吴王阖闾元年,任命伍子胥为行人之官并让他参与商议国家大事。这时楚王杀死了伯州犁,他的孙子伯嚭也逃奔到了吴国,吴王封他为大夫。

阖闾三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伯嚭率领军队攻伐楚国,夺取了舒邑,杀死了投降楚国的吴国的两个公子盖余、烛庸。阖闾想趁势攻入楚国首都郢,将军孙武说:“此时军民征战十分劳苦,不能再继续打下去,还是应该等待时机。”

阖闾四年,吴国再次攻伐楚国,夺取了六和与灊两座城邑。

阖闾五年,吴国征伐越国,把越国打败。

阖闾六年,楚国派遣子常、囊瓦攻伐吴国。吴国出兵迎击,在豫章大败楚国军队,又攻取了楚国的居巢。

阖闾九年,吴王阖闾问伍子胥和孙武说:“当初你们说还不到攻打郢都的时候,现在时机怎么样?”二人对吴王阖闾说:“楚国大将子常为人贪婪,唐、蔡两国都十分怨恨他。大王如果一定要大举出兵攻伐楚国,就必须联合唐、蔡两国才能取得胜利。”阖闾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出动了国内的全部军队与唐、蔡两国一起攻伐楚国,到了汉水边上。楚国也出兵来抵抗吴国,两国隔着汉水列阵。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槩想发动进攻,阖闾不许。夫槩说:“大王已经把军队交给我统帅,作战就要抓住有利时机,现在还等待什么呢?”便率领他的军队五千人突然对楚军发起冲锋,楚军大败,逃走了。于是吴王阖闾纵兵追赶楚军。直到郢都,双方共有五次交战,楚兵五次全败了。楚昭王逃离郢都,逃奔了郧县。郧公的弟弟想弑杀楚昭王,昭王又与郧公逃奔到了随国。吴兵于是攻入郢都,伍子胥、伯嚭从墓中把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加以鞭打,以报杀父之仇。

阖闾十年春,越王听说吴王率兵驻扎在郢都,吴国内空虚,便趁机出兵攻伐吴国。吴国另外派军队抗击越军。楚国向秦国告急求取援助,秦国派兵救援楚国攻打吴国,吴国军队大败。阖闾的弟弟夫槩看到秦越两国同时打败吴国,吴王又驻留在楚国不回,便逃回吴国,自立为王。阖闾听说后,才带领军队回来,攻打夫槩。夫槩被打败而逃奔到楚国,这样楚昭王才得以在九月又回到了郢都,并把夫槩封在堂溪,就是堂溪氏。

阖闾十一年,吴王又命太子夫差带兵攻伐楚国,夺取了番邑。楚王十分恐惧,因而把国都从郢迁到了鄀。

阖闾十五年,孔子担任鲁国相事。

阖闾十九年夏,吴国出兵征伐越国,越王勾践带兵在檇李迎击吴军。越国派遣敢死队挑战,他们排成三行走到吴军阵前,高声呼喊着,而后自杀身亡。吴国军队只顾着观看越兵这种怪异的现象了,因此放松了警惕,越兵便趁机猛烈攻伐吴兵,在檇李大破吴军。吴王阖闾的脚趾被击伤,军队退却七里。吴王因为伤重而去世了。阖闾临终前,让太子夫差站在自己跟前,对他说:“你能忘记勾践杀你父亲的大仇吗?”夫差答道:“不能忘!”到了第三年,吴王夫差才报了越国的杀父之仇。

【原文】

王夫差元年,以大夫伯嚭为太宰。习战射,常以报越为志。

二年,吴王悉精兵以伐越,败之夫椒,报姑苏也。越王勾践乃以甲兵 五千人栖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而行成,请委 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昔有过氏杀斟灌以伐斟寻,灭夏后帝相。帝相之妃后缗方娠,逃于有仍而生少康。少康为有仍牧正。有过又欲杀少康,少康奔有虞。有虞思夏德,于是妻之以二女而邑之于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后遂收夏众,抚其官职。使人诱之,遂灭有过氏,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今吴不如有过之强,而勾践大于少康。今不因此而灭之,又将宽之,不亦难乎!且勾践为人能辛苦,今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听太宰嚭,卒许越平,与盟而罢兵去。

七年,吴王夫差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子胥谏曰:“越王勾践食不重味,衣不重采 ,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其众。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越在腹心疾而王不先,而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遂北伐齐,败齐师于艾陵。至缯,召鲁哀公而征百牢 。季康子使子贡以周礼说太宰嚭,乃得止。因留略地于齐、鲁之南。

九年,为驺伐鲁,至与鲁盟乃去。

十年,因伐齐而归。

十一年,复北伐齐。

越王勾践率其众以朝吴,厚献遗之,吴王喜。唯子胥惧,曰:“是弃吴也。”谏曰:“越在腹心,今得志于齐,犹石田,无所用。且《盘庚之诰》有‘颠越勿遗,商之以兴’。”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属其子于齐鲍氏,还报吴王。吴王闻之,大怒,赐子胥属镂之剑以死。将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抉 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

【注释】

①甲兵:兵士或军队。②委:是说把国家的统治权交给别人。③有田一成,有众一旅:方十里为成,五百人为旅。④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吃饭不要两样菜肴,穿衣不穿色彩鲜艳的衣服。形容饮食节俭,衣着朴素,不求华丽。⑤牢:古代称作祭品的牲畜。⑥抉(jué):剔出,挖出。

【译文】

吴王夫差元年,任命大夫伯嚭为太宰。让军队加强军事训练,常常以向越国报仇为目标。

夫差二年,吴王率领国内全部精兵去攻伐越国,在夫椒把越军打败,报了吴军姑苏战败之仇。越王勾践只得带着五千士兵躲在会稽山,派大夫文种通过吴国太宰伯嚭求和,请求将越国的政权交给吴国,自己也甘愿作吴王的奴隶。吴王想要答应,伍子胥劝谏说:“从前有过氏杀死了斟灌氏,又征伐斟寻氏,连夏后帝相也灭掉了。帝相的妻子后缗正怀有身孕,逃到了有仍国生下少康。少康后来担任有仍国的牧正之官。有过氏又想杀死少康,少康逃奔到虞国。有虞氏怀念夏的恩德,于是便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少康为妻,并把他封到纶邑。当时少康封地只有方圆数十里,手下士兵也不过百余人。后来就以此地聚集夏的遗民,整修了夏的典章制度。派人诱惑有过氏,最后终于消灭了有过氏,恢复了夏禹时的业绩,祭祀时以夏的祖先配享上天,夏过去的遗失全都收复。现今的吴国不如当年的有过氏强大,而勾践的实力却远远大于当年的少康。现在如果不借这个机会灭掉越国,反而还宽恕赦免他,将来再想灭掉不是很困难么!况且勾践的为人,能够吃苦耐劳,现在不除掉他,将来一定会后悔的。”吴王夫差没有接纳伍子胥的意见,而是依从了太宰嚭的谏言,最终答应了越国的求和,并且与越国订立盟约后撤兵离去了。

夫差七年,吴王夫差听说齐景公死后,齐国的大臣们相互争权,新立的君主幼小无势,便举兵攻伐齐国。伍子胥劝谏说:“越王勾践吃饭不设两样以上的菜肴,穿衣不用两种以上的颜色,吊唁死者,慰问病困,他是想借此拉拢民众,将来征伐吴国报仇啊。这个人不除,一定是吴国的祸患。现在越国就犹如我们的心腹大患,大王您不先除掉他,反而要致力于攻打齐国,这样岂不是很荒谬么!”吴王不肯听从他的谏言,便向北攻伐齐国,在艾陵大败齐兵。到达缯邑,召见鲁哀公并向鲁国索要牛羊猪祭品一百套。季康子派子贡列举周礼来劝说太宰嚭,这件事情才得以制止。吴王则趁势留下来略取齐、鲁两国南部边境的土地。

夫差九年,借口援助驺国而去征伐鲁国,直到后来与鲁国定立了盟约才离去。

夫差十年,吴国又趁势攻伐齐国。

夫差十一年,吴国再次向北攻伐齐国。

越王勾践率领越国群臣来朝拜吴王,给吴王献上丰厚礼品,吴王十分高兴。只有伍子胥心里恐惧,说:“这是背叛吴国的征兆啊。”因此劝谏吴王,说:“越国近在腹心之地,如今我国虽然对齐国已经达到目的,就像得到一块满是石子的水田,没有用处。况且《盘庚之诰》说,‘乱妄之人不要遗留,只有消灭干净,商朝才能兴盛。”吴王不肯采纳,命令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将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大夫鲍氏,而后只身回来禀报吴王出使过程。吴王听说这件事,非常生气,赐给伍子胥一把属镂之剑让他自杀。伍子胥临死之前说:“我死后在我的坟墓前种上梓树,使它长成之后可以做成棺材。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放在吴国都城东门的上面,让他来看着越国是怎样灭掉吴国的。”

【原文】

齐鲍氏弑齐悼公。吴王闻之,哭于军门外三日,乃从海上攻齐。齐人败吴,吴王乃引兵归。

十三年,吴召鲁、卫之君会于橐皋。

十四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欲霸中国以全周室。六月丙子,越王勾践伐吴。乙酉,越五千人与吴战。丙戌,虏吴太子友。丁亥,入吴。吴人告败于王夫差,夫差恶其闻也。或泄 其语,吴王怒,斩七人于幕下。七月辛丑,吴王与晋定公争长。吴王曰:“于周室我为长。”晋定公曰:“于姬姓我为伯。”赵鞅怒,将伐吴,乃长晋定公。

吴王已盟,与晋别,欲伐宋。太宰嚭曰:“可胜而不能居也。”乃引兵归国。国亡太子,内空,王居外久,士皆罢敝 ,于是乃使厚币 以与越平。

十五年,齐田常杀简公。

十八年,越益强。越王勾践率兵复伐败吴师于笠泽。楚灭陈。

二十年,越王勾践复伐吴。

二十一年,遂围吴。

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败吴。越王勾践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予百家居之。吴王曰:“孤老矣,不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遂自刭死。越王灭吴,诛太宰嚭,以为不忠,而归。

【注释】

①泄:泄露。②罢敝:疲劳困敝。③厚币:丰厚的礼物。

【译文】

齐国的鲍氏杀死了齐悼公。吴王夫差得知这个消息后,在军门外哭悼了三天,而后便从海路出兵攻打齐国,结果被齐国人打败,夫差只得带兵回国。

夫差十三年,吴王召集鲁、卫两国国君在橐皋会盟。

夫差十四年春,吴王北上,与诸侯在黄池会盟,他想在这次会议上称霸中原,来保全周王室。六月丙子日,越王勾践攻伐吴国。乙酉日,越国出动了五千人与吴军开战。丙戌日,俘获了吴国的太子友。丁亥日,越军攻进了吴国的首都。吴人把战败的消息报告给了吴王夫差,夫差不愿让会盟的其他诸侯国知道这个消息。可是偏偏有人把消息泄露了出去,吴王大怒,在军营帐幕前斩杀了七个知情者。七月辛丑日,吴王与晋定公争当诸侯的盟主。吴王说:“在周室宗族中,我的祖先辈分最大。”晋定公说:“在姬姓各国中,只有我晋国当过霸主。”晋国大夫赵鞅大怒,想攻伐吴国,这才奉晋定公为盟主。

吴王与诸侯会盟结束后,与晋定公辞别了,想要攻伐宋国。太宰嚭说:“即使可以战胜宋国,但不能长期占有它。”吴王这才带领军队回国。吴国没有了太子,内部虚空,且吴王长时间居住在外,士卒们都疲惫不堪,于是吴王便派使者带着丰厚的礼品来向越国求和。

夫差十五年,齐国大夫田常杀死了齐简公。

夫差十八年,越国国势更加强大。越王勾践又率领军队征伐吴国,大败吴军于笠泽。同时,楚国灭掉了陈国。

夫差二十年,越王勾践再次起兵征伐吴国。

夫差二十一年,越兵便包围了吴国都城。

夫差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国打败吴国。越王勾践想把吴王夫差迁到甬东居住,并赐予他百户人家。吴王说:“我老了,已经无法侍奉君王了。我十分后悔当初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劝说,结果让自己沦落到这种地步。”说完,就自杀而死。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并诛杀了太宰嚭,认为他不是忠臣,而后带兵胜利回国。

【原文】

太史公曰:孔子言“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余读《春秋》古文,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勾吴兄弟也。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 博物 君子也!

【注释】

①闳览:指见闻、阅览广博。②博物:知道许多事物。

【译文】

太史公说:孔子认为“吴太伯的品德可以说是最高尚最美好的了,他三次把君位让给别人,百姓都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言辞来称赞他。”我读了《春秋》古文,才明白中原地区的虞国和荆蛮一带的吴国是兄弟之邦啊。延陵季子的仁爱之心,能一生无止境地仰慕德义,能从微小的事情中看出未来的清平与混乱。啊,这又是多么有学问、有见识的君子啊!

【解读】

吴国地处东南沿海,距离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很遥远,且建国初期阶段各方面还比较落后。可是司马迁却把吴国置于诸侯国之首,列为“世家第一”,其原因有二:一是吴国立国甚早,在先周太王时代就已经建国;二是吴国有礼让之风,从开国君主太伯到后来的季札都是如此。同时,这也与“本纪”开头第一篇歌颂尧舜禹禅让、“列传”部分第一篇的歌颂伯夷是彼此呼应的。

司马迁用“皮里阳秋”的史笔,寓论断于叙事之中,赞颂了吴太伯、季札二人不慕权力避位让国的高风亮节,以借此表达他的一种“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但这也是对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势喋血残杀的一种嘲讽和反驳。例如公子光收买武士诛杀吴王僚,夫槩归吴自立为王,这些都揭露和鞭挞了吴国王族成员之间同室操戈以谋王位的残忍行径。司马迁歌颂太伯、虞仲、季札的礼让是明线,而写公子光、夫槩的王位之争则是客观的叙述,不流露作者的评价,以暗线的形式出现。明暗两线交织在一起,使读者更能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吴国的历史。

另外,司马迁从历史现实的真实出发,塑造了几个栩栩如生,性格丰富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不是平面的概念演绎,而是有血有肉,瑕瑜互见的多重性格立体组合。例如公子光,司马迁一方面写出了他的深沉干练、胸怀大志以及为人精明:他善于择人,擢用了孙武、伍子胥这样的贤臣良将;他用人不疑,信任尊重敌国的亡臣如伍子胥、伯嚭等人;同时另一方面又写出了他的阴鸷残忍,为了夺取王位不惜牺牲专诸去杀死自己的骨肉弟兄。又如夫差的形象,一方面写出他誓报国仇家恨的执著精神和西破强楚、南降於越、北威齐晋、称霸中原的巨大功绩,另一方面又写出他好大喜功、拒谏饰非、暴戾寡恩的怪僻个性。还有越王勾践、忠臣伍子胥等,这些都是司马迁刻画得很成功的艺术形象。 FNSNRa3/5w7a7xBXIjnEn5AlHGm280v/pJLBanLYp3nl+sBYbxo+KlXJqPEeBC7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