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范雎相秦

【题解】

范雎早年家境贫寒,后随魏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为须贾所诬,遂历经磨难辗转入秦。公元前266年,范雎出任秦相,辅佐秦昭王。他上承秦孝公、商鞅变法图强之志,下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野心,是秦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也是我国古代在政治、外交等方面极有建树的政治家、谋略家。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曾高度评价范雎对秦国的建树和贡献:“昭王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原文】

初,魏人范雎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齐襄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及牛、酒。须贾以为睢以国事阴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魏齐怒,笞击范雎,折胁,折齿。睢佯死,卷以箦 ,置厕中,使客醉者更溺之,以惩后,令无妄言者。范雎谓守者曰:“能出我,我必有厚谢。”守都请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遂操 范雎亡匿,更姓名曰张禄。

【注释】

①箦:竹编床席子。②操:谋划,操劳。

【译文】

起初,魏国人范雎随从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他能言善辩,私下赠给他金子及酒食。须贾以为范雎把魏国的秘密告诉了齐国,回国后便向魏国宰相魏齐告发。魏齐十分震怒,下令鞭打范雎,折断了肋骨,打脱了牙齿。范雎只好装死,被卷进竹席,抛到厕所,魏齐还派醉酒的宾客向他身上溺尿,以惩戒后人,不得妄言。范雎悄悄对看守说:“你放出我,我必有重谢。”看守于是去请示把席中死人扔掉,魏齐正喝醉了酒,便说:“可以。”范雎这才得以脱身。事后魏齐后悔,又派人去搜索范雎。魏国人郑安平把范雎藏匿起来,改换姓名叫张禄。

【原文】

秦谒者王稽使于魏,范雎夜见王稽。稽潜载与俱归,荐之于王,王见之于离宫。范雎佯为不知永巷 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范雎谬 曰:“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跽 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对曰:“唯唯 。”如是者三。王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范雎曰:“非敢然也!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臣知今日言之于前,明日伏诛于后,然臣不敢避也。且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苟可以少有补于秦而死,此臣之所大愿也。独恐臣死之后,天下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

【注释】

①永巷:宫中长巷。②谬:错误的,不合情理的。③跽:长跪,挺直上身两膝着地。④唯:指地位或者辈分低的人对地位高或者辈分高的人的应答。

【译文】

秦国任谒者之职的王稽出使魏国,范雎深夜前去求见。王稽把他暗中装上使车,一起带回国,推荐给秦王。秦王决定在离宫召见范雎。范雎假装不识道路走入宫中巷道。秦王乘轿舆前来,宦官怒声驱赶范雎说:“大王来了!”范雎故意胡说道:“秦国哪里有大王,秦国只有王太后和穰侯而已!”秦王略微听见了几句,便屏退左右随从,下跪请求说:“先生有什么指教我的?”范雎只说:“是的是的。”如此三次。秦王又说:“先生到底不愿对我赐教吗?”范雎才说:“我哪里敢呢!我是一个流亡在外的人,和大王没有什么交往,而想向您陈述的又都是纠正您失误的大事,关系到您骨肉亲人,我即使愿意一效愚忠却还不知大王的真心,所以大王三次下问我都不敢回答。我知道今天在您面前说出,明天就有被处死的危险,但我还是不敢回避。死,是人人都无法免除的,如果我的死能对秦国有所裨益,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了。我只怕我被处死之后,天下的贤士都闭口不言,裹足不前,不再投奔秦国了。”

【原文】

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今者寡人得见先生,是天以寡人溷 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庙也。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拜,王亦拜。范雎曰:“以秦国之大,士卒之勇,以治诸侯,譬若走韩卢而博蹇兔 也,而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秦谋不忠,而大王之计亦有所失也。”王跽曰:“寡人愿闻失计!”然左右多窃听者,范雎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王之俯仰

【注释】

①溷:肮脏,混浊。②走韩卢而博蹇兔也:犹如驱使名犬,去捕获跛脚的兔子。韩卢,战国时韩国的名犬,色黑,故名卢。博:同“搏”,抵抗、捕获。蹇:跛,行动迟缓。③俯仰:谓胸中城府、眼界高低。

【译文】

秦王又下跪说:“先生您这是什么话啊!今天我能见到先生,是上天认为我混浊,为了保存秦国的祖业宗庙而把您赐给我的。无论事情大小,上及王太后,下至大臣,希望您都一一对我指教,不要再怀疑我的真心了!”范雎于是下拜,秦王也急忙回拜。范雎这才说道:“以秦国的强大,士卒的勇猛,对付各国,就好比用韩卢那样的猛犬去追击跛脚兔子。而秦国却坐守关外十五年,不敢派兵出击崤山以东,这是穰侯魏冉为秦国的谋划不忠心,但是大王您的方针也有所失误。”秦王跪着说:“我想知道错在何处!”但是左右随从有不少人在侧耳偷听,范雎不敢提及内政,便先说到外事,以看秦王城府、眼界的高低。

【原文】

因进曰:“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刚、寿,非计也。齐王南攻楚,破军杀将,再辟地千里,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者,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诸侯见齐之罢敝,起兵而伐齐,大破之,齐几于亡,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今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若用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楚强则附赵,赵强则附楚,楚、赵皆附,齐必惧矣,齐附则韩、魏因可虏也。”王曰:“善。”乃以范雎为客卿,与谋兵事。

【译文】

范雎于是说:“穰侯越过韩国、魏国去进攻齐国的刚、寿两地,不是好计划。当年齐王向南进攻楚国,破军杀将,开辟千里土地,而最后齐国连一尺一寸领土也未能得到,难道是他不想要地吗?实在是因为地理形势无法占有。而各国看到齐国征战疲劳,便起兵攻打齐国,大破齐军,使齐国几乎灭亡。这个结局就是因为齐国攻打楚国而使好处落到韩、魏两国手中。现在大王不如采取远交而近攻的方针,得一寸地就是您大王的一寸,得一尺地就是您大王的一尺。魏国、韩国,位于中原,是天下的中枢。大王如果想称霸,必须接近中原之地控制天下枢纽,以威逼楚国、赵国,楚国强就收附赵国,赵国强则收附楚国,楚国、赵国一旦归附您,齐国就惊慌失措了。齐国再归附,韩国、魏国便是秦国掌中之物了。”秦王说:“好。”于是以范雎为客卿,与他商议军事。

【原文】

秦拔魏邢丘。范雎日益亲,用事,因承间 说王曰:“臣居山东时,闻齐之有孟尝君,不闻有王。闻秦有太后、穰侯,不闻有王。夫擅国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谓王。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华阳、泾阳击断 无讳,高陵进退不请,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为此四贵者下,乃所谓无王也。……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见王独立于朝,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王以为然,于是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以范雎为丞相,封为应侯。

【注释】

①承间:乘机,暗中。②击断:专断,决断。

【译文】

秦国攻克魏国邢丘。秦王日益亲信范雎,使他掌权,范雎便趁机建议秦王道:“我在崤山之东居住时,只听说齐国有孟尝君,不知道有齐王。只听说秦国有王太后、穰侯魏冉,不知道有秦王。所谓独掌国权称作王,决定国家利害称作王,控制生杀大权称作王。现在王太后擅自专行,不顾大王。穰侯出使外国也不报告大王。华阳君、泾阳君处事决断,无所忌讳。高陵君自由进退,也不请示大王。有这四种权贵而国家想不危亡,是不可能的。……现在秦国自有秩小官直至各个大官,再到大王您的左右随从,无一不是丞相魏冉的人。我看到大王您孤孤零零地在朝廷上,真为您万分担忧。恐怕您去世后,拥有秦国的将不是大王您的子孙了!”秦王听后深以为然,于是毅然废黜太后的专权,把穰侯魏冉、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驱逐到关外去。任用范雎为丞相,封为应侯。

【原文】

……臣光曰:穰侯援立昭王,除其灾害。荐白起为将,南取鄢、郢,东属地于齐,使天下诸侯稽首而事秦,秦益强大者,穰侯之功也。虽其专恣骄贪足以贾 祸,亦未至尽如范雎之言。若睢者,亦非能为秦忠谋,直欲得穰侯之处,故扼其吭而夺之耳。遂使秦王绝母子之义,失舅甥之恩。要之 ,睢真倾危之士哉!

【注释】

①贾:招引,招惹。②要之:总之。

【译文】

……臣司马光评论说:穰侯魏冉拥立秦昭王,为他除去隐患威胁。举荐白起为大将,向南攻取鄢、郢两城,向东开拓地界到齐国,使各国向秦国俯首称臣。秦国能够更加强大,都是穰侯的功劳。虽然他恣意专权、骄傲贪婪已足以惹祸上身,但也没有到范雎说的那种地步。而范雎这个人,也并不能忠心为秦国谋划,就是想得到穰侯的位置,所以才扼住他的喉咙,予以抢夺。于是,使秦王断绝了母子间的情义,失去了舅甥间的恩爱。总之,范雎真是个颠覆他人的能手! bD+Q4Oywccg7dtaU8u1HFNClfT1IFbci+ImlhdJDxE2+cqA9QhKjiu28i2FFmKX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