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赵武灵王学习胡人的长处,实行易服、改兵制、创新战术的全面军事革新,终于使骑兵这一灵活的新兵种取代了笨重的车兵,中国古代战争的样式从此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胡服骑射的实行,不仅使华夏民族建立起能够同匈奴相抗衡的骑兵,也培养了赵人彪悍骁勇的尚武风气,减弱了华夏民族鄙视胡人的心理,增强了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依心理,缩短了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奠定了中原华夏民族与北方游牧融合的基础。
【原文】
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之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 ① 焉。虽驱世 ② 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 ③ ,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 ④ 以成胡服之功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 ⑤ 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熟图之也!”使者以报。
【注释】
①察:明察,知晓。②驱世:举世。③亲:父亲、兄长。④慕公叔之义:仰慕公叔您的德行。⑤则效:效仿,效法。则:法则,效法。
【译文】
赵武灵王向北征伐中山国,大军经过房子城,来到代地,再向北行至大漠中的无穷,向西攻至黄河,登临黄华顶峰。他与大臣肥义商量想让百姓穿胡人的短衣,学习骑马射箭,他说:“愚蠢的人会嘲笑我的举措,但聪明的人是可以理解的。即使全天下的人都嘲笑我,我也不会放弃,我相信一定能把北方胡人的领地和中山国都据为己有!”于是他带头改穿胡服。国中的士人多数持反对意见,公子成也谎称有病,不来上朝。赵王便派人前去说服他说:“家事听命于父母,国政服从于国君。现在我向世人倡导改变服装,而如果叔父您不穿,我担心天下人会因此议论我徇私。治理国家遵从一定章法,以对百姓有利为根本。从事政务有一定常规,执行命令是最重要的。宣传道德要先从卑贱的下层开始,而推行政令必须先从贵族近臣做起,所以我希望能树立叔父您为榜样来实现改穿胡服的功业。”公子成又行稽首礼道:“我听说,中国是在古代先贤的教化下,用礼乐仪制使远方国家前来朝拜,是让四方蛮夷学习效法的地方。现在君王您舍弃这些不顾,反而去仿效远方蛮夷的服饰,这是擅改传统习俗、违背人心的举动,我希望您能慎重考虑。”使者把他的这番话报告给赵王。
【原文】
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 ① 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 ② 吾民,引水围鄗 ③ 。微 ④ 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注释】
①负:仗势,依靠。②系累:束缚,捆绑。拘囚。③鄗:古县名。春秋属晋,战国属赵。④微:无,非。
【译文】
赵王于是亲自前往,当面解释道:“我国东面有齐国、中山国,北面是燕国、东胡,西面有楼烦,与秦、韩两国毗邻。如果没有骑马射箭的武备,怎么能守得住呢?早先中山国仰仗齐国的强兵,侵犯我们领地,骚扰我们的子民,又引水围灌鄗城。如果不是祖先神灵保佑,恐怕鄗城已经失守了,对此先王深以为耻。因此我决心改变服饰,学习骑射,想以此抵御四边的灾难,一雪中山国之耻。而叔父您却一味因循守旧,憎恶改变服装,这是已经忘记了鄗城的奇耻大辱,这并不是我所希望的呀!”公子成幡然悔悟,欣然从命,赵王亲自赐给他胡服,第二天他便穿着胡服入朝。于是,赵王正式下令改穿胡服,并且力倡学习骑马射箭。
【题解】
后人从孟尝君过函谷关的故事中衍生出了 “鸡鸣狗盗”的成语。世人一谈起孟尝君,多会认为他是爱惜人才的模范,然而王安石在其短文《读孟尝君传》中则不以为然:“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并断言,孟尝君视宵小之辈为“人才”,而真正的“人才”是不会为他所用的。
【原文】
……或谓秦王曰:“孟尝君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哉!”秦王乃以楼缓为相,囚孟尝君,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求解于秦王幸 ① 姬,姬曰:“愿得君狐白裘。”孟尝君有狐白裘,已献之秦王,无以应姬求。客有善为狗盗者,入秦藏 ② 中,盗狐白裘以献姬。姬乃为之言于王而遣之。王后悔,使追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时尚蚤 ③ ,追者将至,客有善为鸡鸣者,野 ④ 鸡闻之皆鸣。孟尝君乃得脱归。
【注释】
①幸:宠爱。②藏:收藏财物的府库。③蚤:通“早”,指月初或早晨。④野:乡野。
【译文】
……有人劝告秦王:“孟尝君做秦国丞相,一定会先照顾齐国而后才考虑秦国,秦国实在危险!”秦王于是仍任楼缓为丞相,囚禁孟尝君,想杀掉他。孟尝君派人向秦王宠爱的姬妾求情,姬妾说:“我希望得到你那件白狐皮袍。”孟尝君确实有件白狐皮袍,但已经献给了秦王,无法满足姬妾的要求。他的幕僚中有个人善于盗窃,便潜入秦宫藏库,盗出白狐皮袍送给那个姬妾。姬妾于是替孟尝君说情让秦王释放他回国。可是秦王又后悔了,就派人去追。孟尝君急急逃到边关,按照守关制度,要等鸡叫才能放行过客,而这时天色还早。秦王派来追的人马上就到。幸亏孟尝君幕僚中有人善学鸡叫,四野的鸡一听他的叫声都引颈长鸣,孟尝君才得以出关脱身。
【题解】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梁启超曾在《黄帝以后第一伟人——赵武灵王传》中,将武灵王大业未就的原因归为天命,认为是天不佑赵武灵王。但这场悲剧的真正原因是,武灵王因宠幸孟姚欲贵其子而废嫡立庶,不想让长子章受到委屈欲两王其子,怀慈父之心,以妇人之仁处理国之大事,才会霸业未成死于臣子之手。
【原文】
安阳君素侈 ① ,心不服其弟。主父使田不礼相之。李兑谓肥义曰:“公子章强壮而志骄,党众而欲大,田不礼忍杀而骄,二人相得,必有阴谋。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不顾其害,难必不久矣。子任重而势大,乱之所始而祸之所集也。子何不称疾毋出而传政于公子成,毋为祸梯,不亦可乎!”肥义曰:“昔者主父以王属 ② 义也,曰:‘毋变而度,毋易而虑,坚守一心,以殁而世!’义再拜受命而籍 ③ 之。今畏不礼之难而忘吾籍,变孰大焉!谚曰:‘死者复生,生者不愧。’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乎!子则有赐而忠我矣。虽然,吾言已在前矣,终不敢失!”李兑曰:“诺,子勉之矣!吾见子已今年耳。”涕泣而出。
【注释】
①侈:自高自大,盛气凌人。②属:同“嘱”,嘱咐,托付。③籍:登记。
【译文】
安阳君平素为人骄横,内心对弟弟被立为王十分不服。赵主父派田不礼做他的国相。李兑对肥义说:“公子赵章身强力壮而怀有野心,党羽众多而贪欲极大,田不礼又残忍好杀,十分狂妄,两人互相勾结,必定会图谋不轨。小人有了野心,就要轻举妄动,他只看到想获取的利益,看不到带来的危害。一场灾难就在眼前了。你身居要职,权势很大,你将成为动乱的由头,灾祸也将集中在你身上。你何不称病不出,把朝政交给公子赵成去处理,免得被祸事牵连。这样不好吗!”肥义说:“当年赵主父把赵王嘱托给我,说:‘不要改变你的宗旨,不要改变你的心意,要坚守一心,至死效忠!’我再三拜谢承命并记录在案。现在如果怕田不礼稼祸于我而忘掉当年的记录,就是莫大的背弃。俗话说:‘面对复生的死者,活着的人无须感到惭愧。’我要维护我的诺言,哪能光顾保全生命!你对我的建议是一片好心,但是我已有誓言在先,决不敢放弃!”李兑说:“好,你勉力而为吧!能见到你恐怕只有今年了。”说罢流泪而出。
【原文】
李兑数见公子成以备田不礼。肥义谓信期曰:“公子章与田不礼声善而实恶,内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以擅 ① 一旦之命,不难为也。今吾忧之,夜而忘寐,饥而忘食,盗出入不可以不备。自今以来,有召王者必见吾面,我将以身先之,无故而后王可入也。”信期曰:“善。”主父使惠文王朝群臣而自从旁窥之,见其长子也,反北面为臣,诎于其弟,心怜之,于是乃欲分赵而王公子章于代。计未决而辍 ② 。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公子章、田不礼以其徒作乱,诈以主父令召王。肥义先入,杀之。高信即与王战。公子成与李兑自国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 ③ 难,杀公子章及田不礼,灭其党。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是时惠文王少,成、兑专政。
【注释】
①擅:超越职权,自作主张。②辍:放下,舍弃。③距:通“拒”,抗拒。
【译文】
李兑几次入见公子赵成,商议防备田不礼。肥义对信期说:“公子赵章与田不礼语言动听而本质凶恶,在内讨得主父的欢心,在外恣意施暴。他们一旦假借主父的命令来发动政变,是很容易得手的。现在我忧虑此事,已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强盗在身边出入不能不防!从此以后,有人奉主父命来召见赵王必须先见我的面,我将先前往,没有变故,赵王才能去。”信期说:“好。”赵主父让赵惠文王朝见群臣,自己在旁边窥察,只见当哥哥的赵章反而俯首称臣,无精打采地听高高在上的弟弟赵何训示,心中有些不忍,于是想把赵国一分为二,让赵章在代郡称王,但这个计划还没有最后决定就搁置起来。赵主父和赵王出游沙丘,分别住在两个行宫里。赵章、田不礼乘机率领门徒作乱,他们假称赵主父的命令召见赵王,肥义先进去,被杀死。高信便与赵王一同抵抗。公子赵成与李兑从国都邯郸赶来,发动四邑的军队入宫镇压叛乱,杀死赵章及田不礼,处死全部党羽。公子赵成担任相国,称为安平君。李兑被任命为司寇。当时赵惠文王还年幼,政权都掌握在公子赵成、李兑手中。
【原文】
公子章之败也,往走主父。主父开之。成、兑因围主父。公子章死,成、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 ① 矣!”乃遂围之,令:“宫中人后出者夷!”宫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 ② 雀而食之。三月馀,饿死沙丘宫。主父定死,乃发丧赴诸侯。主父初以长子章为太子,后得吴娃,爱之,为不出者数岁。生子何,乃废太子章而立之。吴娃死,爱弛 ③ 。怜故太子,欲两王之,犹豫未决,故乱起。
【注释】
①夷:铲除,消灭,诛灭。②探:摸取。③驰:消逝迅速。
【译文】
赵章败退的时候,逃到赵主父那里,赵主父开门接纳了他。公子赵成、李兑于是带兵包围了赵主父的行宫。杀死赵章后,公子赵成、李兑商议道:“我们为追杀赵章,竟包围了主父的行宫,如此大罪,要是撤兵回去,会被满门抄斩的!”于是又下令围住赵主父行宫,宣布:“宫中人晚出来的杀!”宫中的人听见命令全部逃出,赵主父想出来却不被准许,又得不到食物,只好捕捉幼鸟吃,三个多月后,他终于饿死在沙丘行宫中。直到赵主父确死无疑,赵国才向各国报告丧事。起初,赵主父定长子赵章为太子,后来他娶了美女吴娃,十分宠爱,曾经几年不出宫上朝。生下儿子赵何后,便废去太子赵章,立赵何为太子。吴娃死后,赵主父对赵何的偏爱也逐渐减退,又可怜起原来的太子,想立两个王。他总是犹豫不决,所以引起了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