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原文】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注释】

①景行:高尚的德行。语出《诗·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思是仰慕圣贤高尚的品德,与之看齐,站到一起。景,景仰,仰慕。行,德行。维贤:与贤德相连。维,连系。②克:克制。念:私欲,欲念,邪念。作圣:成为圣人。作,则,乃。③德:品德,这里指好的品德。名:名气。④形:形体,身体。端:端正,端庄。表:外表,仪表。

【译文】

高尚的德行,唯有向圣贤看齐,克制私欲和邪念,就能与圣贤站列在一起。好的品德建立起来了,名气自然会树立,形体端庄了,仪表自然就会端正。

【解读】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属于引经,经文出自《诗经》与《尚书》。《诗经·小雅·车辖》一篇中有诗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说的是贤德之人,德如高山,人人敬仰,行如大道,人人向往。“景行”是指崇高光明的德行,景字的本义是日照高山,有高大、光明的意思。德行正大光明才能成为贤人,贤人是人群的榜样,做人的标准。战胜自己为贤,再能成就他人方为圣。《尚书》里面有“惟狂克念作圣,惟圣妄念成狂”一句话。意思是说:“圣贤的人糊涂了,就会放弃自己平时做人做事的理念,也会做出狂暴之徒才会做出的不理智的事情;狂暴之徒克制住胡作非为的念头,良心发现了,也可以做出圣贤才会做出的仁爱正直的事情。”庄子用“野马”来形容人狂奔不已的念头和思想,这里的“狂”字就代表了我们凡夫俗子。人如果能够克制住自己狂乱的思想和私心杂念,凡夫就能变成圣人。同理,放纵自己的心念,圣人也会退化为凡夫。“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告诉人们,要见贤思齐,向所有受人景仰的有贤德的人看齐,努力克制自己的私心杂念,坚持不懈下去,就可以达到圣人的境界。

其实,圣人也是从普通人做起,为狂为圣,都在于自己的一念之间。狂克而圣者有之,圣罔而狂者也有之。“狂克而圣”的典范莫过于太甲。太甲即位的头两年,还听伊尹等辅臣的劝谏。到了第三年他就恣意妄为。不所伊尹的规劝,破坏了祖宗留下来的法律制度。他居然学夏桀的样子以暴虐的手段对付老百姓,百姓们怨声载道。伊尹被迫将他放之于桐宫思过,自己摄政当国。太甲在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又将他迎回亳都,还政于他。重新当政的太甲虚心听取大臣的良言良策,把上至国家大事下到百姓生活都治理得井然有序,商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圣罔而狂”的典型非唐玄宗莫属。唐玄宗刚刚执政时,勤政爱民,天下太平,称得上“明君”。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晚年,奢靡荒淫,不理朝政,终于导致“安史之乱”,自己四处逃亡,差点丧命,国家从此衰弱,唐王朝再也没有兴盛起来,自己也在郁郁寡欢中老去。

史鉴典例

黄帝为啥娶丑女

轩辕黄帝,一生娶了四个妻室。正妃西陵之女,名叫嫘祖。次妃方雷氏、彤鱼氏。最后又娶了丑女,封号嫫母。

后世人把西施看作是天下美女的代表,把潘安看作是天下美男的代表,而把最丑的女子则比作嫫母。黄帝为什么要娶一位最丑陋的女子作为自己的妻室呢?原来,在那个时代,已从母系氏族末期进入了父系氏族初期。黄帝经过连年战争,打败了蚩尤,建立了部落联盟,成为臣民们一致拥护的盟主。为了不辜负臣民对他的信任和尊敬,他处处事事都要以身作则。就在这时,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暗地抢婚事件。

人们纷纷向黄帝报告,要求他设法制止。黄帝虽然想了很多办法,但抢婚事件仍然不断发生。有人提议,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矛盾就会激化,很可能导致部落之间的重新分裂。黄帝和嫘祖、方雷氏、彤鱼氏都为此事闷闷不乐。一天早上,黄帝起床后独自一人出外散步,看到一位女子正在河边用尖底瓶汲水。黄帝走到她身边问道:“你独自一人到这里汲水,难道不拍有人抢你吗?”这女子不认识黄帝,头也没抬地回答道:“我的长相不好,又黑又丑,没有人来抢我”。

黄帝又问:“你家都有什么人?”丑女说:“哥哥和我,还有一位老妈妈。哥哥被抢婚女子抢走了,如今家里只有我母女二人”。黄帝这才知道抢婚不光是男的抢女的,还有女的抢男的。黄帝觉得这个汲水女子虽然长得很丑,但她的言谈举止都很大方,便又问她:“你是哪个部落的,叫什么名字?”丑女回答说:“我是祁部落的,没有名字,别人都叫我‘丑女’”。

黄帝听了,再没有说什么,就转身走了。一天黄帝把仓颉、风后、常先、大鸿等大臣召来。商议如何制止部落之间抢婚事件。有人提出用暴力制止,有人主张杀一儆百,黄帝都不同意。他对众臣说:“蚩尤无道,经常乱杀无辜,失去民心,最后战败被杀。今天我们应当引以为训,万不可再走蚩尤的老路,不然也会失去民心”。大家听了,都觉得黄帝说得有理。但谁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制止抢婚。这时黄帝便把他早已和三个妻室商量好的主意拿出来,对众臣说:“眼下我有三个妻室,他们各有分工,实在忙不过来,经常都不在我身边。我想再娶一个妻室,请你们帮我找一个合适的女人,但绝不允许抢人婚配”。众臣一听,不加思索地说:“这有何难!黄帝功劳这么大,别说再娶一个,就是再娶十个百个也能办到”。

这消息传出后,各部落都给黄帝挑选美女,甚至有人把自己抢来的美女也献了出来。不几天,各部落就选出上百名美貌女子,供黄帝亲自挑选,哪知,黄帝一一过目后,一个也不中意。在场的臣民,谁也摸不透黄帝的心意。当时,黄帝当着众人的面说:“重色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说罢,扬长而去。人们这才明白黄帝选妻室,并不注重表面的美,而注重的是德才。不久传出消息,黄帝选中祁部落的丑女为妻,封号嫫母。

人们听了议论纷纷,有人摇头,有人叹息,都不明白黄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唯有风后、仓颉理解黄帝的用意。仓颉连夜给黄帝造了一“好”字。他说,男子和女子不论长相如何,只要情投意合,天长日久,就是“好”。黄帝成婚这天,各个大小部落都来人庆贺,男女老少,人山人海,喜气洋洋,热闹非凡。仓颉发现黄帝和丑女面对面坐着,嫘祖、方雷氏、彤鱼氏不断给黄帝和丑女敬酒,黄帝和丑女笑得合不扰嘴,于是灵机一动,又画了两个口字,上下并起来,当即造了个“喜”字。

他把“喜”字写在一张桦树皮上,高高举起,对着众人说:“抢来的女人作妻室,很难相好。强迫成婚的妻子没有喜。只有男女两相情愿,结成配偶,才是喜中有喜,好上加好;才能和睦相处,白头偕老”。仓颉的这番话,惹得众人哈哈大笑。自从黄帝娶丑女为妻后,部落之间的抢婚事件,就一天天减少了。

虞舜不记前仇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舜和禹。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尧年纪老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很合适。”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讙兜(huāndō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用这号人,我不放心。”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

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有人推荐舜,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ɡǔ sǒu,意思是瞎老头儿)。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以,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番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扬扬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

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您呀!”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作“禅(shàn)让”。

其实,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等到尧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部落联盟首领。

【原文】

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注释】

①空:空旷、空荡。谷:山谷。②虚堂:宽敞的厅堂。虚,空。堂,高大的屋厅。习听:聆听。引申为重复听到。指有回声。③祸:灾祸,灾殃。因:因为。恶:罪恶,丑恶。积:积累,累加。④缘:缘由,因为。庆:奖赏,报偿。

【译文】

在空旷的山谷里,可以很快传来回声,在宽敞的厅堂里,一处发声各处都会响应。遭遇灾祸,是因为作恶多端的结果,享有福禄,是因为经常行善的报偿。

【解读】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出自《易经》。《易经·坤卦·文言》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庆”指吉祥、喜庆。“有余庆”指福泽绵长,这就是积善的回报;“有余殃”指灾祸不断,这是积恶的果报。这两句主要讨论了善与恶、福与祸的因果关系。善恶是因,福祸是果,因果次序一定要分别清楚,千万不能倒置。祸与福是一体两面,相对共存的关系。不想要祸就别让福发展到极点,老子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为什么会有祸?因为恶积,是小恶的不断积累。为什么会有福?因为积善。所以“福将至,观其善必先知之;祸将至,观其恶必先知之”。善恶的积累过程就是事物的量变阶段,这个阶段还可以自己控制。一旦到了祸福临头的质变阶段,就非人力所能控制了。山顶上的石头连小孩子都能撬动,一旦石头滚下山来,巨汉也挡拦不住。

史鉴典例

金老板积德行善

世界上各种行业,行行都可行善,也行行都可作恶。譬如拿开当铺这一行生意来说吧!是最能致富的,俗说:“若要富,开当铺。”因为开当铺的人,乘人贫穷急用,借机盘剥重利,正合得上为富不仁的话。可是不能一概而论,开当铺的人,也有积德行善的,下面我们讲述一则开设当铺的好人好事。

明朝嘉靖初年,江苏仪征县有一位姓金的商人,在镇上开设当铺。因为金老板性情正直,所以他开的当铺,出入都很公平,并且估物甚宽,限期较远,不像一般当铺的轻出重入。尤其对于亲邻中的老年贫人,如有持物去当,常破例免息。有一次,一个农人的妻子患病,因为无钱就医买药,就把冬天的棉衣去典当,可是严寒的冬天来临了,农人没有棉衣穿,金老板就通知农人将棉衣免息赎回。因此金老板开的当铺,不但没有剥削穷人,反而救了很多穷人的急难,冬天免寒衣的利息,夏天免暑衣的利息,岁以为常,不知行了多少方便,解决了多少人的生路。可是他的当铺,不但没有蚀本,反而营业因此日益兴隆,成为当地有数的富商。可见一个人的致富,未必都是不仁的剥削而来,也有很多是由于善良的信用而致富呢!

有一年,镇上来了一批强盗,很多富户都被劫掠殆尽。说也奇怪,像金老板那样富有的当铺,强盗反而没有上门,竟安然无恙。因此官府认为当铺中来往的都是穷汉,其中不乏歹徒,莫非是金老板与强盗有勾结,否则为何他的当铺富有,怎么反独没有遭到抢劫呢?后来强盗都被官府捕获,经过严密的侦讯,都坚不承认与金老板有勾通。官府多方的调查,也认为金老板确是好人,不仅做生意很公道,并且平日常能济人急难,救人很多,不致有与强盗勾结的可能。然而官府的办案人员总觉奇怪,又诘问强盗,为何抢劫不及金姓的当铺?强盗才说出了实话,原来强盗们知道金老板平日积德行善,因而深得民心,不忍加害。从此官府不但对金老板再也没有怀疑,还颁赠一块匾额,奖励他平日的善行。

将军与白龟

晋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毛宝的小男孩,家境十分贫困。有一年冬天,他到溪边玩耍时,看到一名渔夫抓起一只小白龟说:“这只珍贵、少见的小白龟,一定很值钱!”小男孩看到小白龟,起了一丝怜悯之心,便请求渔夫把他放了,但渔夫认为难得抓到这么珍贵的小白龟,无论如何都不愿将他放生。

小男孩注视着小白龟,小白龟也抬头望着小男孩,眼神充满了求救的意思。于是,小男孩脱下身上的外衣,跪在地上请求渔夫放走小白龟,他愿意以衣服作赔偿。渔夫看到小男孩这么有善心,在如此寒冷的天气里,竟愿意以身上唯一较厚暖的衣服来换取小白龟。

于是,渔夫将小白龟给了男孩,说:“这件衣服比不上小白龟的价值,但是你的善心令我很感动,只好跟你换了。”小男孩高兴地把小白龟抱在怀里,对他说:“你得救了!虽然我受到寒风刺骨的苦,但能换取你的生命也是值得的。”小白龟好像听得懂似地,眼角竟流出泪水来,并向小男孩点点头。小男孩随即很小心地把他抱到江边放生。

二十年后,这位小男孩在朝廷为官,身为将军,经常在战场上获得大功勋。有一次,他领兵出征,对方的兵力很强,将他们团团围住。在九死一生之际,他带着幸存的士卒逃到扬子江边。由于江边只有一艘船,但所搭载的人数十分有限,他让士卒们先上船,自己则纵身跳入江中。

他在湍急的江中挣扎着,正当危急万分时,有一样东西把他从水里托起来,之后他便因体力不支而昏了过去。等到清醒时,他看到眼前有一只大白龟,才恍然大悟,认出它就是二十年前的那只小白龟,是它救了自己。

大白龟如同二十年前一样,流着泪望着他。过了一会儿,大白龟才依依不舍地朝河里爬去。它一面向前游去,一面不断地回头看他、向他点点头,似乎在感念他的恩德一样。将军感到非常欣慰,觉得人与物类都可以有相亲相爱的情感,为什么人们不能彼此互爱呢?于是他看开了人生,舍官隐居修行。

应大猷阴德尚书

古时候,浙江台州有一位好学深思的读书人,姓应,名大猷。他羡慕山中的环境清静,远离尘嚣,认为山中是专心读书研究学问的好地方。恰巧城外山麓有一座精致的房屋,房主人因为屋中常常闹鬼,不敢住在里面,曾经租给好几位房客,都因屋中闹鬼,而先后迁出。应大猷是一位正直的人,俗话说:“心正不怕鬼”,他便征得屋主人的同意,住到人人不敢住的房屋中去,当他入山后的第一天,晚上灯下读书,果然听到房屋周围有嘘利嘘利的鬼叫,如果换了其他的人,一定要吓得汗毛直竖,可是应大猷心地泰然,若无所闻,照样聚精会神地研读书本中的学问。后来不但习以为常的听到鬼叫,有时还听到鬼与鬼之间的讲话呢!

有一天,听到一个鬼说:“某村有一妇人,她的丈夫在远地作客,多年不归,杳无音讯。她的翁姑以为儿子没有回家的希望,就要逼迫媳妇改嫁,可是那妇人是很有气节的,宁死不愿改嫁,因为翁姑逼迫得很厉害,就想自杀,不多天即将自缢,那时我可以找到替身了。”应大猷一听,才知道这鬼不是寻常的鬼,竟是一个缢死鬼。

由于缢死鬼泄漏了机密,应大猷得知某村的妇人即将被迫自缢。他对那妇人顿起恻隐之心,想要救她。他急忙回到家中,卖了几亩田地,得银四两,并且伪造了一封妇人丈夫的家书,把银子四两汇寄那妇人的家中。村妇家接到了信和汇银,当然全家都很欢喜。可是仔细一看信的内容,不像那妇人丈夫的笔迹,因而又起了怀疑。但妇人的翁姑认为即使信是假的,银子不会是假的,想必儿子在外面安然无恙,就不再逼迫媳妇改嫁,因此村妇打消了自缢求死的意念。后来妇人的丈夫也从远方回家,全家和好团圆如初。

过了几天应大猷又听到鬼与鬼之间讲话。原来的那个缢死鬼说:“我本来可以找到替身,只因自己不知保密,上次与你讲话,无意中泄漏了机密,给那屋子里读书的秀才听到了,他破坏了我的事。”另一个鬼问:“既然这样,你为什么不祸害他呢?”缢死鬼说:“这人心肠慈悲,救了妇人的命,积了阴德,将来的报应,要做到尚书的官职,我怎能祸害这样的好人呢?”后来应大猷果然考中了进士,做到尚书的官职。应大猷回忆以前所听到鬼说的话,因而证实因果报应确实不虚。从此更努力行善,遇年岁饥荒,常捐谷赈济;遇戚友急难,常委曲维持;遇有横逆,常反躬自责,怡然顺受。后代子孙登科第的很多。

【原文】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注释】

①璧:古代一种极为珍贵的玉器,扁平,呈圆形,中间有孔,后来指美玉。②寸阴:很短的时间。阴,光阴,时间。是:语气助词,没有实在意义。竞:比赛,互相争胜。可引申为争逐。

【译文】

一尺长的美玉算不上是真正的宝物,即使是片刻时光也值得争逐和珍惜。

【解读】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出自《淮南子》卷一“原道训”,其中载有:“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璧的本义是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环,后世将上等的美玉称为璧。直径一尺长的璧是非常宝贵的,古有“和氏之璧,价值连城”的故事。但是这里却说“尺璧非宝”,这是与光阴比较而言的。与光阴(时间)相比,一尺长的美玉也不是宝贝,但是片刻时光却值得珍惜。从而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因为时间是最难得到的东西,更是容易失去的东西。俗话说,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形象地告诉我们,时间溜走了,就找不回来了,所以,要珍惜眼前的分分秒秒。只有这样,当我们回忆往事时,才不会懊悔,才不会有“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遗憾。

从古至今,圣贤们就提倡珍惜时间,为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朱熹说,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陶渊明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颜真卿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鲁迅说,时间,天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聪明和气力,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郭沫若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气力。毛泽东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华罗庚说,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谨记这些珍惜时间的箴言,会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时间观。

史鉴典例

董遇巧用“三余”获成功

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有些人整天碌碌无为,无所事事;而有些人却能争分夺秒,充分利用时间读书、学习、工作。

汉末三国时期,有个人叫董遇,是个善于利用点滴时间、勤奋学习而成才的好榜样。他生活在兵荒马乱的时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董遇的父母相继在兵荒马乱的战乱中死去,仅留下孤苦的董遇兄弟二人。他俩只得远走他乡,投亲靠友,过着寄人篱下的悲苦生活。

董遇从小酷爱读书、勤奋好学,即使家里发生了如此的不幸,即使生存环境如此艰苦,他还总是坚持怀里揣着书本,一有空就掏出来诵读。看到他那专心的样子,哥哥常常笑他:“书呆子,读书能填饱肚子吗?”每每这时,董遇常常自信地说:“能!哥哥,你看着吧!”然后继续专心致志地看书。

白天,董遇兄弟俩上山打柴,然后背到街上卖几个钱,维持生活。但董遇仍然没有放松学习,每天早晨出门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将书揣在怀里,打柴空闲时,就拿出来诵读。哥哥看了总会心疼地劝慰他:“砍了半天柴,还不嫌累呀!快把书收起来歇一歇。”“我不累,看书就是最好的休息。”董遇就是这样见缝插针,刻苦自学。夜深人静的时候,万籁俱寂的时候,董遇还在微弱的灯光下,逐字逐句地背诵着老子的文章。

冬天,屋外大雪纷飞,寒风呼啸,屋内滴水成冰,异常寒冷。董遇搓搓早已冻僵的双手,又捧起那本研读了许久的书,孜孜不倦地吟读起来。正是凭着这种善于利用时间、刻苦钻研的劲头,经过多年勤学苦练,董遇终于成了三国时期著名的学者。他对老子的学说很有研究,为《老子》作了注释。他还精心攻读过《左氏春秋》,并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下了《朱墨别异》一书。

董遇的学问越来越大,名声也越传越远。渐渐地,十里八乡的读书人纷纷慕名前来求教。一天,一位年轻人缠着董遇非要得到他的真传。董遇不解地问:“那你究竟想得到什么呢?”“我想知道,要想获得丰富的知识,到底靠什么?要想成为像您一样的人,有什么诀窍?”

董遇笑了笑,谦虚地说:“其实也没有什么,我不过是多多利用‘三余’的时间罢了。”年轻人不禁好奇地问:“什么叫‘三余’的时间?”董遇笑着回答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的时间:冬天,是一年中最空闲的季节;晚上,是一天中最空闲的时候;雨天,是平常最空闲的日子。这都是可以利用的时间啊!”听了董遇的这番话,年轻人如梦初醒。

董遇一生巧用“三余”时间,最终有所成就的事迹,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惜时如金、努力学习的榜样。

孙康惜时映雪勤学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地读书,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夜里,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于是他下床开门看了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于是他感觉不到困了,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在雪地上看书。孙康不顾寒冷,孜孜不倦的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御史大夫)。 T1XT1GZtAKnfumLSOryjbb6rg1o0VWxaR5+39yIk5UZNxoYBYUadTLuuGNl25sa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