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兵法第十一

【题解】

“兵法”指治兵之法、用兵之法,这是全篇的核心,故用此以名篇。本篇通篇论兵,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首先,指出用兵“四祸”:举兵国贫、战不必胜、胜而多死、得地而败,进而提出避免四祸的方法,即:计数得、法度审、教器备利、因其民。其次,篇中具体说明了治兵的内容,包括号令和训练。第三,详细阐述了出敌不意、掌握主动、一战胜敌的用兵之法和出神入化的用兵之道,并重申了一系列用兵取胜的原则。这些内容多有与《七法》《幼官》两篇相重合的地方,说明这三篇论文的军事思想当属同一体系,应互相参阅。

【原文】

明一 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谋得兵胜者霸 。故夫兵,虽非备道至德也,然而所以辅王成霸。今代之用兵者不然 ,不知兵权 者也。故举兵之日而境内贫,战不必胜,胜则多死,得地而国败。此四者,用兵之祸者也。四祸其国而无不危矣。

【注释】

①一:指世间万物的根本。②霸:霸业。③不然:不明白这个道理。④权:权衡得失。

【译文】

通晓万物本质的,可成皇业;明察治世之道的,可成帝业;懂得实行德政的,可成王业;深谋远虑取得战争胜利的,可成霸业。所以,战争,虽不是什么完备高尚的道德,但可以辅助王业和成就霸业。现代用兵的人却不明此理,不晓得用兵是要权衡得失的。所以,一发动战争就使国内贫穷,打起仗来没有必胜的把握,打了胜仗则死亡甚多,得了土地而伤了国家元气。这四种情况,是用兵的祸害。四者害其国,没有不危亡的。

【原文】

大度 之书曰:举兵之日而境内不贫,战而必胜,胜而不死,得地而国不败。为此四者若何?举兵之日而境内不贫者,计数得也。战而必胜者,法度审也。胜而不死者,教器备利 ,而敌不敢校 也。得地而国不败者,因其民也。因其民,则号制有发也。教器备利,则有制也。法度审,则有守也。计数得,则有明也。治众有数,胜敌有理。察数而知理,审器而识胜,明理而胜敌。定宗庙,遂 男女,官四分,则可以定威德;制法仪,出号令,然后可以一众治民。

【注释】

①大度:意谓“大弢”,大弢,人名。②教器备利:指训练有素、兵器锐利。③校:抗拒。④遂:同“育”,养育。

【译文】

大度的书上说:发动战争而保持国家不贫,打起仗来有必胜把握,打了胜仗没有死亡,得了土地而本国不伤元气,如何做到这四点呢?发动战争而国内不贫,是因为筹算得当。战而必胜,是因为法度严明。打了胜仗而没有死亡,是因为教练和武器都好,敌人不敢抗拒。得了土地而不伤本国元气,是因为顺应了被征服国的人民。顺应其人民,号令、制度就有成法可依。教练和武器都好,就有控制力量。法度严明,军队就有遵循。筹算得当,用兵就有明见。治兵众要有方法,胜敌国要有正理,审查治兵的方法就可以了解治军水平,审查武器的状况就可以了解战胜原因,明白举兵的正理就可以战胜敌人。安定宗庙,养育儿女,使四民分业治事,就可以立威立德;制定仪法,发布号令,然后就可以统一百姓行动和治理民众了。

【原文】

兵无主,则不蚤知敌。野无吏 ,则无蓄积。官无常 ,则下怨上,器械不巧。则朝无定,赏罚不明,则民轻其产。故曰:蚤知敌,则独行 ;有蓄积,则久而不匮 ;器械巧,则伐而不费:赏罚明,则勇士劝 也。

【注释】

①野无吏:农业没有官吏。②官无常:官府没有常规。③独行:所向无敌。④不匮:不够充足。⑤勇士劝:勇士得到鼓励。

【译文】

军中没有主帅,就不能早知敌情。农业没有官吏,就不能充实粮食贮备。官府没有常法,下面就抱怨上级,而使武器不精。朝廷没有统一政令而赏罚不明,人民就看轻出产。应该说:早知敌情,才能够所向无敌;有充实的粮食贮备,才能久战而不匮乏;武器精巧,才能征伐顺利;赏罚严明,才能使勇士得到鼓励。

【原文】

三官不缪 ,五教不乱,九章著明,则危危而无害,穷穷而无难 。故能致远以数 ,纵强以制 。三官:一曰鼓,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进也;二曰金,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以免也;三曰旗,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 也,所以偃兵也。此之谓三官。有三令,而兵法治也。五教:一曰教其目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九章:一曰举日章 ,则昼行;二曰举月章,则夜行;三曰举龙章 ,则行水;四曰举虎章,则行林;五曰举鸟章,则行陂 ;六曰举蛇章,则行泽;七曰举鹊章,则行陆;八曰举狼章,则行山;九曰举韟章 ,则载食而驾。九章既定,而动静不过。

【注释】

①缪:缪,同“谬”,谬误。②无难:没有灾难。③致远以数:有办法远征敌国。④纵强以制:有法规总领列强。⑤利兵:当作“制兵”,抑制军队。⑥日章:白日行军。⑦龙章:举龙旗表示涉水而行。⑧行陂:走山坡。⑨韟(gāo)章:表示车载食物而行。

【译文】

“三官”无误,“五教”不乱,“九章”著明,这样,虽处于极危之境也无害,处于极度困乏也不会遇难。所以有办法进行远征,有规则总领众强。三官:第—是鼓,鼓是为了作战,为了发动,为了进攻而用的;第二是金,金是为了防守,为了退兵,为了停战而用的;第三是旗,旗是为了出动军队,为了节制军队,为了抑止军队而用的。这就是三官。有此三令,兵法就起作用了。“五教”:一是教战士眼看各种形色的旗帜,二是教战士耳听各种号令的数目,三是教战士前进后退的步伐,四是教战士手使各种长短的武器,五是教战士心想赏罚制度的必行。五教熟练,战士就有勇气作战了。“九章”:一是举日章,白日行军;二是举月章,夜里行军;三是举龙章,水里行军;四是举虎章,林内行军;五是举乌章,丘陵行军;六是举蛇章,沼泽行军;七是举鹊章,陆上行军;八是举狼章,山上行军;九是举弓衣之章,表示要载上粮食驾车而行的意思。这九章确定之后,军队的行止就不会越轨了。

【原文】

三官、五教、九章,始乎无端,卒乎无穷。始乎无端者,道也;卒乎无穷者,德也。道不可量,德不可数也。故不可量,则众强不能图;不可数,则伪诈不敢向。两者备施,则动静有功。径乎不知,发乎不意。径乎不知,故莫之能御也;发乎不意,故莫之能应也。故全胜而无害。因便而教 ,准利而行 。教无常,行无常。两者备施,动乃有功。

【注释】

①教:教练。②行:行动。

【译文】

运用三官、五教和九章,要做到起始于没有开端,结束于没有穷尽。始于无端,好比“道”;终于无穷,好比“德”。因为道是不可量度的,德是不可测算的。不可量度,所以敌众强大也无法图谋我军;不可测算,所以敌军诈伪也不敢对抗我军。两者兼而施之,无论动兵或息兵都有成效。过境要使人不知,发兵要出敌不意。过境使人不知,敌人就无法防御;发兵出敌不意,敌人就无法应付。故能全胜而无所伤害。要根据进军方便而进行教练,要按照作战有利而指挥行动。教练不拘常规,行动也不拘常规。两者兼而施之,—动兵就有成效。

【原文】

器成教施,追亡逐遁若飘风,击刺若雷电。绝地不守,恃固 不拔,中处而无敌,令行而不留。器成教施,散之无方,聚之不可计。教器备利,进退若雷电,而无所疑匮 。一气专定 ,则傍通 而不疑;厉士利械,则涉难而不匮。进无所疑,退无所匮,敌乃为用。凌山坑,不待钩梯;历水谷,不须舟辑。径于绝地,攻于恃固,独出独入而莫之能止。宝不独入,故莫之能止;宝不独见,故莫之能敛。无名之至,尽尽而不意。故不能疑神

【注释】

①恃固:依靠险固。②疑匮:滞碍、散乱。③一气专定:专心一意。④傍通:变化。⑤疑神:谓如神。

【译文】

兵器完好,教练有素,追逐逃兵遁卒就能像飘风一样迅速,击杀敌军就能像雷电一样猛烈。敌人虽有绝地也不能守卫,虽恃险固也不能支持。我军则保持主动而无敌,令行而无阻。兵器完好,教练有素,分兵则敌人不能防备,聚兵则敌人不能测度。在教练充分武器良好的条件下,兵的进退都会像雷电一样,而没有停滞和溃散。能做到一气专定,则四出无阻;能做到强兵利器,则遇危不乱。进军无阻碍,退军不溃乱,敌人就为我所用了。这样,过山谷不用钩梯,经水沟不用船只,可以通过绝险的地势,可以打下依险固守的敌人,独出独入谁也不能阻止。实际上“独入”并不是单人打入,所以不能阻止;“独出”并不是单人杀出,所以不能约束。这种战法不能用言语形容至尽,说尽反而不是原意了。所以,其伟大可与神灵相比拟。

【原文】

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谐,谐故能辑 ,谐辑以悉 ,莫之能伤。定一至 ,行二要 ,纵三权 ,施四教 ,发五机 ,设六行 ,论七数,守八应 ,审九器,章十号。故能全胜大胜。

【注释】

①辑:团结力量。②谐辑以悉:万众一心,协调一致。③定一至:即“无名之至”。④行二要:二要,即“因便而教,准利而行,教无常,行无常”。⑤纵三权:指“三官”之权。⑥施四教:四教见本篇。⑦发五机:指《幼官》篇“必明其情,必明其将,必明其政,必明其士”。⑧设六行:指《七法》中行军作战之法,即:风雨之行、飞鸟之举、雷电之战、水旱之功、金城之守、一体之治。⑨守八应:指《七法》中八项治军的方法,即:聚财、论工、制器、选士、政教、服习、遍知天下、审御机数。

【译文】

养兵以道,则人民和睦;养兵以德,则人民团结。和睦团结就行动协调,协调就能一致,普遍地协调一致,那就谁也不能伤害了。定于“一至”,实行“两要”,总揽“三权”,掌握“四机”,发“五教”,设“六行”,讲“七数”,守“八应”,审“九章”,明“十号”,这就能获得全胜和大胜了。

【原文】

无守也,故能守胜 。数战则士罢,数胜则君骄,夫以骄君使罢民,则国安得无危?故至善不战,其次一之 。破大胜强,一之至也。乱之不以变,乘之不以诡,胜之不以诈,一之实也。近则用实 ,远则施号;力不可量,强不可度,气不可极 ,德不可测 ,一之原也。众若时雨,寡若飘风,一之终也。

【注释】

①守胜:获取全胜。②一之:一战胜敌。③实:实质。④极:极限。⑤测:推测。

【译文】

要固守,所以能以守取胜。因为,频繁战斗则士兵疲惫,多次得胜则君主骄傲,以骄傲的君主驱使疲惫的士兵作战,国家怎能不危险?所以,用兵最好的是不战而胜,其次是一战而定。打破大国,战胜强敌,这是一战而定的典范。乱敌不用权变,乘敌不用诡计,胜敌不用诈谋,这是一战而定的实质。对近敌用实力征伐,对远国用号令威慑,力量不可估计,强盛不可测度,士气永不枯渴,心智无法捉摸,这是一战而定的力量源泉。增兵像时雨一样密集,减兵像飘风一样迅速,这是一战而定的最终表现。

【原文】

利適 ,器之至也;用敌,教之尽也。不能致器者,不能利適;不能尽教者,不能用敌。不能用敌者穷,不能致器者困 。远 用兵,则可以必胜。出入异涂,则伤其敌。深入危之,则士自修 ;士自修,则同心同力。善者之为兵也,使敌若据虚,若搏景 。无设无形焉,无不可以成也;无形无为 焉,无不可以化也,此之谓道矣。若亡而存,若后而先,威不足以命之。

【注释】

①利適:控制军队。②困:陷入被动。③远:用兵神速。④自修:自身感到警戒。⑤搏景:景,同“影”,同影子搏斗。⑥为:当作“象”。

【译文】

能控制敌人,是武器最精的结果;使敌为我用,是教练最好的结果。不能使武器最精的,不能制敌;不能使教练最好的,不能使敌为我用。不能使敌为我用,我将陷于被动;不能使武器最精,我将陷于困境。用兵神速,可以取得必胜。出入异途,可以劳伤敌军。深入敌境造成危险,战士自然警惕,警惕就同心同力了。善于用兵者指挥作战,总是使敌人像在虚空的地方,像在同影子搏斗。保持没有方位、没有形体的样子,因而没有不成功的;保持没有形体、没有作为的样子,因而没有不变化的。这些就叫作“道”。它好像无有而实则存在,好像在后而实则在前。用“威”字,都不足以形容其作用。 BXssuK3JST203ITVOnBpQyd9+onzZTzrpPs/ccUQ+JjizIIsZ+vg9MwFtvJcVIh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