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夏本纪第二

【题解】

此篇叙述了由禹到桀大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部落首领的形象。

【原文】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 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当帝尧之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 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维是勉之。”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

【注释】

①曾大父:即曾祖父。②下民:百姓,人民。

【译文】

夏禹,名叫文命。禹的父亲是鲧,鲧的父亲是颛顼,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帝的孙子。禹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都没有继承帝位,他们都只是给天子做大臣。

当尧在位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地包围了高地,百姓为此非常忧惧。帝尧寻找能治理洪水的人,群臣和四岳诸侯都说鲧可以,尧说﹕“鲧不服从命令,使同族陷入毁灭的危险,不可以任用。”四岳诸侯说﹕“比较起来,众大臣没有谁比他更强,希望您让他试试。”于是尧就听取四岳诸侯的建议,任命鲧去治水。用了九年的时间而洪水仍然泛滥不息,治水没有取得成效。于是尧帝去寻找能够继承帝位的人,又得到了舜。舜被任用,代行天子的政事,到四方巡视。在巡视的过程中,舜看到鲧治水没有任何功效,就将鲧流放到了羽山,直到死在那里。天下人都认为舜对鲧的惩罚是正确的。于是舜又举用了鲧的儿子禹,让他来继续他父亲的治水事业。

帝尧去世后,帝舜就问四岳诸侯﹕“谁能够将尧的事业发扬光大,让他担任官职?”大家都说﹕“伯夷做司空,可以光大尧的事业。”舜说﹕“嗯,好!”然后命令禹﹕“你去治理水土吧,务必勤勉地将此事办好。”禹跪拜叩头,谦让给契、后稷、皋陶等人。舜说﹕“你还是自己去办理这些事情吧。”

【原文】

禹为人敏给 克勤 ;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 ,为纲为纪。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 ,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 ,山行乘檋 。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馀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注释】

①敏给:犹敏捷。②克勤:勤劳。③亹亹穆穆(wěiwěimùmù):勤勉庄敬。④行山表木:攀行山岭,立木为标记。⑤沟淢(yù):沟洫。淢,同”洫”。⑥橇(qiāo):古代人在泥路上行走所乘的东西。⑦檋(jū):上山穿的钉鞋,有齿,防滑。

【译文】

禹为人敏捷勤劳,他遵守道德,和蔼可亲,言语诚信。他的声音就是标准的音律,他的身躯就是标准的尺度,凭着他的声音和躯体就可以矫正音律的高低和尺度的长短。他勤勤恳恳,端庄恭敬,成为了百官的典范。

禹于是就和益、后稷接受舜的命令,命令诸侯百官发动民众运土治水。他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记,测定高山大川的形势。禹因伤感于父亲没有将洪水治理好而受到惩罚,就劳苦身躯,焦心思虑,在外劳苦奔波了十三年,路过家门也不敢进去。他节衣缩食,却致力于用丰洁的祭品来孝敬鬼神;自己的居室简陋,却致力于将大量费用用来修筑沟渠。他坐车在陆地行进,驾船在水路行进,乘橇在泥滩上行进,穿铁齿的鞋子在山地行进。他左手拿着水准和绳墨,右手拿着规和矩,还装载着测定四时定方向的仪器,以开发九州土地,疏通九条河道,修治九处湖泽,测量九座大山。他命令益给百姓分发稻种,让他们可以种植在低湿的地方。命令后稷给吃粮艰难的百姓分发粮食。粮食短缺时,就从多余的地方调剂粮食给缺粮的地区,以便使各诸侯物品均衡。禹一边行进,一边根据各地的特色来确定他们所能进贡的物品,以及将物品运到京都所经山川的便利路线。

【原文】

禹行自冀州始。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脩太原,至于岳阳。覃怀致功,至于衡漳。其土白壤。赋上上错,田中中,常、卫既从,大陆既为。鸟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海。

济、河维沇州:九河既道,雷夏 既泽,雍、沮会同,桑土既蚕,于是民得下丘居土。其土黑坟,草繇木条。田中下,赋贞,作十有三年乃同。其贡漆丝,其篚织文。浮于济、漯,通于河。

海岱维青州:堣夷 既略,濰、淄其道。其土白坟,海滨广潟 ,厥田斥卤 。田上下,赋中上。厥贡盐絺,海物维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莱夷为牧,其篚酓丝 。浮于汶,通于济。

【注释】

①雷夏:即雷泽。其地在今山东菏泽东北面黄河南岸。②堣夷:古地名。③广潟(xì):同”广斥”。广阔的盐碱地。④斥卤:指盐碱地。⑤酓(yǎn)丝:蚕食山桑叶所吐的丝,即柞蚕丝,可供织作,制琴弦最佳。

【译文】

禹巡行治水是从冀州开始的。在冀州治理完壶口,就去治理梁山和岐山。治理好太原地区,一直到太岳山之南。治理好覃怀后,又去治理衡水和漳水。冀州的土质色白而细软松柔,这里的赋税为上上等级,有时为第二等级,田地为中中等级。常水和卫水疏通后,大陆水泽也就被治理好了。冀州东北的鸟夷部族进贡皮衣。他们进贡的路线是绕过西边的碣石山,然后进入黄河。

济水和黄河之间是沇州。沇州境内的九条河道已经疏通,雷泽汇成湖泊,雍水、沮水汇合流入泽中。土地上种了桑树,养了蚕,于是百姓都从山上搬到平地上来。沇州土壤黑而肥沃,草木长得茂盛。田地为中下等级,赋税属下下等级。沇州经过十三年的治理才收到了同其他州相同的功效。这一地区进贡的物品为漆、丝,还有用圆形竹器盛着的有花纹的丝织品。

进贡时走水路,先经济水、漯水,再转入黄河。

大海和泰山之间是青州。堣夷地区治理好后,潍水和淄水也被疏通。青州土质色白而肥厚,海滨又广含盐质,田地多是盐碱地。田地为上下等级,贡赋为中上等。进贡的物品为盐和细葛布,有时候也会进贡一些海产品,以及泰山深谷的丝、大麻、矿石、松木、奇异的石头,莱夷地区的畜牧产品,还有用竹筐盛着的可以用来做琴弦的柞蚕丝。进贡时走水路,先乘船入汶水,再进入济水。

【原文】

海岱及淮维徐州:淮、沂其治,蒙、羽其蓺。大野既都,东原厎平。其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其田上中,赋中中。贡维土五色,羽畎夏狄,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 臮鱼,其篚玄纤缟。浮于淮、泗,通于河。

淮海维扬州:彭蠡既都,阳鸟所居。三江既入,震泽致定。竹箭既布。其草惟夭,其木惟乔,其土涂泥。田下下,赋下上上杂。贡金三品,瑶、琨、竹箭,齿、革、羽、旄,岛夷卉服,其篚织贝,其包橘、柚锡贡。均江海,通淮、泗。

荆及衡阳维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甚中,沱、涔已道,云土、梦为治。其土涂泥。田下中,赋上下。贡羽、旄、齿、革,金三品,杶、榦、栝、柏,砺、砥、砮、丹,维箘簬、楛,三国致贡其名,包匭 菁茅,其篚玄纁 玑组 ,九江入赐大龟。浮于江、沱、涔、汉,逾于雒,至于南河。

【注释】

①蠙珠(bīnzhū):即蚌珠。珍珠。②包匦(guǐ):裹束而置于匣中。一说包裹缠结。③玄纁(xūn):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④玑(jī)组:珠串。

【译文】

大海、泰山和淮河之间是徐州。淮河和沂水治理好后,蒙山和羽山也得到开发种植。经过治理后的大野泽也可以蓄水了,东原一带在水去平复后也就可以耕种了。这里的土质呈红色,有黏性且肥厚,草木也渐渐茂盛密集。田地为上中等级,贡赋为中中等级。进贡的物品为五色土,羽山深谷出产的野鸡,峄山南边特生的梧桐,泗水边浮石制的磬,淮水边上蚌珠和鱼,以及用竹筐盛着的纤细洁净的黑色丝绸。进贡时,走水路通过淮水、泗水,再到达黄河。

淮河以南和大海以西是扬州。彭蠡泽已经汇聚成湖泊,成了大雁南归时的栖息之地。松江、钱塘江、浦阳江在那里入海,震泽地区也得以安定,竹林遍布,野草繁茂,树木高大,土质湿润。田地为下下等级,田赋为上下等级,有时会升到中下等级。进贡的物品为三色金属、美玉、似玉的宝石、竹箭、象牙、兽皮、羽毛、旄牛尾,海岛上人用花草编结的服饰,用竹筐盛着的五色染丝织成的贝锦,以及根据时令要进贡的橘子和柚子。这些贡品都经由大海、长江进入淮河、泗水。

荆山到衡山的南面是荆州。江水和汉水都汇入大海。无数条支流汇入长江,正好处于全州的中部,沱水和涔水已被疏导,云泽和梦泽也都治理好了。荆州的土质湿润,田地为下中等级,田赋为上下等级。进贡的物品为羽毛、旄牛尾、象牙、兽皮、三色金属、椿木、杶木、桧木、柏木,粗磨石、细磨石、砮石、丹砂、箘簬、楛木,这是荆州地区三个诸侯国所进贡品中的著名特产,还有用绳子缠绕包裹起来的菁茅,用竹筐盛着的黑色或浅红色绸布,以及穿珠子的丝带,有时根据时令进贡九江出产的大龟。进贡时,先经过长江、沱水、涔水、汉水,再经过一段陆路进入洛水,最后到达南河。

【原文】

荆河惟豫州:伊、雒、瀍、涧既入于河,荥播既都,道菏泽,被明都。其土壤,下土坟垆 。田中上,赋杂上中。贡漆、丝、絺、纻,其篚纤絮,锡贡磬错 。浮于雒,达于河。

华阳黑水惟梁州:汶、嶓既蓺,沱、涔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绩 。其土青骊。田下上,赋下中三错。贡璆 、铁、银、镂、砮、磬,熊、罴、狐、貍、织皮。西倾因桓是来,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

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所同。荆、岐已旅,终南、敦物至于鸟鼠。原隰厎绩,至于都野。三危既度,三苗大序。其土黄壤。田上上,赋中下。贡璆、琳、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序。

【注释】

①坟垆:高起的黑色硬土。②磬错:磨磬用的石头。③厎(dǐ)绩:致功,取得功绩。④璆(qiú):古同”球”,美玉,亦指玉磬。

【译文】

荆州和黄河之间是豫州。伊水、洛水、瀍水、涧水都已治理好流入黄河,荥播也汇成一个湖泊,疏通了菏泽,修筑了明都泽的堤防。这里的土质松软肥沃,低洼地是肥沃坚实的黑土。田地为中上等级,贡赋为上中等级,但有时也会为上上等级。进贡的物品为漆、丝、细葛布、麻,以及用圆筐盛着的细丝绵,有时也按命令进贡一些磨磬用的石头。进贡时走水路,经过洛水,然后才进入黄河。

华山之南到黑水之间是梁州。汶山、嶓冢山已经得到开发。沱江和涔水已经被疏通,蔡山、蒙山也被治理好,和夷地区的百姓收到了治理的功效。这里的土质是青黑色的。田地为下上等级,田赋为下中等级,但有时也会为下上等级或下下等级。进贡的物品有美玉、铁、银、钢铁、砮石、磬、熊、罴、狐、狸、地毯等。织皮族的贡品由西戎西倾山经桓水运出,再从潜水船运,进入沔水,再进入渭水,最后横渡黄河达到京城。

黑水和黄河西岸之间是雍州。弱水经过治理向西流去,泾水从北岸流入渭水,漆水和沮水也被治理好,沣水也汇入渭水。荆山和岐山的道路已被开通,终南山、敦物山一直到鸟鼠山的道路也已竣工。高原和低地的治理也都取得了成效,连野泽都受益。三危山已经可以居住,三苗族也开始遵守秩序了。这里的土质色黄且松软肥沃,田地为上上等级,田赋为中下等级。进贡的物品为美玉、琳玉、宝石琅玕。进贡时从积石山下走水路,到达龙门地段的西河,然后到渭水和黄河的汇合处。织皮族居住在昆仑山、析支山、渠搜,那时西方各族也都归服了。

【原文】

道九山:汧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常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负尾;道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汶山之阳至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道九川: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道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砥柱,又东至于盟津,东过雒汭,至于大邳,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嶓冢道瀁,东流为汉,又东为苍浪之水,过三澨,入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汶山道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醴,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梅。道沇水,东为济,入于河,泆为荥,东出陶丘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道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道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北至于泾,东过漆、沮,入于河。道雒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东北入于河。

【译文】

禹开通了九大山脉的道路﹕一条从汧山、岐山,直到荆山,越过黄河;一条从壶口山、雷首山,直到太岳山;一条从砥柱山、析城山,直到王屋山;一条从太行山、常山,直到碣石山,进入海中与水路接通;一条从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直到太华山;一条从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直到负尾山;一条从嶓冢山,直到荆山;一条从内方山直到大别山;一条从汶山南面直到衡山,经过九江,最后到达敷浅原山。

禹疏导了九条河流﹕把弱水疏导到合黎山,使其下游注入了流沙;疏导了黑水,流过三危山,注入南海;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直到龙门山,向南流到华阴,又向东流经砥柱山,再继续东流过盟津,然后向东经过洛水入河口,直到大邳山,转而往北流过降水,进入大陆泽,再往北分成九条河,这九条河又汇合为一条为逆河,最后流入大海。从嶓冢山开始疏导漾水,向东流的是汉水,再往东流就是苍浪水,经过三澨水,流到大别山,再向南流入长江,向东汇成彭蠡泽,再往东流就是北江,最后流入大海;从汶山开始疏导江水,往东流分出支流就是沱水,再东流到达醴水,经九江,到达东陵,向东偏北流去与彭蠡泽汇合,再往东流为中江,注入大海;疏导沇水,向东流就是济水,流入黄河,从黄河溢出的水汇成荥泽,向东流过陶丘北部,继续向东到达菏泽,再向东北汇合汶水,再向北转东流入大海;从梧柏山开始疏导淮水,向东与泗水、沂水汇合,再向东流入大海。从鸟鼠山开始疏导渭水,向东流汇合沣水,又往东北与泾水汇合,再往东流过漆水、沮水,流入黄河;从熊耳山开始疏导洛水,往东北流与涧水、瀍水汇合,再向东流与伊水汇合,最后向东北流入黄河。

【原文】

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甚脩,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令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緫,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国,三百里诸侯。侯服外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

【译文】

于是,九州之内政令教化就统一了,四方都可以居住了,九条山脉都开出了道路,九条大河也都疏通了,九个大湖也都筑起了堤防。四海之内的诸侯都可以来京城会盟了。金、木、水、火、土、谷六府治理得很好。各个区域的土地都交相订正了它们的等级,并要按规定认真交纳赋税。赋税的等级都是根据三种不同的土壤等级来确定。禹在中原地区向诸侯颁赐土地和姓氏,并说﹕“要恭敬地把德行摆在首位,不要违背了天子的政令。

禹下令规定天子直接统辖的国都范围以外的五百里区域为甸服,即为天子服田役纳税的地区﹕距离国都一百里的地区交纳连茎带穗的谷类收获物,一百里到二百里之间的地区交纳谷穗,二百里到三百里之间的地区交纳谷粒,三百里到四百里之间的地区交纳粗米,四百里到五百里之间的地区交纳精米。甸服外的五百里区域为侯服,即为天子侦察顺逆和服侍王命的地区﹕靠近甸服一百里地区是卿大夫的采邑,二百里地区是小的封国,三百里地区是诸侯的封地。侯服以外的五百里地区是绥服,即受天子安抚,推行教化的地区﹕靠近侯服三百里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推行政令教化,二百里地区要振兴武威,保卫天子。

绥服以外的五百里地区是要服,即受天子约束服从天子的地区﹕靠近绥服三百里地区要遵守政令教化并和睦相处,二百里地区要遵守王法。要服再外五百里地区是荒服,即为天子守卫远边的荒远地区﹕靠近要服三百里地区礼简怠慢,居民行动不受限制,二百里地区,百姓迁徙流动,没有固定的居处。

东临大海,西至沙漠,南北也都达到了最遥远的地方,天子的声威教化传达到了四方偏远的地区。

于是帝舜就赏赐给了禹一块黑色的圭玉,向天下人宣告治水成功。天下也因此变得太平,得到治理。

【原文】

皋陶作士以理民。帝舜朝,禹、伯夷、皋陶相与语帝前。皋陶述其谋曰:“信其道德,谋明辅和。”禹曰:“然,如何?”皋陶曰:“於!慎其身脩,思长,敦序九族,众明高翼,近可远在已。”禹拜美言,曰:“然。”皋陶曰:“於!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皆若是,惟帝其难之。知人则智,能官人;能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知能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善色佞人?”

皋陶曰:“然,於!亦行有九德,亦言其有德。”乃言曰:“始事事,宽而栗,柔而立,愿而共,治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彊而义,章其有常,吉哉。日宣三德,蚤夜翊明有家。日严振敬六德,亮采有国。翕受普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吏肃谨。毋教邪淫奇谋。非其人居其官,是谓乱天事。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吾言厎可行乎?”禹曰:“女言致可绩行。”皋陶曰:“余未有知,思赞道哉。”

【译文】

皋陶担任执法的士这一官职来治理百姓。舜上朝时,禹、伯夷、皋陶在舜面前相互交谈。皋陶陈述他的谋议说﹕“若能切实按照道德行事,谋划就会高明,辅佐的大臣也会和睦。”禹说﹕“是的,应该怎么做呢?”皋陶说﹕“哦,要谨慎地对待自身修养,要有长远打算,要使九族和睦相亲,这样众多贤人就会辅佐你,政令由近及远,完全在于自身的修养。”禹听后拜谢皋陶的善言,说﹕“对。”皋陶说﹕“哦,还有成就德业就在于能够了解人,能够安抚民众。”禹说﹕“哎!若都这么做,恐怕尧帝也都觉得困难。能了解人就是明智,能给人安排官职,能安抚民众就是仁惠,这样百姓才会爱戴你。能做到明智、仁惠,还担忧什么驩兜?还流放什么有苗?还怕什么花言巧语、善于察言观色和奸佞不正之人呢?”

皋陶说﹕“的确如此。检查一个人的行为要根据九种品德,检查一个人的言论也要看他是否有好的品德。”他又接着说﹕“考察一个人的品德要从他做的事情开始,性格宽宏而庄栗,柔和而能独行,忠诚而又恭敬,办事认真有条理,性情刚毅又不乏柔顺,温和又正直,简约而不草率,笃实刚健,勇猛又合乎道义,常常修明这九德就好了。大夫们每天修明三种美德,早晚庄敬努力,就会保有自己的领地。诸侯们每天严肃恭敬地实行六种品德,并认真办理各项事务,就能保有他们的封国。能全部具备这九种品德并普遍施行,就可以使有才德的人都居官任职,使所有的官吏都严肃认真地办理自己的政务。不要叫百姓做邪恶淫乱之事,也别设想一些不正当的计谋。如果让不适当的人做了官,就叫做扰乱上天所命的大事。上天将要惩罚有罪的人,用五种刑罚来惩罚五种罪行的人。我的言论能否行得通呢?”禹说﹕“你的言论一旦实行就能取得成绩的。”皋陶说﹕“我没有什么才智,只是想辅佐天子实施治理天下的大道罢了。”

【原文】

帝舜谓禹曰:“女亦昌言。”禹拜曰;“於,予何言!予思日孳孳。”皋陶难禹曰:“何谓孳孳 ?”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皆服于水。予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檋,行山刊木。与益予众庶稻鲜食。以决九川致四海,浚畎澮 致之川。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馀补不足,徙居。众民乃定,万国为治。”皋陶曰:“然,此而美也。”

禹曰:“於,帝!慎乃在位,安尔止。辅德,天下大应。清意 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帝曰:“吁,臣哉,臣哉!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女辅之。余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作文绣服色,女明之。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来始滑,以出入五言,女听。予即辟,女匡拂予。女无面谀。退而谤予。敬四辅臣。诸众谗嬖臣,君德诚施皆清矣。”禹曰:“然。帝即不时,布同善恶则毋功。”

【注释】

①孳孳(zīzī)同”孜孜”。勤勉;努力不懈。孳,通”孜”。②畎澮(quǎnhuì):亦作”甽浍”。田间水沟。泛指溪流﹑沟渠。③清意:意念纯净。

【译文】

帝舜对禹说﹕“你也说说你的意见吧。”禹行了拜礼说﹕“哦,我说什么呢。我只想每天勤恳努力地做事。”皋陶追问道﹕“怎么才叫勤勉呢?”禹说﹕“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百姓都遭受着洪水的威胁。我在陆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乘木橇,在山路上行走就穿带铁齿的鞋,翻山越岭,树立木桩,在山上作了标志。我和益一起将稻粱和新鲜的肉食分给百姓。疏导九条河道流通到四海,疏浚各种沟渠流通到江河。和稷一起赈济吃粮困难的民众。粮食缺少时,就从有剩余粮食的地方调来补给粮食不足的地方,并将百姓迁徙到适合居住的地方。于是百姓才能安定下来,各诸侯国也得到了治理。”皋陶说﹕“是啊,这确实是你的美德。”

禹说﹕“啊,帝!你一定要谨慎,冷静思考你的举止。辅佐的大臣有德行,天下的人就会响应拥护你。您用清静之心奉行上帝的命令,上天才会经常把美好的福瑞降临给您。”舜帝说﹕“啊!大臣啊,大臣!大臣是我的臂膀和耳目。我想帮助百姓,你们要辅佐我。我想模仿古人衣服上的图案,按照日月星辰的天象来制作绣上花纹色彩的服装,你们要替我明确服装的等级。我想听六律、五音、八乐的演奏,观察诸侯中勤于或荒怠政事的情况,以便取舍五方的言论,你们要认真倾听并帮我作出正确的判断。倘若我有不正当的行为,你们要匡正辅助我。不要当面逢迎恭维,回去以后却又指责我。我敬重身边所有辅佐的臣子。那些搬弄是非的佞用臣,只要君主真的能施行德政,他们就会被清除。”禹说﹕“是的。如果您不这么做,善恶不分,那就不会有什么功绩了。”

【原文】

帝曰:“毋若丹朱傲,维慢游是好,毋水行舟,朋淫于家,用绝其世。予不能顺是。”禹曰:“予娶涂山,癸甲,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辅成五服,至于五千里,州十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各道有功。苗顽不即功,帝其念哉。”帝曰:“道吾德,乃女功序之也。”

皋陶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舜德大明。

于是夔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百兽率舞,百官信谐。帝用此作歌曰:“陟天之命,维时维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 稽首扬言曰:“念哉,率为兴事,慎乃宪,敬哉!”乃更为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帝拜曰:“然,往钦哉!”于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数声乐,为山川神主。

【注释】

①来仪:被招来。②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跪后两手相拱,俯头至手。

【译文】

舜帝说﹕“不要像丹朱那样骄恣放纵,一味喜欢浪荡遨游,在没有水的路上行船,一群人在家里做淫乱的事,因此,我要断绝他的帝位继承权,我不能容忍这样的情况。”禹说﹕“我辛日娶涂山国的女子为妻,壬癸二日在家,甲日就离开家去治水了,生了儿子启,我也没有抚养过,所以才完成了平治水土的事业。我帮助帝王设置了五服制度,使国土的宽广达到了五千里,十二个州都设置了官长,京师以外一直管辖到偏远地区,建立了伍长制度,各自的首领也都遵循职守、建功立业。只有三苗愚顽,没有功绩,希望帝王您记着这件事。”舜帝说﹕“用我的德教去开导他们,都要靠你的工作来使他们归顺。”

皋陶于是就敬重禹的功德,命令百姓都效法他敬重禹。不按照命令来做的,就用刑罚进行惩罚。于是舜的德教得到了广大发扬。

于是夔奏起了乐曲,祖先的神灵因此降临,各方诸侯相互礼让,鸟兽起舞,当《箫韶》的乐曲奏完九章,凤凰被召来了,百兽起舞,百官忠诚和睦。舜帝因此唱道﹕“我奉上天的旨命来治理百姓,重在顺应时势,重在谨言慎行。”接着唱道﹕“辅佐大臣尽职尽责啊,君王的治功才会兴起啊,百官的事业才会兴盛啊!”皋陶跪拜伸手叩头,然后高声说道﹕“大家要记住舜帝的告诫啊!要恪尽职守,遵守法度,不要懈怠啊!”又继续唱道﹕“君王英明啊,辅臣大臣贤良啊,天下万事都兴旺发达啊!”舜又唱道﹕“君王若无大略啊,辅佐的大臣就会懈怠啊,天下万事就会毁败啊!”舜拜答说﹕“对,以后我们都要办好各自的事务。”于是天下百姓都遵奉禹所兴起的音乐,推崇他做山川神灵的主宰。

【原文】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 。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而后举益,任之政。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 ,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注释】

①嗣:指地位继承人。②日浅:指时间不长。

【译文】

舜将禹推荐给上天,让他作为帝王的继承人。十七年后舜逝世了。三年的丧期结束后,禹因辞让回避舜的儿子商均而到阳城居住。天下诸侯都离开商均而去朝拜禹。禹这才继承了天子之位,坐北面南接受了诸侯的朝拜,立国号为夏后,姓姒。

禹即位后将皋陶推荐给上天,并将处理国政的权力授予他,但是皋陶没有继任就去世了。于是就将皋陶的后代封在英、六,也有部分封在许地。后来又举用了益,任用他管理政事。

十年过去了,禹到东部地区去巡视,到达会稽后去世了。把天下传给了益。三年丧期结束后,益将帝位让给禹的儿子启,然后隐居在箕山的南边。禹的儿子启贤能,天下都归向于他。禹去世时,虽然将帝位传给了益,但是由于他辅佐禹的时间很短,天下人对他还不够信任。所以诸侯都离开他去朝拜启,说﹕“他是我们的君主禹的儿子啊。”于是启就继承了天子之位,即夏后国的启帝。

夏后国的启帝,是禹的儿子,他的母亲是涂山氏的女子。

【原文】

有扈氏 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启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 五行,怠弃 三正,天用剿绝 其命。今予维共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女不共命。御非其马之政,女不共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僇于社,予则帑僇 女。”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 ,作五子之歌。

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帝中康时,羲、和湎淫 ,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

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帝少康崩,子帝予立。帝予崩,子帝槐立。帝槐崩,子帝芒立。帝芒崩,子帝泄立。帝泄崩,子帝不降立。帝不降崩,弟帝扃立。帝扃崩,子帝廑立。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 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注释】

①有扈氏:古部落名,在今陕西省户县。②威侮:凌虐侮慢。③怠弃:怠惰荒废。④剿绝:消灭,灭绝。⑤帑僇(tǎnglù):指刑戮连及子女。⑥洛汭(ruì):河南省洛水入黄处。⑦淫湎:沉溺于酒色。⑧扰龙:驯龙。

【译文】

有扈氏不服从帝命,启就前去讨伐他,在甘地大战一场。将要开战时,启作了一篇誓辞《甘誓》,并召集六军将领进行告诫。启说﹕“唉!六军将领们,我发布誓词告诫你们!有扈氏违背五行规律,背离天、地、人的正道,因此上天要断绝它的大命。现在我恭敬地执行上天的命令对其进行惩罚。战车左边的射手不从左边射击敌人,战车右边的剑手不从右边击杀敌人,就是不服从命令。驭手不能使车马列阵整齐,也是不服从命令。服从命令的,我会在祖先神灵前赏赐他;不听从命令的,就会在社神前杀掉他,而且要将他们的家属收为奴婢。”于是启就灭掉了有扈氏,天下都来朝拜。

夏后国帝启去世后,他的儿子太康继位。太康帝失去了国家,他的五个弟弟逃到洛水北岸,作了一首《五子之歌》。

太康逝世后,他的弟弟中康继位,即中康帝。中康帝时,羲氏、和氏沉湎于酒,将每年的四季、日子的甲乙都搞乱了。胤奉命前去征伐,作了《胤征》。

中康逝世后,他的儿子相帝继位。相帝逝世后,他的儿子少康继位。少康帝逝世后,他的儿子予帝继位。予帝逝世后,他的儿子槐帝继位。槐帝逝世后,他的儿子芒帝即位。芒帝逝世后,他的儿子泄帝继位。泄帝逝世后,他的儿子不降帝继位。不降帝逝世后,他的弟弟扃帝继位。扃帝逝世后,他的儿子廑帝继位。廑帝逝世后,不降帝的儿子孔甲即位,即孔甲帝。孔甲帝继位后,迷信鬼神,干淫乱的事。夏后氏的威德开始衰败,诸侯背叛了他。从天上降下来两条龙,一雄一雌,孔甲喂养不了它们,也没有找到会养龙的人。陶唐氏已经衰败,后代有个名叫刘累的,他从养龙的人那里学会了驯龙,就去待奉孔甲。孔甲为他赐姓为御龙氏,让他接受豕韦氏后代的封地。后来雌龙死了,刘累将其献给孔甲吃。孔甲吃完后,又派人前去索要,刘累因为害怕而逃走了。

【原文】

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子帝发立。帝发崩,子帝履癸立,是为桀。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 ,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 ,遂放而死。桀谓人曰:“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汤封夏之后,至周封于杞也。

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襃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

【注释】

①夏台:夏代狱名。又名均台。在今河南省禹县南。②鸣条:古地名。在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北,相传商汤伐夏桀战于此地。又名高侯原。

【译文】

孔甲逝世后,他的儿子皋帝继位。皋帝逝世后,他的儿子发帝继位。发帝逝世后,他的儿子履癸帝继位,即桀。桀在位时,因为从孔甲开始就有很多诸侯叛离夏朝,而桀又不致力于德政反用武力去伤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桀又召来汤,并将其囚禁在夏台,不久又将其释放。汤修行德业,天下诸侯都纷纷归附,于是汤就领兵去征伐夏桀。桀逃到鸣条,最后被放逐而死。桀对人说﹕“我后悔当初没有将汤杀死在夏台,以致让我落到这步田地。”汤于是就登上了天子之位,代替夏来接受天下诸侯的朝拜。汤封了夏的后代,到周朝时,将夏的后代封在杞地。

太史公说﹕禹是姒姓,他的后代被分封在各地,就用国名作为姓氏,因此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襃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孔子校正夏历时,学者中有很多传授《夏小正》的。从虞、夏时起,进贡纳赋的制度就已经完备了。有人说禹是在江南会合诸侯首领,考核他们功绩时去世的,所以就葬在了那里。并将安葬之处命名为会稽。会稽就是会合考核的意思。

【评析】

夏自夏启算起,共计君王十五个,历时五百年左右,但此篇对于启至桀十五君所用笔墨很少,而把主要文字用于叙述大禹的功绩上。本篇名为《夏本纪》,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大禹个人的传记。

司马迁在叙述大禹的功绩时,把他的一生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尧时主持治水,二是舜时参与国家的治理。在司马迁看来,中土水害的消除、版图疆域的奠定、行政区划的确立,禹功不可没。而舜时清明政治的出现,禹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禹处在原始社会与文明社会交替之际,还有很多原始遗风,司马迁在写作中,对此作了忠实的反映,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理想。禹让天下给商均,益让天下给启,这和后代争相为帝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司马迁虽然没有公开进行对比,但却从中流露出对尧舜之治的向往。 Riz574ois2fKUlg25zanwS8WHShXq0/Zz+C/bSOJI8XgfeATpwqLAZqb9cTiaLX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