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经方在肺癌中的应用

中医古籍中无肺癌这一病名,但文献描述的肺积、息贲的临床表现与肺癌较为相似,可以归于咳嗽、痰饮、息贲、肺积、咯血等病证的范畴。《难经》记载:“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金匮要略》所述“肺痿”与肺癌症状有相似之处,症见咳吐痰血,上气喘满,舌干口燥,形体瘦削,咽喉嘶哑,心烦胸痛,皮毛枯悴。临床症见咳嗽、气急、气喘常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症见咯血常用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术后反复干咳常用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射干麻黄汤、半夏汤、小半夏汤、大半夏汤;术后及肺癌胸膜转移症见胸腔积液常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汤、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猪苓汤、苓桂术甘汤;并发肺部感染常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大青龙汤、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桂枝汤类、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并发骨转移疼痛常用桂枝加附子汤、大乌头煎、乌头汤、当归芍药散。

二、经方在食管癌中的应用

在古代中医文献中尚未见有食管癌之病名,但有丰富的类似食管肿瘤的病证记载,食管癌在中医文献中多属“噎膈”“噎塞”“关格”等范畴。关于噎膈的主要症状,早在2000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就有了“三阳结谓之膈”“饮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则呕”以及“膈中,食饮入而还出,后沃沫”的记载。症见吞咽困难常用半夏汤、小半夏汤、大半夏汤、半夏厚朴汤、吴茱萸汤、旋覆代赭汤等;症见痰涎增多常用半夏汤、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大半夏汤、半夏生姜汤、吴茱萸汤;症见消化道出血常用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症见腹水常用苓桂术甘汤、猪苓汤、泽泻饮。

三、经方在胃癌中的应用

胃癌属于中医学“胃脘痛”“噎膈”“伏梁”“积聚”等范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 胀,胃脘当心而痛……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金匮要略》提出“胃反”之病名,曰:“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逆转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生,防治癌变常用半夏泻心汤、黄连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当归芍药散;症见呕吐、反胃常用小半夏汤、半夏汤、大半夏汤;症见腹痛常用黄芪建中汤、大建中汤、小建中汤、桂枝加芍药汤;症见消化道出血常用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症见腹水常用猪苓汤、苓桂术甘汤。

四、经方在肠癌中的应用

大肠癌从临床症状上看属于中医“肠覃”“肠毒”“锁肠痔”“下痢”等诸病证范畴。《灵枢·水胀》谓:“肠覃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这些描述与现在结肠癌、直肠癌、肛管癌的症状颇为相似。多归因于饮食不节、情志内伤、久病久痢等因素,在正气亏虚的基础上使脾胃升降失和,气机不畅,毒邪侵入,湿热、瘀血、痰浊互结,闭阻于大肠,久而成积。传导不利,故见腹泻、便秘、腹痛,血络破损而见便血。久则正气更虚,邪毒肆虐则见腹块,脘腹鼓胀,虚衰羸瘦。症见肠道梗阻或者不完全梗阻常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桂枝加大黄汤;症见便血常用大黄泻心汤、白头翁汤、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症见腹痛可用桂枝加芍药汤、乌梅丸;症见腹水可用猪苓汤、桂枝汤、泽泻饮;放疗后放射性肠炎常用乌梅丸、白头翁汤、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化疗后出现手足麻木等神经毒性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汤。

五、经方在肝癌、胰腺癌中的应用

在各类经典医书中无肝癌、胰腺癌的名称记载。根据临床症候,当属于“癥瘕”“积聚”“黄疸”“伏梁”等病名范畴。在《黄帝内经》《难经》中有关于其症状的描述,如癥瘕、积聚、黄疸、鼓胀、胁痛、肥气等。《难经》载:“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腹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这些描述与肝癌的临床表现相似,并说明了肝癌的病因病机,迄今对肝癌的研究仍具有指导意义。症见腹痛腹胀可用桂枝加芍药汤、柴胡桂枝干姜汤、黄芪建中汤、大建中汤、鳖甲煎丸、大黄 虫丸、附子粳米汤;症见消化道出血可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泻心汤;症见腹水可用五苓散、大黄 虫丸;症见黄疸可用茵陈五苓散、大柴胡汤;并发低热可用麻黄升麻汤、桂枝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

六、经方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有关本病的病因,中医认为,正气不足、气血两虚是发病的前提及决定因素。《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灵枢·百病始生》曰“温气不行,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同时,六淫外侵、邪毒留滞是发病的外因。《灵枢·九针论》曰:“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灵枢·百病始生》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灵枢·五变》也认为:“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可见,正虚邪实是乳腺癌发病的总病机。正气不足是乳腺癌发生的主要原因,而邪气入侵则是重要条件。正气虚损,脏腑失和,阴阳失调,六淫之邪乘虚着于乳部,经络受阻,致瘤核形成。症见乳腺胀痛可用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桂枝汤;内分泌治疗期间症见潮热、多汗可用桂枝加桂汤、小柴胡汤、柴胡加桂枝龙骨牡蛎汤、甘草小麦大枣汤、肾气丸;并发骨转移疼痛可用桂枝加附子汤、大乌头煎、乌头汤;症见抑郁及失眠可用半夏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竹叶石膏汤、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柏皮汤、甘草小麦大枣汤。

七、经方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应用

按中医辨证,肾癌、膀胱癌、输尿管肿瘤等泌尿系统肿瘤属于“溺血”“腰痛”“癥积”“中石疽”“血淋”“溲血”“癃闭”等范畴。《素问·气厥论》曰:“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少阴有余……涩则病积,溲血。”《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云:“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对于本病病因,中医认为主要是由于湿热、瘀血阻于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所致。发病关键在于下焦的肾、膀胱,与肺、脾、肝、三焦亦有密切联系,特别重视脏腑功能失调、精神因素及先天不足等内因在发病中的意义。症见腰酸腰痛可用肾气丸、薯蓣丸;症见尿血可用薯蓣丸、大黄 虫丸;并发骨转移可用桂枝加附子汤、大乌头煎、乌头汤、当归芍药散。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古籍文献所提及的“肾岩”并不是西医学所谓的肾癌,而是阴茎癌,不可混淆。

八、经方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

中医学无“宫颈癌”及“卵巢癌”病名,但类似描述散见于“崩漏”“带下”“五色带”“癥瘕”等疾病之中,如《素问·骨空论》中即有“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的记载。现代肿瘤临床症见阴道异常出血可用四乌贼骨一芦茹丸;症见腹痛腹胀可用桂枝茯苓丸、桂枝加芍药汤、桃核承气汤;症见腹水可用泽泻饮、猪苓汤;宫颈癌放疗后腹泻常用乌梅丸、白头翁汤、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症见外阴瘙痒、异常分泌物可用苦参汤外洗。

九、经方在脑部肿瘤中的应用

中医历代文献中,对脑部肿瘤的记载见于“头痛”“真头痛”“头风”“恶心”“呕吐”“厥逆”中。中医认为“脑为髓海”“肾主骨,骨生髓”,诸髓者属脑,脑为奇恒之府,诸阳之会,位高而属阳。《素问·奇病论》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病名曰厥逆。”头为诸阳之会,十四经之手足三阳均交会于头颠,故头颠顶有“百会穴”之称。头属阳而脑属阴,阳气盛则阴邪不得入,正气虚则邪气乘虚而入,邪气入头,大寒至髓,上入络脑,是谓重阴,故头痛、眩晕、吐逆,甚至眩仆不知人。正常情况下,清气上扬而浊气下降,正气虚而清气不得上升,浊气不得下降,格于奇恒之府,则阴浊积于脑而发为肿瘤,故治以温阳化浊以消积,开郁理气而通络,或滋肾填髓而息风,或解毒化瘀而散结。症见痰涎增多可用泽泻饮;症见畏寒、腰酸可用肾气丸、薯蓣丸;症见畏寒肢冷、大便溏、肢体拘挛可用栝楼桂枝汤。

十、经方在骨肿瘤中的应用

历代中医有关软组织与骨肿瘤的记载常见于“痈疽”“瘤痕”“积累”“失荣”“石瘤”“肉瘤”“岩”“骨疽”“石疽”“骨石痈”等。殷墟甲骨文中即有“瘤”的记载;《灵枢·刺节真邪》曰:“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灵枢·痈疽》中曰:“发于膝,名曰疵痈,其状大痈,色不变,寒热,如坚石,勿石,石之者死。”临床症见疼痛可用桂枝加葛根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乌头汤、大乌头煎;症见低热可用桂枝汤、小青龙汤、小柴胡汤、柴胡加桂枝汤等;应用止痛药物导致的便秘可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 9hPbgeNxVm5U6btyKymZZrq6nfD44Q4V50kF48nMbXE6BDVHd44qLH4nnY6BIcE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