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节

烧心

一、概述

《中医词释》中,将“烧心”称为“胃酸过多引起的上腹部烧灼感”,俗名“烧心症”。

考其源流,《素问·至真要大论》曾有“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之记载,文中“心痛”是指胃脘痛,“烦心”与胃痛、呕心、吐酸等症状同时出现,其意应属烧心之类的不适。

《类证治裁》也指出“嘈杂日久,渐至吞酸停饮,胸前隐痛”。《医学心悟》云:“若治失其宜,可变为噎膈。”《临证备要·吞酸》云:“胃中泛酸,嘈杂有烧灼感,多因于肝气犯胃。”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1)情志不遂:其病机特点一为逆,二为热,肝胃不和、气机郁滞则导致本病发生。

(2)饮食失宜:饮食不慎日久,伤及中焦,脾胃升降失职,气机不畅,胃气挟热上逆。

(3)劳逸不均:过劳耗伤阴液,胃阴亏虚,无以制阳,上逆熏蒸胸膈。

(4)脾胃虚弱:素体脾胃虚弱,水湿之邪运化失职,郁久化热,夹肝郁、痰浊、湿热,呈脾胃虚损、阴火浊邪上逆之势。

2.病机

本病无论何种证型,均以胃气上逆为基本病机。然究胃气上逆之因则有虚有实,其虚者责之于脾胃,邪实又有痰、湿、食、气等之别,临证时不可不辨。就临床所见,诸邪又常兼杂火热症。

三、诊查要点

1.诊断依据

(1)以胃脘部或胸骨后部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伸延为主证。

(2)多伴有胃痛、嗳气、纳呆、痞满等症状。

(3)多由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不均、脾胃虚弱等诱因引发。

2.证治分类

(1)胃腑郁热证:烧心,胃脘或胸骨后不适,心烦易怒,胃脘灼痛,口干口苦,或牙龈肿痛,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少津,脉弦滑。

(2)胃阴不足证:烧心、口干口渴,胃脘隐隐作痛,尤以饥饿时为甚,纳呆或恶心,似饥而不食,心烦少寐。舌质嫩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

(3)肝气郁结证:烧心,胃脘堵闷胀满,嗳气频作。每因情志刺激而致烧心加重。后背疼痛、沉紧不适,两胁发胀。大便不爽。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或弦滑。

(4)脾胃湿热证:烧心、纳呆,胃脘痞满,进食后加重,口中粘腻,头身困重,口渴不欲饮。小便不利,大便不爽或大便溏。舌质暗红苔腻,脉滑或弦滑。 1LbalKLCkqYguJbilrm6Q5XilTNk1PCz7snRrcKkaTQelBcedf/jsP6xf+j4Pjc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