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反酸

一、概述

反酸,又称泛酸,是指胃中酸水上泛。若随即咽下称为吞酸,若随即吐出者称为吐酸,可单独出现,但常与胃痛兼见。临床多由外感风寒、饮食失调、情志失和、脾胃虚弱等原因引起。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认为本病证多属于热。“吞酸”的病名,最早为隋代巢元方所立,《诸病源候论·噫醋候》谓:“噫醋者,中焦有停疾,脾胃有宿冷,故不能消谷,谷不消则胀满而气逆,所以好噫而吞酸,气息醋臭。”

本证有寒热之分,以热证多见,属热者,多由肝郁化热犯胃所致;因寒者,多因脾胃虚弱,肝气以强凌弱犯胃而成。对于吞酸的治疗,清代张璐《张氏医通·吞酸》指出:“肝胃郁热,宜逍遥散合左金丸,食滞中脘者,宜平胃散。”其论一直为后世所效法。

二、病因病机

《证治汇补·吞酸》中“大凡积滞中焦,久郁成热,则木从火化,因而作酸者,酸之热也;若客寒犯胃,顷刻成酸,本无郁热,因寒所化者,酸之寒也”,说明吐酸不仅有热而且亦有寒,并与胃有关。《寿世保元·吞酸》曰“夫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又说明与肝气有关。

其病因病机,历来有从寒论者,亦有从热论者,但总与肝气郁结最为密切,正如《四明心法·吞酸》所说:“凡是吞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河间主热,东垣主寒,毕竟东垣言其因,河间言其化也。”因热者,多为肝郁化热,胃失和降所致;因寒者,多由肝郁犯胃,熏蒸脾土而成。但总以肝气犯胃、胃失和降为基本病机。

三、诊查要点

1.诊断依据

(1)反酸以胃中酸水上泛为主症。

(2)常伴有胃脘疼痛,烧心,嗳气,胸骨后部烧灼感等症状。

(3)多由感受风寒、饮食失调、情志不畅、脾胃虚弱等诱因有关。

2.证治分类

(1)热证:吞酸时作,嗳腐气秽,胃脘闷胀,两胁胀满,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咽干口渴,舌红苔黄,脉弦数。

(2)寒证:吐酸时作,嗳气酸腐,胸脘胀闷,喜唾涎沫,饮食喜热,四肢不温,大便溏泻,舌淡苔白,脉沉迟。 we74bNioiCj2ZiQCXKFgvWVcXNDvGVBFJKiuoRzau5EcG0TSTJQn4GO2AQGTvGx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