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内生殖器

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二者合称子宫附件(图2-2)。

图2-2女性内生殖器

【阴道】

阴道是性交器官,也是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

(一)位置与形态

阴道位于外阴与子宫之间,为一上宽下窄的管道。前壁长7~9cm,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壁长10~12cm,与直肠贴近。上端包绕子宫颈,下端狭窄开口于阴道前庭后部,称阴道口。环绕宫颈周围的部分称阴道穹隆,按其位置分为前、后、左、右4部分,其中后穹隆最深,与盆腔最低部位的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处穿刺或引流。

(二)组织结构

阴道壁由黏膜、肌层和弹力纤维构成,有很多横纹皱襞,故有较大伸展性。阴道黏膜呈淡红色,由复层鳞状上皮细胞覆盖,无腺体,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幼女及绝经后妇女的阴道黏膜上皮甚薄,皱襞少,伸展性小,容易创伤而感染。阴道肌层由内环和外纵两层平滑肌构成,在肌层的外面有一层纤维组织膜。阴道壁因富有静脉丛,故局部受损伤易出血或形成血肿。

【子宫】

子宫为一壁厚、腔小、以肌肉为主的器官。腔内覆盖黏膜称子宫内膜,青春期后受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改变并产生月经;性交后,子宫为精子到达输卵管的通道;孕期为胎儿生长发育的场所;分娩时子宫收缩可使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

(一)位置与形态

子宫位于骨盆腔中央,前为膀胱,后为直肠,下端接阴道,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站立时子宫呈前倾前屈位,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成人非孕时子宫重约5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宫腔容积约5mL。子宫上部较宽称子宫体,其上端隆突部分称子宫底。子宫底两侧为子宫角,与输卵管相通。子宫下部较窄呈圆柱状称子宫颈。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婴儿期为1∶2,成年女子为2∶1,老年期为1∶1(图2-3)。

图2-3子宫各部

考点:子宫体与子宫颈比例的变化,子宫峡部的上下端

子宫腔为上宽下窄的三角形。宫体与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1cm,其上端因解剖上较狭窄,又称解剖学内口;其下端因黏膜组织在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黏膜,又称组织学内口。子宫颈内腔呈梭形,称宫颈管,成年女子长2.5~3cm,其下端为子宫颈外口,开口于阴道。宫颈下端伸入阴道内的部分称宫颈阴道部,在阴道以上的部分称宫颈阴道上部。未产妇的宫颈外口呈圆形,经产妇的宫颈外口受分娩影响为“一”字形横裂,将子宫颈分成前唇和后唇。

(二)组织结构

宫体和宫颈的结构不同。

1.子宫体 子宫体壁由3层组织构成,由内向外分别为内膜层、肌层和浆膜层。

(1)内膜层:位于子宫腔与肌层之间,可分3层:致密层、海绵层与基底层。致密层与海绵层对性激素敏感,在卵巢激素影响下发生周期性变化,又称功能层。基底层紧贴肌层,对卵巢激素不敏感,无周期性变化。

(2)肌层:较厚,非孕时厚约0.8cm,由大量平滑肌束及少量弹力纤维所组成。肌束纵横交错如网状,大致分3层:外层多纵行,内层环行,中层多各方交织。肌层中含血管,子宫收缩时血管被压缩,能有效防止产后子宫出血。分娩时子宫肌肉的收缩是分娩的主要产力。

(3)浆膜层:覆盖子宫底部及前后面的腹膜,与肌层紧贴,但在子宫前面近子宫峡部处,腹膜与子宫壁结合较疏松,向前反折覆盖膀胱,形成膀胱子宫陷凹;在子宫后面,腹膜沿子宫壁向下,至宫颈后方折向直肠,形成直肠子宫陷凹。

2.子宫颈 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含少量平滑肌纤维、血管及弹力纤维。宫颈管黏膜为单层高柱状上皮,黏膜内有许多腺体能分泌碱性黏液,形成宫颈管内的黏液栓,将宫颈管与外界隔开。黏液栓成分及性状受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宫颈阴道部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表面光滑。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考点:子宫颈外口的临床意义,子宫韧带的名称及作用

(三)子宫韧带

共有4对,具有维持子宫位置的作用(图2-4)。

图2-4子宫各韧带(前面观)

1.圆韧带 呈圆索状,起于两侧子宫角的前面,向前下方伸展达骨盆两侧壁,穿过腹股沟管,止于大阴唇前端,直接维持子宫前倾位置。

2.阔韧带 为一对翼形的腹膜皱襞,由覆盖于子宫前后壁的腹膜自子宫侧缘向两侧延伸达到骨盆壁而成。维持子宫于盆腔正中位置。阔韧带分为前后两叶,其上缘游离,内2/3包围输卵管(伞部无腹膜遮盖),外1/3移行为骨盆漏斗韧带或称卵巢悬韧带,卵巢动静脉由此穿行。在输卵管以下、卵巢附着处以上的阔韧带称输卵管系膜,其中有结缔组织及中肾管遗迹。卵巢与阔韧带后叶相接处称卵巢系膜。卵巢与子宫角之间的阔韧带增厚称卵巢固有韧带或卵巢韧带。在宫体两侧的阔韧带中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大量疏松结缔组织称宫旁组织。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均从阔韧带基底部穿过。

3.主韧带 在阔韧带的下部,横行子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为一对坚韧的平滑肌与结缔组织纤维束,又称宫颈横韧带,是固定宫颈位置、保持子宫不下垂的主要结构。

4.宫骶韧带 起于宫颈后面的上侧方(相当于组织学内口水平),向两侧绕过直肠到达第2、3骶椎前面的筋膜。韧带含平滑肌和结缔组织,外有腹膜遮盖,短厚有力,将宫颈向后向上牵引,间接维持子宫前倾位置。

【输卵管】

(一)位置与形态

为一对细长而弯曲的管道,内侧与子宫角相连,外侧游离与卵巢接近。全长8~14cm,是卵子与精子相遇受精的场所,是向宫腔运送受精卵的通道。根据输卵管的形态由内向外可分为4部分:间质部、峡部、壶腹部和伞部。伞部开口于腹腔,呈漏斗状,有“拾卵”作用。

(二)组织结构

输卵管壁由3层构成:外层为浆膜层,为腹膜的一部分,亦即阔韧带上缘;中层为平滑肌层,由内环行、外纵行的两层平滑肌组成,有节律地收缩,能引起输卵管由远端向近端的蠕动;内层为黏膜层,由单层高柱状上皮组成。部分上皮细胞有纤毛,纤毛摆动有助于运送孕卵。输卵管黏膜受性激素的影响,有周期性的变化。

考点:受精部位及卵巢的功能

【卵巢】

(一)位置与形态

为一对扁椭圆形的性腺,能产生和排出卵子,分泌性激素。卵巢位于输卵管的后下方,以卵巢系膜连接于阔韧带后叶的部位称卵巢门,卵巢血管与神经即经此处出入卵巢,故名。卵巢外侧以骨盆漏斗韧带连于骨盆壁,内侧以卵巢固有韧带与子宫连接。青春期前,卵巢表面光滑,青春期开始排卵后,表面逐渐变得凹凸不平。成年女子的卵巢大小约4cm×3cm×1cm,重5~6g,呈灰白色;绝经后卵巢萎缩变小变硬。

(二)组织结构

卵巢表面无腹膜,由单层立方上皮覆盖称生发上皮,其内有一层纤维组织称卵巢白膜,白膜下为卵巢实质,分皮质与髓质两部分。皮质在外层,其中有数以万计的原始卵泡(又称始基卵泡)及致密结缔组织;髓质在中心,无卵泡,含疏松结缔组织及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及少量的平滑肌纤维(图2-5)。

图2-5卵巢的结构 9UDoUbR+c+3Y+NOjgoYYVxDy9VrUKTVajOqmeQM6YJxJOcvM8lOvYftsGTzom7g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