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日立和NEC合资成立专门生产DRAM的公司尔必达公司。当时媒体报道称“拥有强大新技术研发能力的日立”与“拥有强大生产技术能力的NEC”合二为一,由此将诞生世界上最强大的DRAM制造商,媒体激起了人们对日本半导体产业复兴的期待。
换言之,人们期待着通过这两者的协同效应产生并实现1+1=3的效果。
而支持这项合资的经济产业省该是同样抱有这种期待吧。然而,连1+1=2都未达到,最终成了1+1=0.5。
从日立和NEC调职出来的800名员工聚集到了位于NEC相模原市的工艺流程研发中心。所有的部门都由日立和NEC的职员共同构成。
部门不同,其职员构成也稍有差异,但基本是各自占半。另外,从课长、部长、总部长,到社长,所有职位都是双重职位。当时,双方是一种交错人事关系,如果正课长来自日立,副课长来自NEC的话,那么部长职位中正部长就来自于NEC,副部长就来自日立。这样一来,指挥、命令系统极其混乱,组织体系难以发挥作用。
此外,公司将DRAM设计、研发、批量生产的蓝图绘制如下。
首先,设于NEC桥本的尔必达设计中心负责设计DRAM。然后由设于NEC相模原市的尔必达研发中心进行前期的DRAM试制,并完成工艺流程的制定。然后将此工艺流程移交给批量生产工厂。进行批量生产的工厂分别为8英寸的日立新加坡工厂、同为8英寸的NEC广岛工厂以及尔必达新设立的位于广岛的12英寸最先进工厂。
日本半导体产业希望通过此种做法夺回被韩国挤占的市场份额。
然而合资后,日立和NEC总计为17%的DRAM占有率在两年内就降到了4%。2002年11月,在社长易帅之后,虽然出现了V字型回升,但最终依然没有追赶上韩国。并且,占有率虽然有所恢复但公司的利润率却没有提高,最终于2009年在《产业再生法》第1号文件指导下,尔必达获注大约300亿日元的公共资金。(相关内容将在第4章详述)。
尔必达最终在2012年2月27日破产,并被美国镁光科技收购。换言之,DRAM制造商的踪影从日本消失了(见图3-2)。
为何会落到如此地步呢?
首先我将阐述尔必达成立的2年内,市场占有率锐减的原因。之后,将论述日立和NEC技术实力的差异。
图3-2 尔必达DRAM的市场占有率
资料来源:我根据Gartner公司和iSuppli数据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