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复杂言辞:人的心智常被它遮蔽

我注意到你使用朴实且

简单的语言、

简短的词语、

简明的句子。

这是英文写作的正确方式,

也是现代化的、

最好的方式,

继续保持!

——马克·吐温
摘自给一位年轻朋友的信

莎士比亚在写《哈姆雷特》时,有2万个词汇可用。林肯在一个信封背面草拟《葛底斯堡演说》(Gettysburg Address)时,有11.4万个词汇供他选择。今天,《韦氏词典》里收录有超过60万个词汇。汤姆·克兰西(Tom Clancy) 在他最近的千页小说中,几乎将所有的词汇都用了个遍。

语言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人们不得不与使用新词、冷词的倾向做斗争。

如果一些熟知的谚语,用复杂句式和花哨词语来写会怎么样?这里有一些把简单概念复杂化的例子:

·美丽所具有的深度仅停留于皮肤层面(美貌不过一张皮)。

·向一只退休的犬科动物灌输创新性的技巧是无效的(老狗难学新花样)。

·含碳物质产生可见汽化物是即将发生快速燃烧的预兆(冒烟的地方要着火)。

·滚动的石质聚合物不会积聚小型绿色苔藓类植物(滚动的石头不长苔)。

这样明白了吧?好的写作和演讲不能让人困惑,必须清晰易懂,而且越短越好。

电视记者比尔·莫耶斯(Bill Moyers)对如何写作有这样的建议:“清空你语言行囊里的形容词、副词和分句,它们会阻碍你的步伐。保持轻装前行。记住,英语中最令人深刻的句子也是最短的,比如‘国王死了’和‘耶稣哭了’。”

如果这些新言辞还嫌不够乱的话,商业人士正忙着发明他们自己的语言。我们可以看看这段直接引自某位未来学家和管理大师的话:“管理者开始认识到变革模式的多样性。一种我称之为‘范式增强’,指的是全面质量管理和持续改善;另一种是根本性的变革,或者叫范式转移型变革,它与你面临的其他任何类型变革都完全不同。”

据《财富》 4 杂志报道,有一家位于马萨诸塞州列克星敦市名为“更佳沟通”(Better Communications)的培训机构,专门为职员培训写作技巧。这家公司将那些《财富》500强企业里流行的管理人员用语粘贴在墙上,称之为“来自地狱的备忘录”。

·高层领导坐在直升机上看问题(老板看得更长远)。

·附加价值是利润曲线指数型增长的关键(让我们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以提高销量和利润)。

·我们需要掌握好管理的主动性(我们要做计划)。

·我们运用了跨职能专家协作平台(不同部门一起交流)。

·不要紧缩员工奖励计划(别拿大家的钱乱花)。

·你的工作,至今为止,被指定为“保留”(你还没被解雇)。

商业人士为何这样玄秘地谈论诸如核心竞争力(我们的长处)、授权(委托别人)或范式(我们怎样做事)?情况如此之糟,以至于在一本名叫《迷失董事会》(Fad Surfing in the Boardroom)的书里,作者不得不把最新出现的商业词汇做了个辞典。《华尔街日报》(1998年6月8日)则报道了一种“流行术语竞赛”游戏,员工在会议中找出从老板嘴里冒出的行话术语和陈词滥调,以此计算得分(“可交付成果”“净净利”和“富影响力”都可得分)。

我们意识到,商业人士认为用这些炫丽的词语会让他们显得聪明、不简单和重要。但实际上,这只能让人们无法理解。

杰克·韦尔奇是通用电气极为成功的CEO,他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的采访时说得很好:

缺乏安全感的经理人制造复杂。担心害怕、神经紧张的经理使用厚厚的、成摞的计划书和繁杂的幻灯片,几乎囊括了从小到大所知的全部东西。真正的领导者不需要杂乱。人们必须对清晰、准确保持自信,确保组织里每个人——最高层到最低层,都清楚企业要实现的目标。但这并不容易。你很难相信让人们做到简单是如何困难,大家对简单是如何担心。人们担心,如果自己保持简单,别人就会认为自己头脑简单。当然,事实上恰恰相反,只有头脑清晰、意志坚定的人才最简单。 5

说了那么多,人们要怎样做才能避免复杂呢?办法是有的。

鲁道夫·弗莱奇(Rudolph Flesch)博士在他《平常说话的艺术》(The Art of Plain Talk)一书中,向华而不实和晦涩难懂的写作发起了个人的挑战。他第一个提出,商业人士如果能像平常说话一样写作,他们会写得更好。

按弗莱奇的建议,会这么回复一封信:“谢谢你的建议,杰克。我会考虑并尽快给你回复。”与他建议相反的回复是:“你的提议已于本日期收到,经过充分和慎重讨论后,我们将向你报告我们的发现。”

还有一项发现,文章的简练程度实际上可以量化测量。20世纪50年代,罗伯特·冈宁(Robert Gunning)发明了“冈宁迷雾指数”(Gunning Fog Index),这个指数根据文章中的词汇数量与难度、主题思想的数量和句子的平均长度,衡量阅读的难度。

遵循以下10条清晰写作的原则,就能在对抗迷雾的战争中获胜:

1.使用简短的句子。

2.选用简单的词汇,避免复杂的词汇。

3.选择人们熟悉的词语。

4.避免多余的词语。

5.语言尽可能生动。

6.像说话那样写作。

7.选用读者能理解的术语。

8.结合读者的经验( 定位的本质 )。

9.运用丰富的表达方式。

10.为表达而写,而不是为了让谁印象深刻。

不仅写作,在日常讲话中也必须尽可能地做到简单,使用直截了当的语言,杜绝商业流行术语。

更重要的是,人们也必须做到简单,才能更好地被听见。现代社会充斥着无休止的嘈杂,人们的倾听能力已大幅下降。研究表明,人们对几天前所听到的内容,仅能记住20%。

《华尔街日报》1997年7月10日的一篇文章报道,美国已成为一个大家喋喋不休却根本没人倾听的国家。每个人只是在等待张口说话的机会。

如果这还不够糟糕,根据报纸报道,人类本身的生理特点也对专注倾听不利。大多数人以每分钟120~150个词汇的速度说话,而大脑每分钟可以轻松处理500个词汇,有足够的时间让人去烦躁。但如果讲话人所说的内容稍有复杂和令人困惑,要真正耐心听下去就很费劲了。

内容复杂、不着边际的会议和报告,只会耗费时间和金钱。人们很容易将其抛诸脑后,几乎没有什么实质的交流,这是巨大的耗费。

很多年前,我和同事参加一个两小时的会议,是一家设计公司对一个数百万美元的标识设计项目进行提案。与往常一样,报告人用了诸如“模式”和“范式”等术语,还含糊其辞地提到“色彩偏好”,提案中充斥着晦涩、复杂概念。鉴于我职位较低,我向同事承认我被搞晕了,并请他帮我概述一下。他突然笑了,看起来相当释然。事后他承认,他也什么都听不懂,但担心说出来会让自己显得蠢笨。

那家公司耗费了数百万美元去改变一个近乎完美的标识,因为现场没人有勇气要求报告人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阐述他们的提案。如果有人这样要求,设计公司和他们的标识就会被哄笑着赶出会议室。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教训是,你绝不应该让含糊的词语或概念蒙混过关。放任这种情况,就可能会付出昂贵的代价。要求报告人把复杂的术语转化为简单的语言,不要担心说“我没搞懂”,你绝不要容忍那种知识上的傲慢。

不要怀疑你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往往最可靠。

不要纠结会不会显得很傻。在某些方面,最天真的问题结果反而是最深刻的。

最后,我们听听彼得·德鲁克关于简单言辞的看法:

过去40年最大的倒退倾向之一就是这种观点:如果你容易被理解,你就不够高深。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经济学家、物理学家、心理学家——任何一门学科的领袖——都会让其理论易被理解,这算理所当然的事。爱因斯坦与三位不同的合作者花费多年的时间,为的就是让他的相对论能被外行理解,甚至凯恩斯也曾努力让其经济理论易被人所理解。

但就在前几天,我听说一位资深学者认真地否定了一位年轻同事的研究,因为有超过5个人能理解他在做什么。这是真实发生的事。

我们承受不起如此的傲慢自大。知识就是力量,这是过去拥有知识的人常常试图保密的原因。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中,知识的力量来自信息共享,从而转化为生产力,而不是隐藏起来。

小结

伟大的思想,源自简单的字眼。 FJi91WjXAvLutHjZnCgNJ8X5Yi9xnonDpcSOeiT8BVmw5sxyDiPGflgaCkswUJ+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