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国王一向重视干部,爱惜人才。他对宰相说,历来政治干部都是拿着儒家的教材自修而成,闭门造车而出门合辙。现在我要更进一步,我要成立训练机构造就俊杰,培养忠贞。
训练班成立了,济济多士,国王每隔十天亲自前往训话,讲的是三皇五帝、四维八德。一年期满,学员结业,国王亲自颁发毕业证书,吩咐吏部安排工作。
国王还召见了以第一名成绩毕业的学员,此人现年二十五岁,面如冠玉,唇若丹朱,思虑单纯,心地善良。各科考卷他都考了满分,并且,他把国王的每一次训话都一字不漏记下来,口诵心惟,念兹在兹。国王一见之下龙心大悦,印象深刻。
大家称这个学员为状元。状元到了吏部,工作十分努力,但是不久他与上级因官吏考绩问题发生争执,他认为上级行事违反了国王的训示。国王说:“他在吏部人地不宜,调他到户部去吧。”
他在户部干了几年,年年因赋税公平问题面见户部尚书,引用国王在训练班讲过的话,坚持要改变现状,使尚书极感困扰。国王知道了,就把这个得意门生又调到工部。
他在工部干了几年,洞察利弊得失,一口气举发了六件工程舞弊案、三件工程设计错误案。工部尚书吓坏了,以为国王派人来找麻烦,连忙磕头辞职。国王慰留工部尚书,把状元调到兵部。
就这样,他六部的事都干过,他也四十多岁了,可以说一事无成。终于有一天,国王又召见了他。
国王还是爱惜他的,用家长的口吻开导他:“你的年纪也不小了,经过的历练也够多了,为什么依然处处与人格格不入呢?”
你猜状元怎么说?“陛下,我照着您的话在做啊,这一切都是您教给我的啊。”
你猜国王怎么样?他板起脸孔,从此不理那个状元了。
状元非常苦闷,苦闷得非去算个命不可,他把心里的话都对算命先生说了,最后,他浩然长叹:
“我照着国王的话去做,可是我混不下去!”
算命先生沉默良久,终于告诉他:
“国王他老人家也不能照自己说的那些话去做啊!他如果照着自己的话去做,他老人家也混不下去啊!”
既然“那些话”行不通,国王为什么还要讲?他是在说谎骗人吗?
有人认为“是”,我有不同的意见。国王未必能居仁由义,但是他必须谈仁说义,这是受文化规范,看出文化有伟大的力量。
咱们的文化,给成功的人架了个框框,做成这个框框的材料就是道德。不管你手上有多少血,或是你口袋里有多少肮脏钱,最后得钻进这个框框,才成正果。
钻框框的人得先有个“入围”的资格,就是所谓“成功”,要挣到这个资格却不能依赖道德。他在奋斗过程中“不拘一格”,成功了再“入格”。甚至,入格后有了重大问题临时“出格”,问题解决又回到格子里。唐太宗登基前发动“夺门之变”,杀死两个哥哥,是谓“出格”,得位后创造“贞观之治”,是谓“入格”。香港颇有人以走私贩毒起家,当然是“出格”,但晚年富贵后捐巨款创办各种公益事业,则又安然“入格”了。
正因为有“入格”这一关,所以“出格”时只能立功不能立言。咱们中华文化也优容这些人,奖励他们“入格”,只要“入格”,以前的种种“出格”都予以隐讳或谅解,成功的人总希望自己有一篇像样的墓志铭,总希望子孙有个像样的祖先,所以甘愿“蝉蜕”。而且阴德果报之说也还能影响人心,尤其能影响老人。这是中华文化降伏强人的唯一法宝。
说起道德,有人认为道德是虎,可以替他先行开路,他跟在后面应当无往不利。事实正好相反,道德不能自己走路,得有“人”冲锋陷阵为它开拓空间。这个“人”并不是寻常人。因此,“侯之门仁义存”,偷一条铁路的人跟偷一条面包的人毕竟有区别。
国王,各式各样的王,坐着天使和魔鬼并驾的车,跋涉长途,最后到达“成功”旅馆,进入“道德”套房,是一种理想的人生。
当然,也有人活到九十岁到底不能“入格”,古代有这样的皇帝,现代有这样的老板。
这样的人,我们只能说不长进,没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