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很多大型企业里,招聘工作都有着非常具体的规定,集体型面试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人们认为,多个面试官共同主持招聘工作,一方面可以保证面试工作的公正性,另一方面也能尽量减少失误,提高效率。而“三三制”就是集体型面试长期发展的产物,它能有效提升面试效果,保证招聘工作的准确率。
在很多面试中,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在一间空旷、明亮的屋子里,摆着一张长桌,长桌的一边坐着三位西装笔挺的面试官,坐在正中间的是主面试官,两旁则是副面试官。在长桌的另一边则摆放着一把椅子,这是留给求职者的座位,求职者进入房间以后,就要坐在这张椅子上,接受三位面试官的考核。
这种面试策略,我们把它称作“三三制”战术。
“三三制”战术是一种步兵突击战术,它的特点是以班为单位,分成三个战斗小组,分别由班长、副班长、组长带领。三个小组之间相互配合,呈现三角进攻队形。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避免人数集中导致大量伤亡;二是协同前进,进攻效率更高。
在面试工作中,很多地方也应用了这样的“三三制”策略,比如,一场面试中有三位面试官;一个求职者的面试次数控制在三次以内;一场面试同时考核三位求职者,从中挑选出最优秀者;笔试中设置三种类型的测验题;面试实行“三抽签”制度,随机确定面试官;等等。
人们之所以选择集体型面试,是因为要确保面试的公平、公正和公开,避免在面试中出现“一言堂”、徇私舞弊等现象,而“三三制”战术则是确保集体型面试能够行之有效的手段。
为什么人们喜欢在面试中用“三三制”战术,而不是“四四制”“五五制”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人都是偏好简洁的,把一件事情分成三个步骤是最简洁、最有效率的方式。比如:人们在写文章时喜欢按照“开头—经过—结尾”三个阶段划分段落,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最稳定的结构是三角形,等等。
所以在面试过程中,人们也尽量控制为“三三制”,安排一个人面试,会按照“初试—复试—终面”的流程进行考核。假如考核全部合格,就会给出offer,正式招聘。
假如面试次数过多,一方面会增加面试官的工作量,浪费很多时间;另一方面也会给面试者增加不必要的心理压力,面试者或许会觉得自己不受欢迎,转而应聘其他公司,使本公司白白损失了一名人才。
案例思考
作为全球顶尖的互联网企业,谷歌对员工的约束很少,待遇却很好,素以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而著称,办公室附近就有隔音太空舱和桌球室,还有其他各种休闲设施,供员工享受休闲时间。但是想要进入谷歌,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谷歌对招聘工作相当重视,甚至将其视为人力资源中最重要的部分。谷歌公司的招聘工作细分为很多个流程,每个流程都有专人负责把控。谷歌筛选简历以后,发现适合的人才,在发出邀请之前,他们会先与求职者进行远程面试,确认合格之后,再进行现场面试。在面试过程中,谷歌会派出招聘经理、同部门同事以及跨部门经理对求职者进行综合考查。在某些特殊专业,甚至会有未来的下属与来者会面,被下属面试也算是谷歌的独创了。
人才招聘是企业的重要一环,每一次招聘工作都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在集体型面试中,每个人的意见都很重要,都会影响一场面试的最终结果。在这样的环境中,面试会成为一场严肃的讨论,而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懈怠失去作用。